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建设
[摘要]当前初中生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 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缺少应有的辨别和判断能力。立足于思想品德课堂,从培养学生对大众传媒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媒介分析与批判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三个角度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探析,以期提高初中生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思想品德媒介素养大众传媒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58
所谓媒介素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大众传媒的了解和运用,包括了解和掌握各种媒介、媒体的基本特征、运作机制及其效果;二是分析与批判媒介,包括理解传媒是如何生成意义的,能够批判地思考和解读媒体所反映的意识和价值观,具有对媒介文本进行判断、分析、质疑、评估、批判地选择的能力;三是具有影响传媒和利用传媒进行公共监督的能力,做一个主动的媒介公民。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表现为:不懂得自我约束,长时间接触网络导致自我封闭, 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减弱,影响了学习;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不强,对无聊、色情、反动及暴力等信息缺乏起码的鉴别意识和基本的自控能力。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理性分析媒介信息,提高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初中生的媒介素养呢?
第一,培养学生对大众传媒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媒介信息。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会使用不同的媒介搜集、查找信息的方法。要告诉学生“媒介是什么,它是怎样运行的”,如报纸、电视、网络的运作方式及其差异性,使得学生真实、准确地了解媒介。其次,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与整理。对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信息,指导学生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以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中“调查分析如何保护自己不受诱惑和侵害”为例,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主题探究。第一步,共同拟定调查提纲,内容为我们可能面对的诱惑和可能遇到的危险、遭受的侵害。第二步,根据调查结果,归纳出几种常见的不良诱惑与侵害。第三步,分组通过网络、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搜集有关防范方法的资料,并对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与整理。第四步,整合各组的调查分析结果,形成书面材料,编写《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在这个主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学会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从而提高其合理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实现媒介素养教育。
第二,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媒介分析与批判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观看网络和电视文本,共同讨论文本所传递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及其背后的商业诉求。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可以适时运用媒体案例,介绍媒介素养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广告是有夸大宣传效果的,电视剧与现实生活是有差异性的,网络是具有隐匿性和虚拟性的。当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批判,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教育警示类电视节目和网站。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大型互动求证节目《是真的吗》,就是一个典型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素材,节目通过网络流言验证、真相视频调查、现场真假实验等环节,对网络流言进行专业验证与权威实验,为国人探求真相。
第三,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通过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分析与批判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反思媒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从而最终在行动上做出正确的调整和控制。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体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是公民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如教学九年级第六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可引用以下案例。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张新闻图片拍摄到当时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党组书记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事故现场。这引发网友愤怒声讨,并“人肉搜索”出杨达才佩戴名表的各类图片。2013年9月5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杨达才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万元,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接着笔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表哥”为什么会落马?你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网民通过何种渠道行使了监督权?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总之,对初中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和认识媒介信息的价值和力量, 判断其正当性、合乎法律性和伦理性,真正提高媒介素养,增强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