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与媒体融合
——以三峡都市报为例

2016-02-28 22:35袁怀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万州都市报三峡

袁怀君 应 傅

(三峡都市报,重庆 404000)

移动互联与媒体融合
——以三峡都市报为例

袁怀君 应 傅

(三峡都市报,重庆 404000)

移动互联网正在或已经改变我们的生活,不管你承不承认,它都已经客观存在。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探讨媒体融合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认识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我们今天提出的媒体融合之间到底又是什么关系?我们究竟如何融合?结合三峡都市报社的实践与探索,现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移动互联网与媒体融合之间的“鱼水”关系。

移动互联;媒体融合

一、移动互联是人类历史上第四次技术革命。

人类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那么,我们今天正面临的移动互联网,将是人类历史上第四次技术革命,它已经或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通过移动互联网,我们不仅实现了获取新闻资讯,还实现了滴滴打车、娱乐休闲、订餐订酒店,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已经贯穿了吃、穿、住、行、游、乐、购等多个方面。下一步,随着物联网的出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届时,我们不仅将彻底实现人与物的相连,而且还实现了物与物的相连,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被彻底改变。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数据,并且每个人除了都是数据的使用者以外,也同时是数据的贡献者,因为我们每个人拿着手机的每次运动都会产生信息,人就成了一个24小时接入网络的节点,这些信息对商家和你的生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移动设备在互联网上的接入,一定会像是PC和汽车的出现一样产生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革命。

所以,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会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二、“+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本质区别

互联网其实不只是一个平台,更不是一个工具,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新的社会现实,是一个改变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基础设施,是改变世界底层构造的一种结构性力量,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操作系统。

然而,在媒体融合的实际运用中,我们做的往往只是表面文章。比如,一些媒体搞的数字报、“两微一端”、APP客户端,都是将报纸或者电视的内容,根据不同平台的属性进行改头换面,以为换了表现手法,换了表达形式就是新媒体了,其实不然,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互联网”模式。他们往往是把传统媒体的相同内容,变换一种表达方式,利用互联网不同形式的平台进行所谓的全方位发布,其实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是“换汤不换药”,是“新瓶装老酒”。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多媒体提出的所谓“中央厨房”,也便成为了一个伪命题,是“+互联网”模式的一种极端表达。这种“中央厨房”式的融合,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自欺欺人”。以为自己运用了移动互联网,所以就能够实现融合,其实不然,它不仅耽误了转型,更是一种“掩耳盗铃”。二是严重“同质化”。所有的平台,发的内容相同,不过是根据不同的平台特点,进行“改头换面”的重新组合,这样做出来的新媒体,显然属于“换汤不换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依然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

那么,“互联网+”又是什么呢?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说到底,“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具体落实到我们的媒体融合,也就是要以 “开放、透明、互动、参与、融合”的互联网思维,以人性为核心,对人性充分发掘,生产出适合用户体验、可以分享、互动的新闻产品。新媒体产品相比传统媒体产品而言,应该是传统媒体新闻产品延伸出的一个新物种,而不是把传统媒体产品“改头换面”。 重要性已经不再是新闻的本质,稀缺才是其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生产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广义性、实用性、开放性、互动性,新媒体生产出的产品,要真正实现碎片化、社交化、个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原创新闻,增强与用户互动,实现与用户的广泛“连接”,也许才是“互联网+媒体”最明智的选择。

三、传统媒体到底该如何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作为移动终端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也不再只是一个普通工具,俨然已成为今天的第一媒介。获取资讯、体验服务、享受娱乐,凡此种种,手机都能满足。

那么,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到底如何走才算得上真正的融合,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新的渠道,做好“+”法,三峡都市报社的融合之路作出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组建属于自己的新媒体矩阵。除了三峡传媒网、万州手机报外,三峡都市报社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打造出了微万州、三峡讯、万开云、万州味道四个微信公众号,看万州、掌上万开云两个APP,万州发布、三峡都市报微博等两个微博及户外电子触摸屏等9个新媒体平台。并且通过开展系列评选活动及其他营销方式,迅速实现了粉丝的聚集。目前微万州粉丝达到48万,三峡讯20万,看万州APP22万,万州发布12万,三峡都市报微博8万。尤其可喜的是,微万州一直处于重庆市区县第一名,在全国地市报也处翘楚地位。

