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语境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形态解读
——以“女实习生网曝遭记者性侵”微博传播为例

2016-09-21 06:1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群体性网民舆论

张 晴

(西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自媒体语境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形态解读
——以“女实习生网曝遭记者性侵”微博传播为例

张 晴

(西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网络群体的不断壮大,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异军突起,网络舆论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对舆论的引导以及议题的进程等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网民基数大以及网络的隐蔽性、匿名性等特征,如果对于网络舆论没有较好的把控,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舆论没有正确引导都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基于此,本文将以“女实习生网曝遭记者性侵”事件的微博传播为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形态进行解读,结合内容分析法从案例中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议题表现,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及隐患,并提出有见地的与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关策略。

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微博;网民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伴随着中国网络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加便利和多元化,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更加迅速。

由于言论的自由和开放性,以及公众寻求利益的平台更加多样,网民的意见表达和社会参与意识也逐渐提高,致使某些事件因大量网民的关注而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引发舆论高潮。近几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李天一案”“邓玉娇案”等网络群体事件,无不反映出网络舆论的议题已经涉及并逐步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研究对象

1.选择新浪微博作为研究平台的原因。自2011年新浪微博出现以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言论方式。新浪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事件单向传播的特点,人们逐渐从单纯的受众变为集受众和传播者于一体的公民记者。例如,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温州动车事故就是用户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反馈给广大民众,但是在微博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言论不实、舆论失控等缺点。基于此,将微博作为研究平台,分析其舆论形态在微博中的具体呈现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选择“女实习生网曝遭记者性侵”为个例进行研究的原因。首先,近年来,关于女性被侵害的事例时有发生,在这些事件上,舆论通常是呈极化的表现,一方面谴责犯罪嫌疑人,一方面也质疑受害女性的自身行为。舆论呈现出的不同态势也会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会对受害女性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受害人选择在网络上将自己所遭受的经历曝光,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来寻求帮助,受害人的隐私也会在案件的曝光中暴露在公众面前。由于近年来被曝出的受性侵的女性多为年轻女性,甚至是未成年女性,除了性侵本身,强大的网络舆论引发的大讨论对于她们今后生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超出性侵带来的伤害。这就需要我们在正确审视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关注网络舆论所呈现的不同态势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所造成的不同影响,以期在今后发生类似事件时有关部门能从舆论态势所呈现出的特点中把控舆论走向,让舆论朝健康方向发展。

其次,此事件当事人是媒体人,其身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引爆点。当女性性侵案件和媒体人画上等号时,极易引发公众的大讨论;再加上近些年来传媒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沈灏事件等等,让媒体界成为公众眼中较有争议的一类群体。所以,公众在评价此案件时,容易将个人的不法行径和整个行业相联系,进而抨击其所在的单位、抨击整个传媒圈。如果舆论方向不加把握,舆论路径很有可能走向偏斜,对案件的进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将产生危害。

二、概念梳理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梳理

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的是在网络上有较多人参与的事件。对于伤害到自身权益,尤其主人公涉及权力较大的部门或者人物时,更易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1]近年来,学者们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参差不齐,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学者何国平根据动员模式将网络群体性事件分为四种:焦点型动员模式、诱发型动员模式、泄愤型动员模式、攻关型动员模式。[2]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1.瞬间爆发。由于网络传输的快速和便捷性,使得信息流通周期大大缩短。再加上网民的集群化特征,会使一件原本较为普通的事件得到大范围的探讨、质疑、批判等。

2.影响力的广泛性。由于中国网民基数大,年龄段分布广,且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短时间内可以造成巨大的影响力。

3.舆论的不可控性。如果群体性事件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可以根据地域的限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再加上隐匿的特点,缺乏规范的审查制度,责任很难在第一时间落实到人,因此无法较好地操控场面,充满无序性,增加了政府的控制难度。[3]

三、“女实习生网曝遭记者性侵”

事件新浪微博舆论发展及内容研究:

(一)事件回顾

2016年6月28日,一篇题为“南方日报名记者诱奸暨南大学女实习生,强来事后仍淡定从容令人发指”的文章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流传开来,该文章爆料,《南方日报》一名叫成希的记者,在女实习生回报社开具实习证明时诱导其离开、抢走其身份证并开房将其强奸。文章发出后,迅速引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并且成为微博热搜话题。

当天晚上9点,《南方日报》官方微博发布对此事的声明,称“关于网传本集团一记者诱奸女实习生的贴文,集团高度重视,已经组织调查,如情况属实,将严肃处置,绝不姑息”。

随后,又有其他在该报社实习过的学生站出来对成希进行指控,揭露其之前的恶劣行径。

6月29日晚,广州市公安局微博称,警方开展侦查取证工作后,将嫌疑人成某依法刑事拘留。

7月13日,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南方日报记者成希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

(二)“女实习生网曝遭记者性侵”事件微博用户评论倾向和态度分析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此事件虽然被网民普遍关注,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报道此事的官方媒体却不多,在选取研究内容时,截至7月3日13:00,本文分别选取该事件受害女生微博“喵喵小卉”、澎湃新闻(在为数不多的官媒报道此事中转发和评论较多的媒体)以及转发评论点赞较多的个人“李思磐”(其在“喵喵小卉”微博被删并封禁时将其之前的微博截图发布出来,被转发3万,评论8500,点赞1万),具有代表性。

