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夏季奥运报道中英雄形象的话语变迁

2016-02-28 14:14:07张雨晨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刘翔李娜女排

张雨晨

(苏州大学 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984年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夏季奥运报道中英雄形象的话语变迁

张雨晨

(苏州大学 凤凰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产生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竞技史上的里程碑,对世界竞技体育的兴起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夏季奥运会,因其比赛项目多,影响范围广,运动员参与度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关于奥运的新闻总是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火药味,一个共同的叙事取向呼之欲出,运动员的夺金过程被刻画为英雄的征战之路,成亦英雄,败亦英雄。媒体用不同的话语向我们讲述着不同的奥运英雄的故事,对几届夏季奥运会的报道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语境。

体育新闻;英雄叙事;媒介形象;话语变迁

一、引言

如今,奥林匹克比赛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没有硝烟的战争,站在奥林匹克竞技场上为个人和国家荣耀出战的运动员就成了令人崇敬的英雄,成了奥运新闻报道中的主角。然而他们的形象并非一律“高、大、全”,奥运赛场内外的“英雄”早已突破了二元对立的框架,他们可能是冠军,可能是失意者,也可能籍籍无名,但他们所展现的竞技能力和运动精神赋予了他们“英雄”光环。

二、1984~2000年:民族主义高涨,奥运冠军是承载强国梦想的精神符号

1979年,中国代表团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此时的新中国刚刚打开国门,发现自身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中国人的自信心跌落至谷底,急需一种能证明自己不输于外国人的东西。时势造英雄,这时在体育界出现了两个标杆,一个是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11连胜的聂卫平,另一个就是“五连霸”的中国女排。中国女排于20世纪70年代末跻身世界强队之列,女排成绩在国际上由弱到强的历程无异于给饱经“文革”摧残、亟待提振民族士气的中国社会一剂强心针,它表明只要刻苦努力,中国人也能在国际舞台上和他人竞争,甚至能够战胜他们。

当时的主流媒体在报道女排夺冠时,都会使用“国旗”“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等国家符号,而这些词语前后都会出现“鲜艳”“庄严”“雄壮”“冉冉升起”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褒义词。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体育比赛与国家的实力及形象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奥运被大众视为国家实力和民族气质的展台。在这些报道中,作为个人的女排队员并不是报道着力刻画的人物,相反报道刻画的核心是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在“举国体制”发展模式下,运动员的使命是“为国争光”,而不是追求个人的得失。因而在宣传运动员典型时,“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就成为普遍的话语。“女排精神”由政府和官方媒体共谋,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定义和建构。被赋予“团结”“实干”“拼搏”等内涵的女排精神成为鼓舞当时中国人脚踏实地投入经济建设,实现“强国梦想”最为贴切的口号。[1]

洛杉矶奥运会的凯旋,使国人对1988年汉城奥运会寄予厚望,满心期待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赛场上再创辉煌。但是此届奥运会上,苏联、民主德国等东欧国家强势回归,中国体育代表团遭遇滑铁卢,仅获五枚金牌。中国军团的“兵败汉城”,使真正遭遇世界劲敌包围的中国体育见识到奥运会的激烈、残酷,认清形势的国人随后开始了“奥运争光计划”。为了使中国的竞技体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家体委强化和完善了20世纪60年代初步形成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对竞技体育管理的力度,调整运动项目布局和国内赛制,完善训练体制,“举国体制”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确立和运转。1995年7月6日,国家体委正式发布《奥运争光计划》文书,意味着“举国体制”的巩固和加强。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我国主流媒体的奥运报道都带有明显的政治说教意图,体育传媒是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一部分,体坛英雄是承载着强国梦想的精神符号。

三、2000~2008年:集体主义淡化,个性与实力兼具的超级明星涌现

市场经济改革以后,民智大开。为了顺应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中国体育界开始启动体制改革,从1994年中国足球走上职业化道路开始,体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鼓励实现个人价值的报道在体育界逐步兴起。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体育报道受到了外来新闻风格的冲击,在国际碰撞中产生了新的体育报道智慧。这一时期的体育报道才真正算是体育新闻,体育报道方式趋于专业化。

2000~2008年,是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体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我国在竞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突破也相当耀眼,体育明星的市场价值开始被媒体重视,随之产生了姚明、刘翔、林丹等一批实力与个性并存的体坛巨星。

在2004年8月29日《人民日报》的“奥运特刊”中,报道的重点是“刘翔夺金”。以“刘翔夺金扬国威,振精神”为题的报道将刘翔的胜利与国威联系到一起,将他本人在赛场上的胜利当作国家的胜利,这一系列的表达方式都体现出官方十分重视这份民族的荣誉,也能很明显地看出对于刘翔“国家符号”的建构,刘翔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已然成了国家振奋的力量源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奥运“英雄”依旧与政治话语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我们迫切地需要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努力和成就,国家形象通过奥林匹克竞赛象征性地体现出来,也使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产生共鸣。

