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移动互联时代公民理性“发声”机制

2016-02-28 10:32毛德胜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发声理性公民

毛德胜

(周口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媒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探讨移动互联时代公民理性“发声”机制

毛德胜

(周口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媒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移动互联时代,倡导公民的理性“发声”能减少不良信息的危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形成公民理性发声的机制,必须遵循法制规制与宽容接纳相结合,技术限制与技术监控相结合,公民自律与媒介素养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促进移动互联技术善用并有助于为国家培养现代公民。

移动互联时代;公民;理性“发声”

现代社会管理强调公众参与,移动互联技术赋予了现代公民自由“发声”的能力。然而,当媒介技术真正实现了公民的自由“发声”时,社会治理层面和公民自身层面却无力应对这种自由“发声”产生的负面社会效应。因此,采取各种措施生成一种既能保护公民的表达权利,又合乎理性的公民“发声”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移动互联时代倡导公民理性“发声”的必要性

移动互联时代,在释放了公民的表达权,让其“发声”机会和渠道增多的同时,也让不良信息和不当言论有了滋生和蔓延的可能。这些不良信息可能会扰乱舆论环境,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倡导公民理性“发声”非常有必要。

(一)减少不良信息的危害

网络谣言频现,不良言论肆虐,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有些时候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2014年至2016年2月期间,地产商任志强多次在微博中阴阳怪气地评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并制造对习近平的负面舆论引,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微博中对习近平的大肆攻击侮辱,在网络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1]2016年2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令新浪、腾讯等网站依法依规关闭任志强微博账号。国家网信办发言人姜军发表谈话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2]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时代,公民对“发声权”的运用应当自律、自制,掌握分寸,理性“发声”才是拥有自由“发声权”的条件。

(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任何自由都是有边界的,国家对公民“发声权”的保障与限制都是必须的,公民自身应保持的理性克制也是必须的。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应该既是信息能自由流动,人人能畅所欲言,又遵循一定的社会法律、道德等社会准则的。如果不遵守有关规则,肆意散布不实、不当的信息或言论,则会混淆视听,干扰公众的正确判断,将其引入歧途,从而加剧社会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倡导公民理性发声,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养成,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整个社会良好舆论环境的形成,最终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

二、移动互联时代公民理性“发声”机制生成的原则

公民理性“发声”机制的形成,需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平衡中加以考量,其原则是比较灵活的。

(一)法制规制与宽容接纳相结合

首先,对公民“发声权”的保障是第一位的。政府要为公民自由“发声”提供最大的宽容度,要容忍不同声音的出现。对微信、微博中的批评声音正确看待,虚心接受;对微信、微博中的爆料信息需仔细甄别,谨慎求证;重大项目的上马,重要政策的出台要多从微博、微信中倾听民意。当然,对公民“发声”自由的容忍也要有底线,像任志强、秦火火等网络大V在微博中发布违法言论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并追究法律责任。其次,对公民“发声权”的法律规制是必须的。现代公民高度网络化的生存方式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网络环境的保护和规范被纳入依法治国的范畴。针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法律规制,主要是为应付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采取的防御和制止性措施。如规制不实言论、谣言、不良违法信息传播的“网络实名制”“微博实名制”等,其本意并不在于限制公民自由发布信息的权利,而在于限制不法行为的发生,减少社会危害和损失。因此,对公民使用移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法律规制是必须的。但必须是有限的,国家应给予公民最大的宽容度,允许公民自由“发声”。法治规制要以宽容接纳为前提,宽容接纳要以法治规制作保障。

