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姨多鹤》的电视剧改编

2016-02-28 03:10:27苏虹蕾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严歌苓小姨故事情节

苏虹蕾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

简析《小姨多鹤》的电视剧改编

苏虹蕾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

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为电视剧的形式,既扩大了优秀文化的传播范围,也提高了大众的文化素养,丰富了大众的业余生活。严歌苓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尤其是《小姨多鹤》改编为电视剧后,又引发了一次热潮。小说改编为电视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观众满意度上也有所不同,本文从故事情节的改编、人物形象的改编以及改编的得失三个方面,简析小说《小姨多鹤》的电视剧改编。

小姨多鹤;小说;电视剧;改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影视艺术凭借其形象立体的画面、震撼的音响效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与传统的文本阅读相比,视觉时代相比于依靠阅读和联系给人带来的体验,更加直观、立体、精彩。从成本的角度上来看,一本小说或者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通过印刷的形式也不过才能满足十几万观众的需求,成本投入相对大,而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影视形式,可以让数以亿计的观众受益。可见,影视形式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大变革。本文将从故事情节的改编、人物形象的改编及改编的得失三个方面,简析严歌苓小说《小姨多鹤》的电视剧改编。

1 故事情节的改编

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二者在故事情节上必然存在着共同之处,这也是改编的基础所在。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日本姑娘多鹤在日本战败后,因为逃难来到中国,被张家夫妇收留;他们收养多鹤的最初目的,是希望多鹤能够帮助他们家生孩子,延续香火,于是想要在多鹤生下孩子后就丢弃她。但是没想到,多鹤在中国一待就是三十多年,并为张家生下了三个孩子,由于中国一夫一妻制的限制,多鹤只能以孩子小姨的身份住在张家;最后中日关系正常化,多鹤回到了日本。这些故事情节是在小说和电视剧中都存在的,也是主要的故事情节。

首先,电视剧对于多鹤逃亡情节进行了改编。小说一开始,就讲述了多鹤逃亡的情节:多鹤亲眼目睹杜志民被扫射随后开枪自杀;代浪村村民集体逃难……这些场景在电视剧中都没有进行演绎,而是直接删除了,电视剧在一开始就直接讲述了张俭父母将多鹤带回家的场景。从这一情节的改变上来看,电视剧和小说在情节和主题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小说中的战争场景是作者严歌苓突显人性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战争的血腥场面及带给人们的伤痛,作家奠定文本悲凉的基调。而电视剧将战争逃难的情节进行了删除,当然也有自己的原因。一方面,过于血腥的场面不宜通过影视的形式再现出来,影响观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另一方面,电视剧会将更多的主题放在展示人性美好的一面,以此来美化大众的心灵。将战争逃难的场景删除,直接转入张俭父母带多鹤回家的场景,可以营造一种积极、美好、温暖的氛围。从故事情节上来看,小说多采用多条线索同时进行的形式,保证文本内容的精彩;而电视剧多采用单一线索展开,充分考虑观众的视角。

其次,电视剧对于张俭丢弃多鹤情节的改编。电视剧中对于张俭丢弃多鹤的情节进行了较大的改编:读过小说后,就发现,张俭是自己内心里想要丢弃多鹤的,是主动的,于是张俭将多鹤丢在长江边上;而在电视剧中,编剧却进行了改编,将张俭的主动变为了被动——张俭内心深处是不想丢弃多鹤,只因为在舅舅的唆使之下,他才将多鹤丢弃在荒山野岭的古庙之中。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将张俭内心的矛盾、纠结心理展露的无疑,但是从剧情上来看,二者却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小说中的情节符合文本的整个基调,意在真实地讲述历史,通过人性的丑陋来突显人性的光辉;电视剧中的情节,无论如何发展变化,无论有多少矛盾,始终都围绕人性的光辉、亲情的伟大来进行叙事,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可见,由于表达方式不同,二者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也存在差异。

2 人物形象上的改编

人物形象作为小说的三大要素之一,无论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还是主题思想的表达上,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理,对于电视剧来说,故事情节的演绎、主题的表达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完成的。由此可见,在小说的创作上、电视剧的编排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凸显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小说和电视剧不同的表现手法,因此在人物形象上也表现出了不同之处。