第二,坚持原创塑造品牌。新媒体建设,除了迅速聚集粉丝以外,怎么留住粉丝,塑造品牌,依然是新媒体建设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地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到“不做新闻的搬运工”。如果我们依然只是传统媒体内容的翻版,不坚持原创,那同样是新瓶装老酒,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结合三峡都市报社运营的实践,我们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内容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即新媒体所采用的稿件,三分之一来自传统媒体的记者。比如重要的时政新闻、重点工程建设及重大的民生新闻等,这类新闻贵在权威性、重要性、及时性,这是所有自媒体都无法拥有的专属传统媒体的“看家本领”。三分之一来自网络热点。三峡都市报社虽然有近100名记者,长年活跃在第一线,但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众多网民相比,仍然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小“舟”,因此,要想掌握大量的热点新闻、突发事件,还必须依靠大量的网络线索,通过甄别、核实、整合之后,成为我们的重要新闻。比如,三峡都市报社新媒体中心,就长期有专人监看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全国及周边地区的突发事件、热门话题、高关注度人物等。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由新媒体中心记者自己原创的关于城市历史、文化以及一些关注度较高、吸引力较强的“逸闻趣事”、怀旧情愫等。由于我们很好地坚持了以原创为主,没有去做传统媒体的“搬运工”,所以很快塑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现在,微万州、三峡讯、看万州APP,万州发布等,都成为了万州区委、区政府的主流新媒体。无论是领导活动,还是重点工程报道,都必然要通知这些新媒体的记者全程参与。

第三,创新表达探索新路。如今的新媒体发展,在经历了心灵鸡汤、圈层文化、社交互动这些常规模式以后,又出现了向第三“微”发展的态势,即语音播报(音频)、微视频、微电影等。往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许连“浏览新闻”也会觉得麻烦,那么听新闻、看视频也许就更受用户欢迎。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三峡都市报社新媒体中心开始积极探索语音播报,先后推出了“万开云新闻联播”、一周说事、悄悄话等栏目,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而推出的视频“百个万州人的故事”以及首部微电影万州版《火锅英雄》,更是受到了业界内外的广泛好评,重庆市委网信办还在全市号召,学习三峡都市报社创新表达方式的成功经验。

第四,媒体融合做“+”法。“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就是利用互联网,让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在这轮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就必须想清楚我们应该“+”什么?怎么“+”。所以,就三峡都市报社的媒体融合而言,一方面做品牌,做影响力,一方面还必须实现转型升级,把丢失的用户、市场都找回来。所以,结合三峡都市报社的实际,结合媒体融合的基本要求,我们的运营不能只盯着那些软文、贴片广告,以及专题类视频,如果我们建设平台的目的仅仅还是那点广告,我们的融合之路就会越走越窄,也达不到转型的目的,我们必须利用这些平台,向产业延伸,比如发展有自身特色的电商、某个行业的咨询公司、品牌创意产业等。

媒体融合的关键在做“+”法,只要把这个“+”法找准了,我们的出路也就不愁了。为此,我们将不遗余力。

[1]物联网来袭,你准备好了吗?[N].羊城晚报,2009-11-02(10).

[2]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DB/OL].今日头条,http://toutiao.com/i6264696913048633857/,2016-03-22.

[3]新华社网评:中国有了“互联网+”计划[D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5-03/06/c_1114544768.htm,2015-03-06.

G216.2

A

1674-8883(2016)16-0238-02

袁怀君,三峡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应傅,三峡都市报社党委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万州都市报三峡
万州面的乡愁味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我困在这座小城二十年
春到三峡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万州有个『草莓王』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