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民生直通车》节目的特色

2016-02-28 18:59:38张晓燕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

张晓燕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浅析新闻《民生直通车》节目的特色

张晓燕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民生直通车》是山东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创办至今,已推出了很多档优秀节目,也赢得了很多好评。本文通过其在2015年12月19日播出的《直通真相——隐形眼镜的秘密》这期节目来分析它的节目特点,探析在该期节目中新闻报道的优缺点,以期提升节目的品质,同时对以后的报道工作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生新闻;《民生直通车》;隐形眼镜

一、《隐形眼镜的秘密》节目内容简介

在2015年12月19日的《民生直通车》节目中,记者实地报道了在济南市场中一直存在的非法买卖隐形眼镜这一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地采访、对当事店主的直接访问,以及在济南天桥区市场和老东门市场的走访,形象深刻地反映了隐形眼镜市场上的混乱问题,以及不法商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在该期节目中,记者综合运用各种报道手法和技巧,为观众很好地报道了该事件。

二、《隐形眼镜的秘密》节目分析

该期节目在报道的过程中,有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节目优势

1.好的节目要有好的选题。在该期节目中,报道的问题属于社会热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有本地化的优势。很多近视的人都会关注隐形眼镜,但对于隐形眼镜的危害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知识却很少有人了解。节目组从该角度出发进行选题很有意义。众所周知,民生新闻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而这个选题很好地做到了三者兼顾。

2.好的节目要有好的表现手法。在该期节目中,记者实地走访了多个济南市场,采访了不同的店员,运用鲜活的现场报道和一些地点的完美转换,有很强的逻辑性,还在其中加了画外音,完美地完成了链接,让观众跟着报道走,一层一层地深入挖掘出这个秘密的背后故事。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让观众身临其境,使观众很好地理解了节目的主题。

3.主持人串讲加专家访谈。在新闻的开头,主持人营造了很好的节目氛围,简单地介绍新闻背景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切入报道现场,在报道结束时,主持人进行了合理的总结,并在节目最后加入了有关专家对此事的看法,有利于加深观众对此事件的印象,达到提升新闻报道影响力和加强宣传的目的。

4.报道的特效处理。在该期节目中,记者对一些不法商家的行为进行了隐性采访。在隐性采访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保护记者的安全。该期节目进行了一定的特效处理,有效地保障了记者的安全。

5.报道方式的灵活性。该期节目并没有像新闻联播那样严肃。隐形眼镜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关乎百姓的生活,因此这则新闻属于典型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不应该过于死板和严肃,否则百姓收看时很难理解节目的内容,而应该采取灵活的报道方式,才能加深观众对节目的印象,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的不足之处

1.新闻报道的深度不够。受时间限制,记者片面地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略了节目采制的深度,只流于浅层表现,没有深入报道,运用的是套路化的新闻采制模式。因此,节目达不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很难满足观众全面了解新闻的要求,更没有起到正确引导观众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收视率。

2.对隐形采访的使用不当。记者对有关商家和店员的采访大多使用了隐形采访,在其中对相关人员的面部处理并不是很到位,虽然保证了记者的安全,但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报道对象的权益。

3.报道手法不恰当。在节目中,记者偷拍的有关录像并不是很清楚,且录制的镜头很不稳定,镜头一直在晃动;在报道我国相关文件的要求时,字体模糊,观众很难看清;同时电视左边的微信二维码一直存在,遮挡了部分关键文字和视频画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的画面效果,也影响了观众对新闻的理解。其实微信二维码的出现也是为了达到新闻节目宣传的作用,但如果高频率出现以及对电视节目重要内容遮挡不多,就会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也可能使观众反感。所以,合理地安排节目的有关标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引起重视。

4.新闻报道缺乏故事性。在这期节目中,记者对隐形眼镜的相关报道和平常的新闻报道模式并无二致,没有新鲜感,只是一系列片段的堆砌,套路化的报道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且栏目包装老套,缺少时尚元素的点缀。中央电视台《本周》栏目的制片人王阳曾说:“好的故事是节目成功的一半,好故事一定要么让观众哭,要么让观众笑,要么让观众意想不到。”其实,任何新闻题材都离不开故事,新闻所以吸引人,一定具有故事性。好的故事能够吸引受众,也会提高收视率和影响力。在通过讲故事报道新闻这方面,《民生直通车》要做的还有很多。

5.缺乏新闻后续性报道。在该期节目中,记者很好地找到了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进行报道,对卖隐形眼镜的不法商家进行了揭露,也表明了隐形眼镜对人们的危害。但是在深入挖掘问题后,却没有提出实质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没有采访相关部门对此行为的应对之策。既然提出问题,相关部门就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

6.镜头的重复出现。记者在对韩国城、济南天桥区市场以及老东门实地采访的画面中,出现了很多重复的镜头。虽然画面感很强,但是重复使用相同的镜头很容易降低信息的密度,使观众视觉疲劳,导致新闻达不到相应的传播效果。

三、结语

总体来讲,《民生直通车》栏目在新闻报道这方面做得不错,且在当地影响力很大。通过对《隐形眼镜的秘密》这期节目的一些分析,以及对其报道优缺点的研究,相信对以后的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以后新闻工作的开展,相信《民生直通车》节目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范敬宜.总编辑手记[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194-195.

[2]刘卫东.新闻传播学概论[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4.

[3]李晓晶,周龙.新闻热线在地方民生中的重要作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4):34-36.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21-01

作者简介:张晓燕(1991—),女,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
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声屏世界(2016年10期)2016-12-10 21:19:39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声屏世界(2016年10期)2016-12-10 21:11:05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从电视民生新闻角度谈新闻报道创新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31:26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8:21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6:54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