与20世纪不同的是,虽然这一时期的奥运英雄依旧被政治话语绑架,但媒体报道中的集体主义价值理念逐渐淡化,运动员的个性开始被强调。作为亚洲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李娜的成就有目共睹,媒体在关注她的成就的同时,也放大了李娜特立独行的个性。在北京奥运会的主场征程中,李娜闯入四强,创造了中国球员的最佳战绩。然而,由于很多奥运会比赛观众并不了解网球规则,用中文的加油叫好、指点战术也让脾气火爆的李娜因此分心,半决赛第二盘5∶4领先、手握盘点的情况下,在一个关键球处理上,她受观众不适时的加油呐喊声干扰,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打完这个球后,又气又恼的李娜朝着看台怒吼一声“Shut up”,成为媒体热论的焦点。无论是赛场上的怒吼,还是赛场外的冷脸,在较高的经济水平之外,李娜的媒体形象被塑造成一个体制的叛逆者,处于体制外“单飞”的李娜向媒体和观众展现了丰富的个性,而叛逆的个性与优异的成绩反而增加了这种“反差”的魅力,这与商业化体坛需要表演性运动员的本质不谋而合。

四、2012~2016年:人文关怀升温,鼓励享受比赛与超越自我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集体意志的优势和发展成果得到了集中的、强烈的释放,集体主义的中国和中国人也开始有了大国公民的更多理性思考,开始关注国家之于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个人意志更加强烈。在经历了北京奥运家门口金牌数的登顶之后,无论媒体还是观众,对于金牌的重视与渴望都被逐渐消解在了对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宣扬与尊重中。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刘翔预赛摔倒,跟腱断裂,在刘翔失利后,8月7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名为《平常心看待刘翔首战》的文章,引用了刘翔发布的微博:“享受我的奥林匹克”,希望“每一个关注刘翔的人也能用同样的心态欣赏刘翔的表现”。此外,《人民日报》引用了刘翔妈妈的话:“现在刘翔是国家的儿子,等奥运会后才能还给我,如果有一天刘翔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展示了最普通平凡的情感,引导民众去思考“我们热爱的到底是金牌还是刘翔本人?”刘翔摔倒并单脚走完全程的行为,官媒也给予了正面的评价。与前两届奥运会关于刘翔的报道或明或暗体现的民族主义相比,这届奥运会的主流媒体力求淡化民族主义的金牌情结,更多地呈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

里约奥运会,中国军团整体表现不佳,退步明显。但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都纷纷表示:“我们已经过了那个需要靠奥运金牌证明自己的时代了!”媒体对于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宁泽涛在奥运帅哥榜上排名第几,张继科在赛场上到底有没有睡醒等的关注度丝毫不亚于奥运金牌。

在里约,泳坛“泥石流”傅园慧成为风头最劲的红人,她的率真回答和“鬼马”表情,一时间收获无数激赏,感染了无数人。《人民日报》在文章《对成绩与奖牌的坦然,才是真正的大国心态》中也为她的表现点赞:“有雄厚的实力在,竞技场上,暂时的得失已不再与国家的‘面子问题’画等号,面对风云莫测的体育赛场,享受观看世界级体育竞技带来的快乐本身成为趋势,暂时的得失也理所应当地不再令人上火。”这才是奥运该有的样子,金牌的确很重要,但绝不是衡量英雄的唯一标准。

五、结语

在里约,女排姑娘的夺冠再次引发了媒体的狂欢,从官方到民间,“女排精神”被一再讨论。但是这波热论背后的语境与三十多年前已然不同。在三十多年的国家发展历程中,中国社会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各行各业的价值取向差异逐渐形成,并导致了观念的分散,人们思潮也向多元化发展,这种眼界的拓宽,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思想,使中国人的观念更加理性。[2]1984年至今,9届夏季奥运会,主流媒体在塑造奥运英雄话语建构上的变化恰恰是中国社会思想与潮流变化的缩影。里约奥运中国军团表现欠佳再度引发了对于“举国体制”弊端的思考,在由“举国体制”向体育产业化、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中,媒体的叙事风格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仍然是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1] 王士宇.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叙事学视角下体育报道的话语变迁[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15-16.

[2] 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37-39.

G212

A

1674-8883(2016)20-0062-01

猜你喜欢
刘翔李娜女排
“挖”出潜能变金山
奋斗(2024年7期)2024-05-24 06:13:16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红楼女排
幽默大师(2020年6期)2020-12-06 02:26: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0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李娜作品
艺术家(2017年2期)2017-11-26 21:26:20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连环画报(2016年10期)2016-12-16 05:13:32
壮哉,女排精神!
中国火炬(2016年9期)2016-05-03 05:55:35
刘翔宣布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