纳洛酮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6-03-01 09:25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纳洛酮

张 滔 梁 建(通讯作者)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重庆 402360



纳洛酮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张滔梁建(通讯作者)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重庆402360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纳洛酮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将1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血清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3、5、7、10、14 d后,观察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血清β-EP、DynA1-13、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脑保护作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纳洛酮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颅脑损伤;GCS评分

颅脑损伤包括原发性脑损伤及继发性脑损伤,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如何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极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1]。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为阿片受体的竞争性受体,能竞争性拮抗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结合,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2]。我们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即大量使用纳洛酮,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01—2014-10我院急性颅脑损伤病例180例,纳入标准:(1)有明确头部外伤史;(2)受伤后24 h内入院,且入院GCS评分12分以下;(3)年龄18~75岁,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合并身体其他部位复合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男6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6.36±15.12)岁;入院时GCS评分(8.36±2.07);车祸伤67例,坠落伤18例,暴力伤5例;其中行开颅手术47例。观察组男6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21±15.36)岁;入院时GCS评分(8.41±2.12);车祸伤69例,坠落伤17例,暴力伤4例;其中行开颅手术5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受伤原因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降低颅内压、营养支持、抗感染及预防癫痫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开始使用纳洛酮治疗,16 m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采用微泵推注方式24 h维持给药,连续治疗3 d后将剂量降到4 mg/d,疗程2周。

1.2.2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5、7、10、14 d采用GCS量表对患者的运动、语言功能和睁眼内容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空腹取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70 ℃冰箱保存待测,待标本收集完全后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1-1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

治疗后1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文献[3]制定:恢复良好,患者运动和语言能力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和工作未受影响;中等残疾,患者的智力和神经功能受到损伤,但能独立生活;重度残疾,患者神志清楚,但无法独立生活;死亡。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度残疾率和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治疗前后2组血清β-EP、DynA1-13、NSE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血清β-EP、DynA1-13、NSE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血清β-EP、DynA1-13、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治疗前后2组血清β-EP、DynA1-13、

组别时间βEP(pg/mL)DynA113(pg/mL)NSE(ng/mL)对照组治疗前220.32±26.78185.61±21.6527.51±8.02治疗7d后265.51±42.69234.64±22.9822.36±6.79治疗14d后211.32±35.87202.32±24.5719.84±6.24观察组治疗前223.47±26.45182.51±22.3427.34±8.11治疗7d后182.60±31.26162.02±19.8217.51±4.79治疗14d后143.49±24.06105.14±20.7214.60±5.92

2.3治疗前后2组GC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5、7、10、14 d后,观察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组别治疗前治疗3d后治疗5d后治疗7d后治疗10d后治疗14d后对照组8.36±2.0710.16±2.179.98±2.3510.41±2.5710.62±2.4711.01±2.64观察组8.41±2.1210.82±2.5411.69±2.3112.02±2.3212.85±2.2113.24±2.10

3讨论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内源性阿片肽的过多释放参与了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过量的阿片肽会引发神经细胞损害,导致神经元细胞受损、变性和凋亡,最终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的发生,加重了急性脑损伤患者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及神志障碍的发生,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4-5]。因此在急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过程中,使阿片受体拮抗剂以阻断β-内啡肽、强啡肽等内源性阿片肽引发的继发性颅脑损伤也十分关键。纳洛酮是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急性颅脑损伤后内源性阿片肽的应激性升高发挥减轻激发性脑损伤的功效。研究证实[2,6],纳洛酮能有效减轻脑水肿、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的脑代谢,对于有呼吸障碍的病人,纳洛酮还能快速逆转患者的呼吸抑制。

本研究发现,加用纳洛酮后,观察组患者治疗3、5、7、10、14 d后,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急性颅脑损伤发生的早期大量应用纳洛酮,能有效促进患者运动、语言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另外,我们还关注了治疗前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β-EP、DynA1-13、NSE水平变化,结果发现治疗7、14 d后,观察组血清中β-EP、DynA1-13、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β-EP、DynA1-13为内源性内啡肽,过量释放会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损伤,从而产生继发性病理损害。而NSE由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是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当颅脑损伤发生后,神经元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正常结构及血脑屏障被破坏,NSE、β-EP、DynA1-13释放入血,对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7]。因此,我们推测纳洛酮对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纳洛酮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4参考文献

[1]雪亮,杨树源.人脑创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调节机制的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3):160-163.

[2]汤石林,符晖,朱云龙.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系统评价[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39(6):669-673.

[3]余国峰,揭园庆,黄强.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预后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12,24(6):75-76.

[4]王峻.β-内啡肽过度释放的损伤机理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5):318-320.

[5]李锦忠,韦文林,农善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的水平[J].广东医学,2011,32(7):865-866.

[6]郝清川.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4):352-353.

[7]Sherwood TW,Askwith CC. Dynorphin opioid peptides enhance acid-sensing ion channel la activity and acidosis-induced neuronal death[J]. J Neurosci,2009,29(45):14 371-14 380.

(收稿2015-01-25)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3-0069-02

猜你喜欢
纳洛酮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纳美芬与纳洛酮联合NPPV治疗对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阿片类药物成瘾和使用过量:医生在社区应用纳洛酮的经验、态度和喜好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纳洛酮在院前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纳洛酮治疗急性海洛因中毒24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慎用纳洛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