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零售平台“分答”的问题与思考

2016-02-28 22:35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回答者管理机制零售

许 森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知识零售平台“分答”的问题与思考

许 森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知识信息零售平台的经营与发展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分答”等付费语音问答服务的出现作为一场知识传播模式的改革试水,正逐步揭示“知识”内涵属性改变的趋势。“分答”在实现知识传播的商业化的同时,也让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和思考。

社交媒体;知识经济;泛娱乐化;“分答”

移动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换的成本,使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从“赏金模式”的百度知道、知识付费的知网空间、果壳知乎的问答社区,再到作业帮、在行等垂直细分领域的问答应用的横空出世,这个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知识零售变现”的色彩。“分答”以一种更为新颖的盈利模式出现,其在实现知识分享传播的商业化的同时,也让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和思考。“分答”为何会短时间内爆红?明星和网红的纷纷进驻,在满足用户窥私欲的同时是否会将这一现象级产品推向“昙花一现”的尴尬窘境?

一、“分答”的运行模式

“分答”是果壳网旗下APP“在行”在2016年5月16日刚上线的微信应用。在这个应用中,用户可以自我介绍或描述擅长的领域,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用户感兴趣就可以付费向其提问。它的创意构思类似于美国著名社交网站reddit发起的“Ask Me Anything”活动(简称“AMA”)。“分答”的所有用户都可以参与提问和回答,回答者可发布自己擅长的行业或专业领域,然后设置好付费问答的标价,标价范围在1元~500元之内。对回答者感兴趣的用户付费后就能进行50字之内的提问,回答者通过回答提问用户的问题来得到这笔钱。回答的形式必须通过语音的形式,时间被限制在60秒内。

在结束问答环节后,其他用户如果对该问题也感兴趣,可以付费继续收听,“游客”进行“偷听”支付的费用将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例如,某设计师发布标价10元即可向其咨询相关问题,用户若感兴趣,则需付费10元向其询问,当设计师回答完毕后,标志着提问者和回答者第一轮付费问答交易完成。当有同样需求的人看到提问者的问题后,可以支付1元来听取设计师的回答,这1元由原始的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听的人越多,问答双方的收益也就越多。“分答”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加了信息的价值,使之成为知识零售平台。

二、“分答”存在的问题

(一)语音模式的限制

因为目前“分答”主要借助微信平台进行运营,微信语音时长60秒的限制也对“分答”的运行发展产生了不小的羁绊。从一般意义上来讲,60秒不可能是一个能完美解决具体知识和技能类问题的答案时长,如果不能完美解决这个回答时长的问题,“分答”甚至不可能成长为语音版的“知乎”。另外,“分答”的语音问答模式,也给大数据时代下的用户数据挖掘分析造成了不小困难,语音受到方言、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其转码通译工作存在很大的麻烦。但如果语音转码成了文本,“分答”就可能丧失它的原有价值和亮点。

(二)泛娱乐化倾向严重

“分答”刚开始出现,确实是知识分享和问答的平台,可是泛娱乐化的倾向似乎让“分答”有些变味儿。例如,王思聪的进入引爆了“分答”话题高潮,“买不起什么?”“在每位女友身上花多少钱?”激起了人们的窥私欲,人们对知名人士私生活的话题津津乐道。因此,王思聪凭借23个回答赚取了近24万。此外,马伯庸、罗振宇、papi酱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和网络红人的入驻,迅速挤占了原本较为严肃认真的问答环境和话语空间,一批早期拥有专业知识需求的用户纷纷出走。用户对明星娱乐的关注热情,显然远远大于对严肃知识性的诉求。从机制上说,只有各领域人才获得更多的提问和回答机会,才能成为“知识共享平台”的中流砥柱。明星和网红们分享的往往不再是知识,顶多算信息。这与“分答”宣传语“以轻盈的方式获取知识”是背道而驰的。当真正的专业型、技术型用户的问答很快淹没在网红喧嚣中,用户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回答问题的专业型用户没有获得感和成就感,一夜爆红的“分答”,或许就会走向穷途末路。

