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自制节目的创新性
——以《奇葩说》为例

2016-02-28 11:24曹潇丹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奇葩说生命力价值观

曹潇丹

(吉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浅谈网络自制节目的创新性
——以《奇葩说》为例

曹潇丹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近几年,随着网络传媒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的逐渐成长,网络传播平台不再仅满足于播出电视节目,随之而来的是涌现出一批由各大网络公司独立制作、专门为网络传播平台量身打造的新式节目。这些节目大多都以犀利独到的视角和标新立异的观念,凭借网络平台自身的传播特点和传播优势,在电视节目井喷式出现的当下,让受众耳目一新,同时赚足眼球与话题。网络自制节目的创新性是构成其本身强大生命力的核心要素,它不仅是对于传统电视节目的突破与超越,而且在节目制播的整个过程中,对于自身也在不断的改良与革新。网络自制节目将成为一次挑战传统节目的大胆革命,将成为节目发展的一种趋势。

关键词:网络节目;创新超越;价值观;生命力

一、观念创新,打造全新节目形态

由视频门户网站“爱奇艺”自制的一档以辩论为主要表现形式、本质上类似于多人脱口秀和达人秀相结合的网络节目《奇葩说》,自2014年第一季开播以来,获得极高的关注度和话题度。这档节目由马东主持,加之常驻议员高晓松和蔡康永,其三人共同作为固定导师成为奇葩团“马晓东”组合,与现场口才超群、最会说话的“奇葩”一起,用犀利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冲击思维定式、刷新三观底线,诠释“奇葩说”背后的含义。

爱奇艺自制的《奇葩说》作为一档网络节目,它的创新性是从设计理念到思维到观念所贯穿始终的。首先,节目命名为“奇葩说”,大胆取用非主流的网络热词“奇葩”,既符合网络平台自身的新颖时尚的传播特点,又符合网络平台受众求新求异的猎奇心理,仅名字这一个因素就巧妙恰当的契合了网络的特征。其次,节目制作在设计理念上的突破。节目以辩论的形式通过正反两种持方,经由多位辩手自身主观倾向化的论述,从而进行多元价值观的展现。不论是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或是新潮的非主流价值观,双方都各由一位导师带领,辩手则根据个人的自由意志选择持方,在整个辩论过程中都以完整表述个人观点看法,以尽可能多的感染影响观众的选择为主要目的,而现场观众的跑票数决定了舞台上每一位辩手的生死存亡。在这个节目中从来都不存在对与错的绝对论断,始终都没有一成不变的观念选择,所有发表言论的人都拥有自己的主观选择与价值判断,所有观众都有被扭转观念、被感染情绪的可能,现场恰如一个巨大且未知的转盘,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都有可能让局面发生扭转。而正是这样扑朔迷离的结果和无法预料的场面,让节目现场的流程只有环节没有终结,选手们思维的创意火花、观念的突破传统让节目处处存在惊喜,时时充满反转。再次,节目选择了马东为主持人,高晓松和蔡康永为常驻嘉宾,这样的导师选择与团队组成则在构思观念上凸显了节目的创新。《奇葩说》让从中央电视台离开的马东,向受众很好地展现了他不同于之前一贯正襟危坐的严肃形象,让他完全抛开之前的固有形象与标签,顺利完成了从一本正经的主持人到综艺娱乐化主持人的完美转身。加之与高晓松和蔡康永配合搭档,使得节目兼具娱乐性和专业性。虽然三个人风格类型迥异,但是配合得恰到好处,让节目气氛张弛有度,而不失网络节目的娱乐精神,现场表述平易近人而不失自身学识修养的内涵展现。这样的“混搭”,看似冒险大胆,实则创意十足。最后,《奇葩说》节目中常提到的一句话是“这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而它所呈现和取得的节目效果则是犀利独到的价值取向和网络综艺的娱乐精神。这样看似与所谓的严肃毫无关系,甚至完全相反的反转对立,实则为节目增加了又一个巧妙的创意点。

二、内容创新,超越电视节目尺度

爱奇艺在推出《奇葩说》之时,就已经明确了是为网络播出平台而量身定制的节目定位,针对网络传播渠道受时间限制较小和传播开放程度较大的特点,以及对节目目标受众为年轻人群体收视的特点,不仅在节目名称上夺人眼球,更是在节目内容方面从多角度入手追求创新点。从而形成了节目本身与网络传播平台之间的绝佳契合,使之成为地道正宗的“网络节目”,而不会像《晓松奇谈》一样“反向流动”到传统传播媒体——电视。

