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成
(安徽广播电视台 经济生活频道,安徽 合肥 230000)
从首曝到引爆——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看舆论热点下的自媒体
张友成
(安徽广播电视台 经济生活频道,安徽 合肥 230000)
自媒体时代,人人皆媒体,人人皆记者。本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来看舆论热点下的自媒体如何把关,如何充当舆论领袖,引导舆论。
自媒体;王宝强离婚;舆论热点
“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由美国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提出。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由这两位学者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1]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自媒体已成为包括微信、微博、博客、播客、论坛BBS网络社区等在内的新闻载体。截至2016年6月,微博用户规模为2.42亿,使用率为34%。[2]截至2016年2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6.5亿,汇聚公众号超1000万。[3]这样的数据,决定了当下中国自媒体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
根据两位学者的定义和实践运用,自媒体表现出如下特性:一是平民化。自媒体的发布者为普通大众,他们可能是专业的新闻机构,或者专业的新闻从业者。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自媒体内容的发布者,并不需要专业的新闻素养,也可以不是专业的新闻从业者。二是个性化。在自己的“媒体”上,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分享就分享。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媒体,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三是互动强、传播快。得益于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门槛低,易操作,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并迅速将信息传播给受众,虽然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但毋庸置疑,其时效性远超传统媒体。同时,受众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传播的效果,这种交互性更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可以说,自媒体时代,内容发布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几乎为零,可比拟面对面的信息传递与沟通。
凭借这些特性,自媒体时代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自媒体上的内容很容易成为引爆舆论的炸弹,比如王宝强离婚事件。
“把关人”(gatekeeper)又称“守门人”,这一传播学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4]
2016年8月14日0点21分,王宝强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离婚声明。非常直接地指出离婚原因是“妻子马蓉与经纪人宋喆存在不正当性关系”,郑重解除与马蓉的婚姻关系,同时解除宋喆的经纪人职务。
按照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但在自媒体时代,媒介的把关作用日益弱化。利用自媒体,王宝强充当了一次传媒组织,发布了一条引爆舆论的新闻。从草拟离婚声明,到修改、定稿,再到发布,中间虽然可能有团队操作的痕迹,但最后的把关人是王宝强自己。他在发布这一微博时,因发布的内容,必然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应。所以,如果其在内容上有所偏差,最后为此付出代价的,必然是王宝强自己,也就是这条微博的把关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媒体,随心所欲地发表言论,否则就会得到与初衷相违背的结果。在王宝强离婚声明发布几个小时之后,当天早晨5点07分,马蓉也通过微博予以回应:欲盖弥彰,善恶自有真相,不是不爆,时候未到。这种回应,因为没有提供确切的证据,虽然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也有近10万次转发,270多万次评论,但看评论内容,以谩骂、批评、质疑为主。在自媒体的回应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后,8月16日,自称“马蓉好友”的知情人士主动联系腾讯娱乐,通过新媒体公开展示了自己手中王宝强出轨的“证据”,包括其与所谓“小三”的微信聊天拍屏图片,对方的护照照片、王宝强银行余额等信息。但这些信息公开后,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质疑。所以,这些信息虽然在把关人——也就是马蓉那里通过了,但并没有起到扭转舆论的效果,而这一点,正是把关人抛出相关信息的目的。
个别自媒体人更是在自媒体上发表不实言论,甚至违反法律,这种行为除了被舆论谴责外,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013年5月3日5点,安徽庐江一女青年袁某在北京京温服装商城坠楼身亡。此案在当时轰动一时。随后,网上出现袁某系被商城保安强奸后跳楼的谣言,引发群众关注。案发6天后,北京警方通报,袁某死因排除中毒、性侵害及他杀可能,系自主高坠死亡。同一天,北京警方将在微博上散布谣言的一名犯罪嫌疑人马某(女,28岁,北京市丰台区人)抓获。所以,在自媒体时代,“自己把关不严,误用甚至滥用权利,必然会伤及社会,最终也会伤到自己”。[5]
舆论领袖又叫意见领袖,在卡茨和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所建立的“二级传播论”中,舆论领袖是一个核心概念。大众传播的内容基本上是由大众传媒流向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传向他们想要影响的受众。舆论领袖既是受众中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够影响一部分受众。舆论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其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决定了这一角色并不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胜任的。其必须“具有某些专长和对某些问题见解深刻。舆论领袖能够向人们提供建议和解释,改变他们的态度和影响他们的行为”。[6]