说明:

第一,以下是分别在“喵喵小卉”、澎湃新闻、“李思磐”对于此事件的报道中,选取其热门评论点赞前100的样本进行统计。

第二,对选定样本的评论倾向进行分类。

第三,例如,指责受害女生自我保护意识差455。含义:在喵喵小卉发表的这篇微博中,有455人认为发生这件悲剧是因为女生自我保护意识差。

序号 微博ID 评论倾向 喵喵小卉 澎湃新闻 李思磐1 指责受害女生自我保护意识差 455 3644 448 2 对受害女生的行为产生质疑 1698 732 ——3 指责犯罪嫌疑人成某 3177 3659 17224 4 讨伐记者(媒体)群体 357 771 4968 5 反击“受害者有罪论” 9495 27498 13999 6 对案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453 134 ——7分析案件性质 387 299 ——8指责批判南方日报 359 1647 8553

在微博用户对此事件的评论当中,反击“受害者有罪论”的倾向占了一半的比例;指责犯罪嫌疑人成某的恶劣行为的占9%,由此事件讨伐整个媒体队伍的占7%,6%的人指责受害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其他方面占比相对较小。

通过对微博用户评论的言语中统计得出:言辞激烈和愤怒的共占比61%,远远超过占比24%的理性客观的态度,其次是9%的冷嘲热讽和5%的感性煽情。

(三)从此事件看自媒体语境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微博传播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问题

1.网民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观点更易情绪化和被激化。由于网民的广泛性以及涵盖不同的年龄段,加上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和不记名的特征,使得网民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言论更加自由,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情绪容易被渲染和带动,出现群体极化的现象。关于群体极化的原因,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明确指出:个体一旦组成群体就会变得非理性、易激动、少判断、易被权威左右,因而容易走向极端。[3]在此事件中,公众的情绪被点燃,在言语上出现一些侮辱性的话语,并且将个案上升到整个媒体界。7月2日,一名叫陈季冰的媒体人发表文章《我是媒体人,但没和实习生搞过暧昧》遭到网民一致的口诛笔伐。

2.瞬间传播、隐匿交互的特征使舆论方向难以把控。以微博为代表的WEB2.0时代,事件的发生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广泛传播,并且由于微博使用人群年龄、职业等的广泛性,使得言论等也会呈现分散状态,舆论方向很难被操控。在此事件上,舆论的重点偏向于“被性侵女孩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一方认为女生自我保护意识太弱,推定“受害者有罪论”,另一方认为社会的整体大环境致使还未走出校园的女生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难做出更加清醒和理性的应对,反击“受害者有罪论”。双方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对于此事件争论的舆论焦点已经偏离原来的轨道。

3.舆论引导不及时,关闭评论、删除微博回避问题。在南方日报官方微博对此事件进行回应之际,将微博评论功能关闭。自媒体时代下,以关闭评论功能来屏蔽言论的做法显然不妥当。作为南方日报的官博,在事件还没有以法律形式定性时,任何网民都有发表自己看法和言论的自由,即使网民的言论大多是对南方日报以及成某的指责,但是选用这种方法进行压制不仅不利于事态的发展也会对自身形象造成更加不好的影响。

四、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一)积极疏导,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由于自媒体时代呈现出的突发性、互动性、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当发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时,一味地删除、压制、片面、默不作声的做法只会使公众在原来的基础上情绪更加激动,有些舆论可能会朝着更加偏激的方向发展。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积极掌握舆论阵地,探寻舆论重点,理清舆论方向,把握舆论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疏导,及时把控和疏导网民的情绪爆发。掌握主动权,让危害降低到最小。

(二)积极主动掌握并且分析舆情,对舆情作出及时回应,做好对应准备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掌握舆情的技术更加便捷和快速,相关人员应抓好这一特点和优势,利用相关舆情整合工具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报送有关部门。在及时掌握舆情态势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事件进展并且及时对外公布,缓解公众的求知求真心理,引导舆论朝较好的方向发展。

(三)政府及时准确发布最新消息,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在多元互动的今天,对于舆论的引导,政府要积极主动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多方了解、听取公众的意见表达,并且将事件的进展过程与真相第一时间以透明公正的方式告知公众,而不是一味放任不管或是缄默不语,这样只会让公众的情绪或言辞更加激烈,让政府自身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态解读,结合新近发生的“女实习生网曝被记者性侵”的事件,发现网络舆论形态呈现的特征:网友偏爱“延伸性评论”,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的现象,舆论的重点易偏离事件本身,情绪或者言辞易极端。网络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上述的一些隐患,因此,政府、媒体或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制定舆论引导策略,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有效引导,使事件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1]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0ljj0osOm5XdlvoY3ev47VyJoc nMenuzWCq3PDT9-J2MPvAFYOzmQJNBlNa6WRhodiUMvgk0 hEY3A4PbcQSy1a[DB/OL].百度百科.

[2]武贵英.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研究[J].2013 (5):11.

[3]古斯塔夫·庞勒.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41.

G206

A

1674-8883(2016)16-0318-02

张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群体性网民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