首先,解析多鹤这一形象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的不同。在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单纯、善良、有个性、有脾气的日本女人多鹤。作家通过小说开端,多鹤逃亡的情节,显示出了多鹤的坚强和乐观。在一场死亡的逃难中,年仅16岁的多鹤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在小说中,多鹤似乎成为了战争的象征,苦难的象征,正是通过她的生活经历,人们才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及日本侵略战争的可耻之处,小说也就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这一层面之上。但在电视剧中,多鹤的形象不再局限于是战争和痛苦的象征,不再突出表现自己的刚烈的一面,而更多的是表现出了一个美丽、善良、温顺的女性形象。多鹤以生育工具的身份在张家生活,因此自己生下的孩子,却不能相认,只能以小姨的身份自居;对于张俭,这个和她有着下一代的男人,她也只能默默地爱着;对于张俭的原配妻子朱小环,多鹤有时也只能是忍气吞声。但这一切的种种都没有让多鹤彻底消沉,而是依旧坚强乐观的生活,用自己的善良、温顺影响着张家的每一个人,最终得到了张俭的爱、朱小环的谅解,以及孩子们的喜欢和同情。简而言之,在电视剧中所塑造出的多鹤,是一个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女性,而少了战争和苦难的成分。此外,小说中朱小环的形象与电视剧中的形象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小说中的朱小环是一个宽容隐忍的传统女性,而在电视剧中更多得表现出了朱小环内心的妒忌和狭隘。

其次,电视剧中对于“小彭”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小说中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小说中,还是电视剧中,对于张俭形象的塑造出入都不是很大,虽然在某些具体情节上表现出了张俭不一样的心理状态,但都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张俭忠厚的形象。但在对张俭的工友——小彭的形象塑造上,电视剧中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严歌苓的小说中,小彭是一个有着革命热情、积极进取的青年,为人正直实诚,直言不讳,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总体来说是一个正人君子。但在电视剧中,小彭却由一个正人君子变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小人。小彭本身是有家室的人,但是在见到多鹤后,仍然想要占有多鹤,采用各种卑鄙的伎俩来诱骗多鹤。当诱骗不成时,竟然动用暴力逼迫多鹤,甚至于为了得到多鹤,采用一切不正当的手段来打击张俭。对于小彭形象的改编,在很大程度上突显了电视这一媒体的独特性,为了突出电视剧的主题,人物的设定上必然要遵循非善即恶的模式,这样才能增加故事的戏剧性,适应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

3 电视剧改编的得失

小说与电视剧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一定的创作特征:小说隶属于文本形式,无论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还是在设置故事情节上,会根据作者想要表达的需要适应融入连贯性不强的内容;而电视剧不同,要充分考虑观众的需要,而且有一定篇幅的限制,要在几十集的空间里,将众多的故事情节融入其中,并保证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首先,导致电视剧《小姨多鹤》与小说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第一,艺术形式的差异,是小说与电视剧不同的根本所在。小说旨在通过自身的文学性来引发读者的感悟和思考,而电视剧更多的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艺术,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小说与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转换,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小说通过电视剧这一媒介,获得更广阔的知名度,从而引起人们对于作者及作品的关注;另一方面,将小说的内容融入到电视剧的制作中,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第二,电视剧是编剧、导演、演员再创造的结果。编剧的改编、导演的指导、演员的演绎,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效地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真正有观赏价值的影视作品。此外,将小说搬到电视荧屏上,不仅需要编剧、导演、演员的联合,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因素,只有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才能获得观众的好评,提高知名度,发挥电视媒介的社会价值。

其次,小说《小姨多鹤》改编成电视剧,有得亦有失。如同上文所提到的,凭借电视媒介的有效传播,《小姨多鹤》极大地提高了作者和作品的知名度,增加了影响力。此外,在丰富大众的业余生活,促进文化交融,传播人文情怀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社会价值,促进了多样化文学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当然,在改编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小说中所突显的对于人性的深度解读,在电视剧中没有表现出来,或者说是对于人性的解读不够,使小说和电视剧在主题思想上有着极大的不同;第二,电视剧更加注重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说的文学性,原本的文学作品可以给读者创造极大的思考空间,而电视剧中积极的叙述基调、大团圆的结局,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要面临着一个媒介文化转向的问题,也即传统的纸质媒介的地位正在逐渐被电子媒介所取代,这也就造就了以图画、影像为中心的大众文化。电影、电视剧便是当代电子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凭借着在视觉上的传播优势不断为观众传播快感,生产梦想。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黄金时代”彻底终结,相反,影视剧的强势使得文学与影视之间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由于受表现形式的不同,无论是在故事情节的改编上,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小说文本相比,《小姨多鹤》电视剧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从整体上来看,将小说《小姨多鹤》改编成电视剧,并非是一个“非好即坏”过程,既有成功之处,又有缺失的地方。

[1]王恒升,郭金娥.略论《小姨多鹤》由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艺术[J].名作欣赏,2012(26).

[2]蒋琳.严歌苓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探究 ——以小说《小姨多鹤》的改编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胡春毅,常金秋.花开两朵:一个青白,一个浅红——严歌苓《小姨多鹤》小说与同名剧的叙事研究[J].电影文学,2011(15).

苏虹蕾(1982-),女,吉林长春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猜你喜欢
严歌苓小姨故事情节
传说中的小姨,要回家过年了
小姨来我家
严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40
严歌苓的芳华岁月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29
送客
小小艺术家(2017年9期)2018-01-26 13:12:19
严歌苓:那些小人物是怎样打动我的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 20:06:50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中国移民者形象
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