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新
[摘要]贯彻三贴近原则,也就是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切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遵循三贴近原则还要从九个方面去细致思考,以有效提高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贴近思量学生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71
“三贴近”是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进行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应该细致全面地从九个方面进行思量,即“三贴近,九思量”。
一、贴近学生,做到三思量
贴近学生,是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经验与思想情感来备课与教学。
1.思量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在13至15岁之间,富有朝气,对一切感到好奇,但对身边人与事认识不深,也有许多的困惑。因此,我们的教学环节、情境的创设等都要围绕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
2.思量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初中生知识储备不多,生活经验不丰富,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是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设计,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储备,否则,学生就没有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
3.思量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学生在想什么,关心什么,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掌握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触动人心的教学情境,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二、贴近生活,做到三思量
贴近生活,是指思想品德教学应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进行素材资料的选择、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结论的生成等,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思量学生的家庭生活。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有选择地联系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话可说。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有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存在很多的心理障碍,应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2.思量学生的学校生活。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圈,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把教师的工作生活拍成视频,然后展示大量学生自己的照片,包括他们在文体活动、疏散演练、课堂上的表现,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3.思量学生的社会生活。初中生的社会生活相对较少,我们在教学时,应尽量根据教材需要,多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比如,探讨“亲社会行为”时,可以联系学生参加过的社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公益活动。教学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活是逐步扩展的,因此,还要注意年级的区别,要善于挖掘扩展部分的资源。
三、贴近实际,做到三思量
贴近实际,是指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切合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感悟理论,并生成新的理论,指导学生的生活。
1.思量社会实际。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或者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不能回避社会热点、焦点。比如,探讨“环境保护”时,可以联系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出谋划策;探讨“艰苦奋斗”时,联系身边出现的浪费现象,引导学生自觉参加“光盘行动”;讨论“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时,可以联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阴暗面,相信邪不压正的真理,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思量生活实际。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困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感悟、体验,小组的讨论,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生活是不一样的,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甚至对同一问题,看法也会不一样,因此解决的办法自然会有区别。
3.思量本土实际。本土资源离学生最近,学生也最熟悉,用好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肯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探讨“我国的经济成分”时,可以联系当地存在的经济成分,说出当地具体的企业名称;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学校门口的小摊贩、集市上的小摊点等。探讨“环境污染”时,可以出示本地环境污染的图片,可以具体到哪条河流、哪条街道、哪个村庄。亲切的乡音,家乡的资料,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将三贴近原则切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去,通过“九思量”,把“三贴近”转变为学生收获情感、收获能力、收获知识的“三收获”,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追求。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