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炎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211)
韩国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刘炎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211)
摘要:近几年,大量的国外引进节目充斥中国电视屏幕,尤其是韩国真人秀节目,更是占据中国电视栏目的榜首,居高不下。表面上看,中国真人秀进入空前繁荣时期,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多种危机。自身原创节目的缺失,让中国电视栏目的未来迷雾重重。
关键词:真人秀;中韩;跨文化传播
“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1]电视最大的特点就是泛娱乐性,其中,娱乐节目最大程度地体现着这一特点。
最近几年,作为电视娱乐节目之一的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上掀起一阵热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节目,每期都引发热烈讨论,占据微博榜首。但仔细翻看会发现,这些节目几乎都引自于韩国。下面,笔者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对我们为何大量引进韩国真人秀节目作研究,并试图找出改善中国缺失原创节目的方法。
美国学者霍斯金提出“文化折扣”的概念,它指的是“某节目根植于一种文化,因而在那种环境里具有吸引力,但在其他方面吸引力就减弱了”。[2]这种“文化折扣”在电视栏目方面体现得尤为重要。
我国引进真人秀栏目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8年,《幸运52》引进英国《GoBingo》。随后,同样引自英国栏目的《开心辞典》开播,开启了引进欧美栏目的热潮。直到2002年《完美假期》(翻拍法国《阁楼故事》)停播,我国对欧美节目的引进逐渐消失。仔细探寻节目停播的原因,最主要是它与中国主流价值观不符。到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一夜爆红,我国才再次开启引进节目的热潮。《超级女声》爆红,除去明星效应外,最明显的特点便是改变了原版节目的赛制,令节目更加符合国内观众的审美,从而获得了空前成功。
从中国引进海外节目的历程中,可以看出,文化对一档引进节目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起到重要决定作用。以爆火的引进栏目《中国好声音》为例,美国版和中国版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美国崇尚自由,突出个体意识,更加关注个人对梦想的追求;中国自古以来便强调集体意识,更加突出宽容与情感。《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缘于其符合观众的接受范围。这便是跨文化传播在节目引进中的重要作用。
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稳夺收视冠军,由此开启了韩国真人秀节目引进的热潮。四川卫视引进韩国KBS《两天一夜》;湖南卫视引进《花样姐姐》;湖北卫视引进《我们结婚了》,改版为《如果爱》;浙江卫视引进《超人回来了》改版为《爸爸回来了》,《RunningMan》改版为《奔跑吧,兄弟》。从韩国引入的真人秀节目正迅速占领中国电视市场。从引入欧美转至引入韩国,这一切与跨文化传播密不可分。
(一)文化接近性
“文化接近的结果之一便是文化认同。因为文化背景的相似性,受众在面对同一类型的节目时,往往倾向于选择与既有文化储存所类似的内容加以接触,如观看韩剧的观众整体来看会比观看英剧、美剧的观众要多。”[2]
中韩同属东方文化体系,形成集体主义、温和谦卑的文化氛围。引进欧美节目时,要考虑文化认同、价值观,甚至要做180°大调整;而引入韩国节目时只需微调即可。另外,相同的文化也创建了稳定的受众群。
(二)地理邻近性
由于位置临近,中韩两国的合作显得尤为轻松,比如《奔跑吧,兄弟》的中韩特辑,无需时差与繁琐流程,便可轻易实现。
(三)韩流效应
韩国是盛产偶像的国家,在中国占据着极大市场,具有超高影响力,加上韩剧的热播,国内年轻群体早已深受韩流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从韩国引进的节目已积累一批忠实观众。
(四)韩国自身文化输出的需求
韩国是一个小国,自身条件有限,向外输出是其持续发展之路。韩国前几年热播的《爸爸去哪儿》,由于有限的地理条件,在后期遭遇了“无处可去”的窘境。而与其相邻、地大物博的中国,无疑成为输出的最佳选择地。
最近两年,我国真人秀节目表面看似繁荣,自产节目却寥寥无几,很难有长远发展。如何在引进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道路,是每一个电视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本土化
“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是族群对立,而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3]韩国真人秀节目最初也是从模仿欧美节目开始的,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与注重本土化密切相关。只有结合自身现状,找准观众的关注点,节目制作才能向前发展。
在这一点上,《奔跑吧,兄弟》已经有了明显的“自身意识”。节目在引入后,并未盲目照搬韩国原版,而是根据中国文化进行了创新设置。例如,“敦煌”“白蛇传”等专题的选用,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文化宣传的效果。
(二)注重创新,走出困境
缺乏创新是我国真人秀节目的长期困境。不论何时,创新都是打破逆境、往前发展的原动力。即便目前处于大量引进的阶段,但只要积极创新,我们总会找出属于一条自己的道路。
韩国真人秀节目的大量引进,虽帮助中国提高了总体节目的质量,但中国能否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依旧是问题的核心。M·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真人秀节目在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社会群体现象,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借鉴优秀节目,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变化,注重本土化,或许是中国节目实现自身突破最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和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2] 童真.韩国电视综艺节目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 屈伸.论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本土化[D].吉林大学,2014.
[4] 李礼.韩国综艺节目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J].理论界,2014,5 (30):128-130.
[5] 王艳.探索地方台电视栏目活动化进程——以“我是大明星”华山世相演员海选活动为例[J].今传媒,2011,20(9):78-79.
[6] 董生兰.新形势下少数民族语广播工作者“严以修身”的意义和路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24(36):39-40.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06-01
作者简介:刘炎,女,山东淄博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