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干部的媒介素养

2016-02-28 14:14:07黎妮晓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青年干部媒介素养

黎妮晓宇

(武汉大学 党委宣传部,湖北 武汉 430072)

重视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干部的媒介素养

黎妮晓宇

(武汉大学 党委宣传部,湖北 武汉 430072)

高校青年干部对稳定校园舆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时,他们存在媒介使用能力不足、缺乏媒介批判意识、应用新媒介意识较差等问题。为了做好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升青年干部的媒介素养,学校应当搭建平台、加强培训、完善机制,从而切实转变青年干部的观念和做法,主动占领舆论制高点。

媒介素养;新媒体;高校;青年干部

高校的安全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对信息保持客观与清醒,是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青年干部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既是校园信息的发布者,又是“意见领袖”和“把关人”,所以,他们对校园舆论安全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中坚力量,青年干部有朝气、有热情、敢拼搏、敢创新,但由于工作阅历较浅,实践经验不足,他们往往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差,面对异常丰富的信息来源和信息传播渠道,高校青年干部要想维护校园安全,必须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及其重要性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传播信息的素质和能力,它是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198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媒介素养宣言》称:“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无处不在的社会,与其单纯谴责媒介的强大势力,不如接受媒介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这一事实,承认媒介作为文化要素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地方或部门领导缺乏应对媒体的基本能力,很容易在采访中祸从口出。近年来,“你们记者管得太多了”“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等官员雷人语录频出,这些都暴露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亟待加强。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要真正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提升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一项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任务,它具体包括准确跟踪和研判媒介信息,利用媒体及时、主动、科学地发布信息,从而有效地与民众沟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二、当前高校青年干部的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甚至90后进入机关干部的行列之中。复杂而严峻的舆论形势对这些青年干部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他们具备的媒介素养却难令人满意。具体体现在:

(一)媒介使用能力不足

高校青年干部在上岗前,学校很少组织他们参与系统的媒介素养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而随着高校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缺乏专业背景的青年干部需要接触这项工作。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单位的通讯员在给媒体供稿时,理所当然地把新闻和宣传划上了等号,整篇稿件都是自说自话的灌输式语言,完全忽略了受众的感受。由于大部分青年干部对媒体生产的内容缺乏深入的了解,他们往往是凭借自身经验,摸索着完成领导交代的宣传任务。出于对上级交差的心态,写出的宣传稿或其他作品是否被相应媒体采纳,他们并不是非常关心。在繁杂的机关工作之余,青年干部很少有时间去钻研这方面的知识,结果只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二)缺乏媒介批判意识

相当一部分高校青年干部,都是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由于一直处于相对单纯和闭塞的校园环境中,他们对负面信息的辨别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足。“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量膨胀的背景下,快餐式阅读、碎片化传播以及经典解构,已经成为这代人所熟悉并习惯的信息传播方式。缺乏对复杂信息的分析、评价和创造性的使用,独立的批判精神很难被培养。”[1]从学生向机关干部的身份转变的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青年干部对一些“激进、偏执”的非主流媒体持信任态度,而对于官方媒体的消息却不屑一顾。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青年干部的这种偏激心理会导致正确信息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在工作中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用新媒介意识较差

高校青年干部成长于社交网络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年代,QQ、微博、微信几乎成为青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但在工作中,他们要么不愿意尝试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沿袭传统的发文件、下通知,要么把工作和生活混淆在一起,完全不区分信息接收的对象。在高校中,年轻学子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是对新媒体和社交网络追随最为紧密、熟悉和依赖的群体。可是很多青年干部只是把自己的QQ、微博、微信当成一个电子化信息公告栏,总是在上面发布一些学校通知、校园新闻及其他事务性信息,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单一或者陈旧的媒介使用方式给高校青年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带来很大的障碍,不利于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全面地看待传统媒体之外的媒介传播方式。尤其在突发事件爆发时,这种墨守成规的做法十分不利于准确消息的传播,容易引发高校安全事故。

三、加强高校青年干部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搭建平台,进行专业培训

加强专业培训是在短时间内提高青年干部媒介素养的重要办法。借助校内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可以举办针对青年干部的媒介素养培训班,由新闻院系的专家、教授和一线新闻工作者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翔实的材料,帮助他们摆脱对媒介内容的盲信盲从,提高辨别力和免疫力。

媒介知识的培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大众媒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新闻理论、传播学原理等,通过专业的学习建构媒介的知识系统;二是与大众媒介直接接触,深入媒体内容生产之中,了解媒介产品生产环节与流程,熟悉不同媒介产品的特性,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媒介,形成科学的媒介观。

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一定要及时对高校青年干部进行新媒体使用的普及和培训,包括网络资源的获取、筛选、处理等,使他们能够通过更高层次的搜索,获得更有价值的素材和资源,摆脱“一切问百度”的局面。[2]

(二)完善机制,提高媒介素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中国社会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从制度化的角度来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在改革大潮伴随沉渣泛起的社会背景下,将高校青年干部的媒介素养教育制度化、常规化,会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媒体应对能力、信息研判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

宣传思想工作向来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但由于各单位职能不同,人员分配不均,青年干部时常会出现“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得到的认可越来越少”的消极思想。因此,高校应考虑纳入科学的考核与奖励机制,避免出现“只看问题不看成绩”的错误思路和“重罚轻奖”甚至“有罚无奖”的奖惩不公现象,以此鼓励更多的高校青年干部提高媒介素养的积极性。

(三)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

统一培训具有针对性强、系统性强和见效快的优点,但它无法持续较长时间,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对大量的青年干部同时进行培训。制度建设也属于外部因素,它对于加强媒介素养能够起保证作用,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真正起作用。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媒介认知和使用能力,还需要青年干部转变观念,不能因为自己很少与媒体打交道就完全不重视媒介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总认为媒体监督是在给单位找麻烦。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领悟媒介特点和应对技巧,方能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举例来说,当高校舆情危机爆发时,媒体曝出的负面消息总是令校方头疼不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媒体不仅是在为公众提供信息,同时也为学校管理者介绍情况、阐述观点、解释政策提供了机会。“应该积极利用媒体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主动抢占舆论制高点,从而引领舆论,防止各类不负责的、有害的声音继续产生。”[3]

[1] 赵战花.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探析——基于高校舆论安全的视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8-152.

[2] 李兰青.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媒介素养对教学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4(1):23+35.

[3] 孙荣欣,包来军.网络环境下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J].领导之友,2014(3):40-41.

G206

A

1674-8883(2016)20-0273-01

猜你喜欢
青年干部媒介素养
青年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学好“三门课”
奋斗(2021年18期)2021-12-05 01:57:5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24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浅论青年干部成长的“三性”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