(三)供给端动力问题

对于“分答”来说,名人通过答题获取收益相比于他们的日常经济来源实在是微乎其微的,就算一开始名人可以通过众人提问和“偷听”获取大量收益,也只是强化或再现了他们的影响力和被关注感。一旦明星答主这种影响力和被关注感弱化,刺激动力不再,如何让他们老老实实地留在平台上答题,是一个亟须解决的供给端难题。由于知识变现零售平台大多直接借用网红们已有的社会影响力,并不能大量地二次产生新粉丝圈层和关系链条,明星答主在“分答”的坚持就成了一个明显的问题。

(四)需求端阈值问题

在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今天,用户接受新事物的数量和频次日益提高,一旦产品开始同质化、低质化发展,就很容易给用户带来审美疲劳,这也是很多现象级产品昙花一现的原因之一。每一次新产品的推出,都意味着下一次必须选择以更新更鲜新潮的方式给受众带来刺激感和新鲜感,因此,知识零售变现平台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一旦人们渐渐对这些旧有内容了然乏味,或被其他更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以往的用户群体会大量流失。一旦用户人群不再,那么类似“分答”平台里高额付费用户的热情度就会迅速降低,也就没有那么多人愿意付钱,最后整个平台也就“蒸发冷却”了。

三、建议对策

(一)引入用户管理机制

“分答”平台是一个利用知识零售变现模式生产内容的网站,“分答”自身只提供框架,不提供内容,它的全部内容几乎均由用户提供,并充当传播者。这种模式呈现出互动率高、参与积极性高、用户黏度强等特点。然而,信息的泡沫化、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用户之间“知沟”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分答”网站在面对这些危机时,需要引入一系列的用户管理机制,才能合理规避风险。

用户管理机制实际上就是运营者把社区监督和维护的权利下放给用户,从技术的层面上打消用户无法进行社区管理的客观事实,用自身制定的规则赋予每一个用户做社区管理员的可能性。很多带有自媒体性质的其他网站,如微信、微博等,没有管理员权限的普通用户只能享受作为游客和旁观者的身份发布信息和阅读信息。而相对于“分答”,引入用户管理机制不但有利于维护社区的氛围、净化社区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能让用户更加重视社区传播的社会化功能和环境监视功能。通过这些管理机制,能够增强用户之间相互监督的意识,同时为网络推手和借势营销的涌入设置了人为的门槛。

(二)积极避免信息泡沫化

实际上,目前中文互联网的整体环境更偏向于低俗化、娱乐化、信息泡沫化。相比于传统媒体,知识零售模式自身带来的便利是交互等优势,其缺点就是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在“分答”中也不例外。“泡沫化”信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信息呈现出强烈的传播者自我意识,希望借信息表现自我欲望并且对其他用户鲜有帮助的特点;其二是信息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势并且对其他用户鲜有帮助的特点;其三是在信息呈现出“心灵鸡汤”趋势的特点。[1]可以说,这三种类型或多或少都与网络审核机制顺序的改变有关系。

在传统媒体中,预先审查制可以筛去大部分这类信息,而知识零售模式却省略了预先审查的过程,直接发表,泡沫化的信息由此产生。“分答”的用户互相管理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问题,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采用举报机制可以帮助“分答”运营者筛选信息,促使信息发布者修改信息或直接删除信息。对于第三种信息的作用有些许不同,“分答”利用用户互相管理机制对答案发布者在心理上形成威慑,促使用户尽量少发或不发“鸡汤式”信息。

四、结语

知识零售变现属于分享经济的一种,但以目前的市场环境和用户观念来看,相较实体物品的共享,知识盈利模式能否实现长期、稳定的变现并不好说。同时,这种模式放大的也只是部分群体(如明星名人)的价值,普通人的参与热情能否维持也是个未知数。不管怎样,对于知识变现零售平台的盈利试水,市场前景尚不明朗,“分答”究竟是作为现象级产品昙花一现还是会引爆新的知识经济增长点,都要交给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1]任艺菲.“知乎”用户管理的传播学分析[J].视听,2015 (2):122.

[2]沈湫莎.崇尚内容为王,知识变现时代到了?[N].文汇报,2016-05-24(001).

[3]吴迪.“分答”:分享知识还是窥探隐私[N].工人日报,2016-06-08(003).

[4]侯虹斌.“分答”适合“深挖八卦”[N].新京报,2016-06-13(C02).

G206

A

1674-8883(2016)16-0065-02

许森,男,河南汝南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传播。

猜你喜欢
回答者管理机制零售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接梦话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聚好”电商 赋能新零售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分答与知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