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

2016-02-28 13:5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纪实性被采访者纪实

李 华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江 苏 连云港 222003)

谈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

李 华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江 苏 连云港 222003)

纪实性纪录片因具有独特的魅力而得到社会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纪实性电视纪录片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自然也会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立足于纪实性纪录片,深入研究了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相关问题,并对如何实现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进行了研究。

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

一、前言

近几年,部分媒体为了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经常会采用过分渲染的方式,夸大事实,这种不尊重当事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上海《新闻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名新记者的困惑》的文章,讲述了新闻媒体渲染事实的问题。至此,社会对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的讨论不断增多,在纪实作品中增加人文关怀,也成了社会的普遍呼声。

二、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缺乏人文关怀的现状

(一)对被批判者缺乏人文关怀

一提起人文关怀,人们往往会想到纪实性纪录片中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而实际上,被批判对象也应该是人文关怀的一部分,但大部分纪实性纪录片更多地对被批判者采取冷漠的态度。

对媒体而言,在法院没有判决之前,犯罪嫌疑人仅仅是嫌疑人的身份,其是否构成犯罪未曾可知;同时,媒体不属于司法机构,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也不能对嫌疑人进行新闻审判,过早地定下结论会对嫌疑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北京电视台在纪实性报道一起并没有审判的美容事故中,整篇报道充斥着对被告人的批判与指责,在媒体的影响下,一大批民众对被告人进行谩骂,甚至少部分网民存在对被告人进行人身攻击的意图。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北京电视台该节目的做法,明显违背了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真实客观报道的原则,不仅显示了整个纪录片缺乏人文关怀,还反映出当事记者缺乏法律常识的问题。

(二)偷拍现象严重

偷拍被称为“隐形采访”,是纪实作品中一种常用的采访手段,有助于提高纪录片的真实性。但实际上,这种隐性采访行为可能侵犯他人隐私。目前,部分媒体为了提高纪录片的真实性,经常采用大量的偷拍方法,美其名曰“为观众提供真实的记录资料”,实际上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降低了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这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

从效果上来看,偷拍能满足观众知情欲,使电视节目产生轰动效应。在采访者不配合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所需要的新闻,是记者专业素养的表现。而通过很多偷拍纪录片可以发现,很多偷拍画面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采访的方式进行。因此,偷拍行为应该受到社会的抵制。对电视纪实记者而言,需要将通过正当渠道获取信息作为工作的关键,偷拍只能成为特殊情况下获得新闻资料的一种手段。例如,在《焦点访谈》栏目中,一些记者考虑到节目的特殊性,往往通过偷拍的方法获取信息(被偷拍者接受图像处理),使民众能观看到真实的新闻信息,这种情况下,才能显示偷拍的价值。

三、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为关怀的策略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新闻工作属于一种特殊的行业,能够对民众舆论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拍摄纪实性电视纪录片时,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人是新闻的主体,要做到利为民所谋。在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自己的理念,坚守职业道德,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努力为观众提供更好的纪录片内容。

同时,新闻工作者在创作纪录片时,要谨慎使用偷拍方式,应坚持正面采访为主,努力通过自己的职业道德感动被采访者,使其能够接受正面采访。

(二)内容选择上要重视人的价值

由于新闻传播活动本身是围绕人来开展的,那么人在整个新闻传播中势必会占据着主要位置。基于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人的价值,不能为了追求收视率而损害他人利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闻工作者在选择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主角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准确判断什么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在拍摄过程中,记者要充分尊重被采访者,说话语气要温柔、清晰;在介绍实际问题时,能面部端正,语言坚定,确保不会引起被采访者思想上的波动。例如,鲁豫在采访廖静文(徐悲鸿夫人)之后指出:徐悲鸿去世时,廖静文只有30岁,一个女人独自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新的感情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决定不再碰触,这不仅是对廖静文的尊敬,更是对徐悲鸿的尊敬。从鲁豫的这个实例可以得出,在整个纪实纪录片中,对于涉及他人情感、隐私的,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关怀,切实保证被采访者的权益。

(三)对被批判者的人文关怀

在纪实报道中,记者要始终保持一颗人文关怀的心,不能对被批判者抓住不放,而是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在给予观众启迪的同时,又能尊重被批判者的人格。

例如,《逃亡日记》从人性的角度关注了一个逃亡者,他在贪污公款之后选择逃亡,在逃亡过程中,他的内心时刻承受着煎熬与痛苦,想着贪污公款之前的风光,现在连乞丐都不如……整个作品充分反映了逃亡者的内心世界,让人们看到了逃亡者内心痛苦的挣扎,进而启示人们不要犯罪;同时,影片的最后也指出“原来生活中已有的亲情、友情,不会因为变成罪犯就消失得一干二净”。这也告诉我们,虽然逃亡者犯了错,但他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懂得伤痛、困惑,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生活。表达了导演对罪犯的人文关怀。

四、结语

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中的人文关怀是宣传人本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对如何在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中显示人文关怀进行了分析。总体而言,在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中如果想要体现人文关怀,就应该将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拍摄,并充分尊重被采访者,才能保证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具有人文关怀特征。

[1] 肖金喜.注意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电视新闻和纪实性节目谈起[J].新闻爱好者,2008(09):39-40.

[2] 杨好雨,蔡骐.电视档案类节目叙事艺术研究——以《冷暖人生》为例[J].新闻前哨,2015(12):41-43.

[3] 金石.故事是纪录片的灵魂[J].记者摇篮,2011(04):94.

[4]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

J952

A

1674-8883(2016)22-0161-01

猜你喜欢
纪实性被采访者纪实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砚边纪实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研究
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艺术特色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分析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