首先,《奇葩说》在节目辩题的选择与设定方面,力求突破传统话题尺度,通过鲜少被人在正式场合谈论的话题来展现多元价值观的存在立场。不仅囊括网络上最具热议度的话题和生活中常见的两难选择,而且还涉及到当时代对于非主流价值观的选择与判定,对固有的电视节目中传统价值观念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甚至还一度将辩题设定在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例如:第一季总决赛最后一轮“虚伪是件好事”、第二季第十六期“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第三季第十四期“世界需要超级英雄吗”等辩题的设定。在这一场又一场的较量中所传递出的不仅是年轻一代独有的思维方式与新异的思维角度,更有对人性的深层次思考,对社会客观存在现象的思索。这让这个节目不只有娱乐和吐槽,也具了深度性与思想性。其次,在节目现场的各位辩手,他们各有千秋,又言辞犀利,诸多网络用语出现也不断出现在一次次辩论式地阐述个人主观思想的过程中。而这些言论里不乏对于诸多社会现象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评论,即使这听起来有些偏激,有些过于主观化,甚至是有些欠缺合理性,相比较于电视节目而言可谓是尺度大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真正表达了一批青年人的新型思想观念。而这一切突破性的创新点所呈现出的节目效果与收视看点,恰好迎合了年轻化的网络主体受众的收视口味。再次,作为网络节目的《奇葩说》,自身拥有的节目互动性与灵活性远超于一般电视节目。在节目中不仅现场观众可以投票选择支持方,线上微信平台和微博平台参与话题讨论的网友也可以选择支持方。交流平台的便利度与开放度大大提升,让参与节目的受众人数也有明显增加。这让节目增加了诸多潜在受众与关注。最后,节目对于广告的植入方式在主持人马东的发挥下意外成为节目的看点之一,形成为了节目“必不可少”的笑点与槽点。各种各样、无时不在的硬广告在被主持人和辩手们的即兴话题发挥中随机地提及,使之一度登上热搜榜,足以见其影响力。这种广告的传播方式对于节目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而这样巧合式的创新点在节目中意外出现而获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三、自身革新,发展中寻求创新力

《奇葩说》这档季播网络节目自2014年播出至今,不断寻求自身突破与超越。从演播室的舞美设计、舞台人员的服装,到赛制的安排、辩手的选拔,到常驻嘉宾的设计、流动嘉宾的邀请,再到对于新老奇葩的人员设定,诸多层面的细节问题,节目在自身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改良与革新,力求保持其生命力。

首先,在较短时间段内的一季节目中尝试赛制的逐渐演进与变化。在《奇葩说》第一季中有海选赛、晋级赛、踢馆赛、总决赛和花絮的流程设置,随着辩手数量的减少与实战经验的增加,赛制也在逐渐变化。尤其是在总决赛最后一场,让争夺“奇葩之王”的两位辩手同时处于相同持方继续角逐,扭转了之前一直是对立持方的竞争状态,让观众耳目一新。其次,节目在较长时间段的三季节目中,第三季的常驻嘉宾设置与之前大不相同。高晓松和蔡康永两位导师分别成立自己的队伍,从海选时对于辩手的选择,到比赛时明确去顶的持方,都有预先明确的主观目的性。抛开综艺节目必须要呈现的节目效果,单纯讨论这样的人物设定,就可以见得节目的发展走势,从导师这个角度带来了分量十足的火药味与未知挑战,使节目进一步增强了可观性。再次,由《奇葩说》海选辩手为内容的衍生节目《奇葩来了》以先导式预告片的身份为第三季节目在正式开播前做好宣传铺垫为节目的收视打下一定的基础,这样周边派生节目的热播足以见得节目自身的逐步发展与良好前景。最后,节目对于“老奇葩”在新一季节目中巧妙的人员安排,让节目在不断推出新人的同时,保障了节目前期所积累下的粉丝与受众基础的不流失。此外,节目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创造辩才之星”的平台,成功走出了一批以马薇薇、肖骁、颜如晶等人为代表的个性鲜明的“奇葩辩手”,同时诞生了相关网络自制节目——由马薇薇主讲、多位优秀“奇葩辩手”共同参与的脱口秀式的《黑白星球》。这样强大的节目产品与周边影响力,从侧面反映了网络传播平台的力量与网络自制节目的魅力。

创新是网络自制节目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客观审视目前网络自制节目的制播水平与节目质量,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还尚不能与优秀电视节目相媲美,在多个细节与层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同时也要认清网络自制节目在现阶段所展示出的生命力与潜力,预示着它在今后节目的发展中将成为一种新兴新颖的制播方式,也必将成为后起之秀。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43-01

猜你喜欢
奇葩说生命力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如何“量产”《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