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学科研究中的“咬文嚼字”

2016-03-01 01:09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师范大学学者

高 芮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说历史学科研究中的“咬文嚼字”

高 芮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历史研究过程中,在进行某个论证时,对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的解释不同,论证的最终结果就会不同,所以常常遇到“咬文嚼字”的情况。这与数字公式计算或物理研究中一个小数点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是相通的。近日偶然看到有学者对产翁制的一些考证研究,从中深刻感受到了历史学研究中的“咬文嚼字”。

产翁制虽然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所发现,但并不为人熟知。据历史学者研究,中国在夏代前就有与产翁制相关的记载。《楚辞·天问》中说:“伯鲧腹禹”,《山海经·海内经》也说:“鲧复生禹”。这两句话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神话传说,在恩格斯、摩尔根的婚姻制演变理论被引进中国后,许多学者将这两句话看作我国最早的关于产翁制的记载。其关键就在“腹”和“复”字上。

“伯鲧腹禹”原注表明“腹,怀抱也”,意思是鲧怀抱着禹,民族学家杨堃认为:“鲧本是男子,并娶有老婆(有莘氏之女),他竟能怀抱他的儿子禹,这不是产翁又是什么呢?”这一观点背后来人称作真知灼见,常被引用。“鲧复生禹”有学者提出,“复”即“腹”意,言禹为鲧所胎生,因而华夏族先祖可能正处在“产翁制”的社会阶段。这两个论证都对“腹”和“复”字进行考证,怀抱也好,胎生也好,都认为是鲧生禹的意思,男子生小孩说明当时存在产翁制,这是两位学者的解释。“腹”和“复”最初可能只理解为怀抱、抱着,但学者们深入分析后,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

中国历史上存不存在产翁以及产翁制,学者们至今持不同的意见,关于夏代产翁的历史记载似乎只有上面的两句,我们不评说以此作为存在产翁制证据的正确与否,只看历史研究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有主观的一面也有客观的一面,后来学者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理解和解释后,从客观材料分析它反映的历史事实,这正是历史研究的一个方面,过程中不免要对一个字或一个词语作深入理解与释读,故所谓“咬文嚼字”。

G632

A

1672-5832(2016)02-0054-01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师范大学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学者介绍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