传统媒体时代,舆论领袖更多地存在于人际传播中,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接触媒介传播的信息,整合、解读并对其所在圈子中的受众传播这些信息。但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自由进入网络世界,受众不再是普通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成了再加工者、整合者和解读者,并且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受众会把这种再加工后明显带有受众自身烙印的信息发布出去,并通过层层转发传播,让更多的受众思考并接收这些信息,这就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成为舆论领袖的可能。
王宝强通过微博发表离婚声明后,该消息瞬间引爆舆论。短短几小时,王宝强的这条微博评论数就已经超60万。截至当天13点,也就是王宝强发布离婚微博12个小时后,转发已超过50万,评论超过130万。[7]又过了一天时间,王宝强离婚微博转发近62万,微博下有近200万评论和422万点赞。王宝强发布离婚微博,正是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开展期间。但在微博指数上,以“奥运会”和“王宝强”为关键词检索当月的信息分布,8月14日当天,“王宝强”直线上升的搜索和讨论热度,几乎已经两倍于奥运话题。[8]如何爱,才体面?》等,焦点集中在对婚姻的思考上;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则推文《有的事情可以不用周知天下》,提到王宝强如此分手,没有必要,也由此引来颇多争议;公众号“刘备我祖”的推文《史记:王宝强婚姻惊变记》,以文言史记笔法,叙述此事件,认为“丑男自难得美妻,此事不关贫与富。且女子嫁人不能两全,则许其一,许富贵则从富贵,许颜值则从颜值,忍寝陋而谋富贵,从而苟且,则所谓淫也。男子娶妻,亦然”。[8]
一场明星婚变,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全部裹挟而入。勤奋的自媒体人在跟进事件的同时,也在传达各自的态度与价值观,或赞或贬,或惋惜,或愤怒。作为普通受众,对于这一场明星婚变,我们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态度。这种态度和情绪的传递和表达,并不一定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也并不一定是动辄10万+的阅读量,一个表情符,一个点赞的手势,都在传达着自己的观点。动动手指,你就是自媒体人,传递的信息,自己把关,自己承担责任。同样,如果你的观点能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舆论领袖,哪怕在实际生活中,你是一个慎行沉默的人。
微博首曝之后,以朋友圈、公众号为代表的微信自媒体,开始持续发力,彻底引爆舆论场。以“王宝强离婚”为关键词,在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平台——清博大数据(清博指数)上进行搜索,相关文章达到49000多篇,总阅读量达到2.6亿+。截至8月16日15时,10万+文章数高达353篇。[9]而据另外一个以提供微信公众号内容数据价值评估为主业的第三方机构——新榜每日持续监测的24万公众号样本数据显示,从8月7日到8月14日,一周之内提到“王宝强”的微信文章有13420篇,但8月14日,也就是王宝强微博宣布离婚当天,提到“王宝强”的文章就占到11069篇。若将这些文章的标题进行词频统计,会发现“王宝强离婚”“火遍朋友圈”“震惊”“离婚内幕”“最新”“炸了”“太狗血”“宝宝不哭”等高频词。这些高频词以及背后的文章充满了情绪化的表达。如果说,此时的舆论场还处于无序状态的话,那么很快,舆论领袖出来了。只不过,传统语境下的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表达观点,影响受众。而在自媒体时代,尤其是朋友圈和公众号上,舆论领袖是通过文章表达观点,传递信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赢得阅读量以及点赞量和转发量,最终聚拢追随者,成就自己舆论领袖的地位。
据新榜统计显示,8月14日当天出现的这1万多篇微信文章中,有293篇阅读量突破10万+,总阅读量高达1.2亿,更有11篇文章点赞上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王宝强离婚事件进行解读。比如,《王宝强:我买得起爱马仕 却买不起爱情》《王宝强离婚:不嫁给爱情的人真的很惨。》《从王宝强事件看婚姻:
[1] 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134-138.
[2]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 http:// 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8/t20160803_54389. htm,2016-08-03.
[3] 2016年微信影响力报告[DB/OL].企鹅智酷,http://www.1 99it.com/archives/451833.html,2016-03-21.
[4] 魏少华.零门槛的隐忧:草根新闻与把关人理论[J].新闻界,2009(3):67-68.
[5] 自媒体有传播就有责任[DB/OL].人民日报http://opinion. people.com.cn/n/2013/0511/c1003-21445189.html,2013-05-11.
[6] 付晓星.新媒体时代下的舆论领袖[J].新闻传播,2013(5):35-36.
[7] 王宝强离婚事件各大平台数据呈爆炸式增长[DB/OL].新榜数据,http://edit.newrank.cn/detail.html?uuid=1B4831C2FC 10CDA4206DA3091083230C,2016-08-14.
[8] 王宝强半夜宣布离婚,20篇10w+熬夜推送,小编心里也很苦啊[DB/OL].新榜数据,http://edit.newrank.cn/detail.html?uuid=2F018C6875463D33D1662BEFF3683012, 2016-08-15.
[9] 51亿阅读、353篇10万+,大数据解读王宝强离婚事件[DB/ OL].清博数据,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A 2MzQ5NA==&mid=2650558267&idx=1&sn=4977cb8fb8fcef48 80852f7af1347943&scene, 2016-08-16.
G206.3
A
1674-8883(2016)20-01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