(二)技术限制与技术监控相结合

隐私泄露、国家机密泄露、谣言肆虐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也影响公民自身正常生活。PC时代,网络黑客对网民和政府组织的信息窃取已经开始,对这种信息犯罪的打击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新媒体带来信息传播的新样态,让政府的网络管制应接不暇,众多的规定在“大众的网络”面前不堪一击。移动互联时代,智能终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移动网络应用、APP接连上线,让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卷入了移动互联、众人分享的狂欢盛宴中。因此,从技术层面对公民“发声”加以限制成为首选方案。各大网络运营商在自身的信息传输平台要严格把控,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个人身份进行把控,这一点与“网络实名制”殊途同归。同时,网络运营商还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排查可疑的网络用户,尤其是对网络大V的微博、论坛发言进行动态追踪,掌握其思想和价值走向,做到提前预警,防范不良言论的传播。另外,从技术层面对公民“发声”内容的监控在防范谣言传播方面也有积极作用。移动互联时代,要掌握某个人的思想动态,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去关注他的微博,看他的朋友圈。微信、微博这种相对自由,个人化的自媒体中,人们的“发声”更为自然、自觉,能体现其真实的心理状态。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对所有用户上传信息的状态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活跃个体,并进一步洞察其思想动向,将热门微博、热点信息的传播置于网络监控之下,严格防范不良言论的传播。相较于通过技术设置壁垒限制公民自由“发声”,随时监控网络舆情显得可为有效,也更凸显了公民“发声权”的合法性。

(三)公民自律与媒介素养再教育相结合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生活高度网络化,分享、转发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公民的自律意识也受到严峻挑战。微信、微博中随意传播信息成为当前十分普遍的现象。移动互联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普及使用,使更多的人进入互联网用户大军中,但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会使用智能手机、发微博、逛

朋友圈,但是对微信、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却不甚了解,更不懂得甄别真假信息。盲目转发、无意识犯罪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人人都有“发声权”的时代,公民必须自觉克制自己的信息传播行为。首先,要做到不造假,不随意编造谣言,在微信、微博朋友圈中传播扩散。其次,要做到不传谣。对自己不辨真假的信息不要盲目转发扩散,在自身的辨识力有限的情况下就等待权威机构的解释。要加强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在普及媒介技术的同时开展针对普通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让每一位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都能了解移动网络应用的信息传播特点、移动互联网接入的意义、谣言传播的社会危害等。让用户了解新兴媒介的使用方法,明确新兴媒介的传播影响力,从而自觉自愿对自己发布和收到的信息进行把关。这样,公民在了解媒介特性、信息传播功能基础上的自律,才更有利于实现理性“发声”。

三、移动互联时代公民理性“发声”机制的意义

移动互联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使用和掌控它的人。倡导理性“发声”,对移动互联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社会舆论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技术善用

移动互联从技术上赋予了公民平等的“发声权”,现代社会治理则从制度层面对这种“发声权”的合法性给予了肯定。自媒体时代唤醒了人们自由“发声”的欲望,并直接提出了他们对“发声权”的需求。移动互联时代公民的“发声权”必须予以肯定,但是“发声权”的滥用也会带来谣言横行、社会情绪不稳、社会不稳定的严重后果。如果技术使用不当的后果让人们失望,人们对技术本身也会失望,技术的功效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提倡理性“发声”,是在促进移动互联技术本身的潜能向社会延伸和扩展,让其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二)培养现代公民

良性发展的社会离不开高素质的公民。从法律规制、技术研发、公民自身三方面保障公民“发声权”的同时,更要注意对网络民意的宽容态度,对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控以及对公民开展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倡导理性“发声”的过程中,公民也会受到有关社会规范、为人处世原则等的约束,耳濡目染地受到正能量的熏陶。久而久之,良好的媒介素养就会被逐渐培养起来。因此,在肯定公民“发声权”的同时,倡导一种理性“发声”的态度,也是在培养高规格的公民,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夯实基础。

[1] 闫若.任志强等公知与新浪微博水军围攻习近平(更新版)[OL].红歌会,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weibo/201411/67434. html,2014-11-12.

[2] 小薇.网信办责令关闭任志强微博账号:持续发布违法信息[OL].中国日报中文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 zgjj/2016-02-29/content_14575350.html,2016-02-29.

G206

A

1674-8883(2016)13-0028-01

本论文为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15年度调研课题“移动互联时代公民‘发声权’研究”(编号:SKL—2015—35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发声理性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十二公民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巴格达迪“发声”破重伤传言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