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戎戎 张猛
摘 要:莱蒙托夫写给亲友的信件语言较为简洁,倾向于口语化,修辞少,主观性强。莱蒙托夫在信中勾勒了自己的羁旅生涯,对自己钟情的女性表现出深切的依恋,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信件还反映出莱蒙托夫的日常兴趣和爱好,其中的不少诗歌后来成为其代表作品,所有这些都显示出这些书信对于研究莱蒙托夫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莱蒙托夫 书信研究 俄罗斯诗歌
私人信函属于信件双方交流信息与思想的隐秘范畴,在研究作家个人经历、创作思路、思想转变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并不比作家的日记逊色,譬如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就曾经用“проглотил” [1]565(狼吞虎咽,一口气读完)这样的词,来描述自己对于书信的态度。
莱蒙托夫钟爱收发信件,在他短短的26年生命中,给自己的朋友和亲人遥寄过不少情真意切的问候。莱蒙托夫每次写信都十分匆忙,很少花费大量时间在文字的斟酌上面,信件内容也倾向于日常生活。可以说,莱蒙托夫的信函“即时性地反映了他写信当时的情绪和状态。”[2]528但我们不能据此便抹杀这些信件的重要意义,联系莱蒙托夫短暂的生命行程,以及其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这些信件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作家身体与灵魂的奔波。
一、个性气质的独特载体
在莱蒙托夫所有的信件中,记叙日常生活、交代见闻经历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从标注日期来看,这些信件大致包括了莱蒙托夫求学阶段、军校两年、因诗获罪入狱阶段、疗养时期、高加索服役阶段、定居彼得堡以及最后的决斗前的生活,可以说,其中大部分的“迁移”都是出于莱蒙托夫个人意愿之外的“羁旅行役”,这样的经历对于莱蒙托夫作品里动荡不安的成分,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因为“永恒的孤独与浪迹天涯构成了莱蒙托夫创作的世界观的基石”。[3]42
或许是个人经历的原因,从信件中可以读到,莱蒙托夫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种策马天涯的生活。他几次在信里提出购置马匹的计划,并在信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所到之处的自然风光。1837年4月,莱蒙托夫在离开莫斯科的路上受了风寒,于是停留在比基高尔斯克疗养。他爱上了山里的简单生活,开始学习鞑靼语,并创作了一系列的“高加索组诗”。在给洛普辛娜的信中这样写道:“这种生活我多少有些喜欢:您知道,我亲爱的朋友,我一直热爱着阴雨和脏污。这一次由于天公作美,我充分享有了这一切。” [1]569不能不说,莱蒙托夫的诗歌中涌现出的色调晦暗、阴郁的意象,譬如“乌黑的土壤”、“天上的流云”、“湿斗篷”等,都同诗人的孤寂和卓然不群的个性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莱蒙托夫性格里有极其明确的价值评判标准,爱憎分明是他的典型性格特征。除了对喜爱的人献出热忱,他还在信中对上流社会伪善的一面嗤之以鼻。他痛恨贵族晚宴上的矫揉造作,在诗歌中和信件里予以言语鞭挞,就连那些对他表现出盲目崇拜的贵妇人也不放过,但随之他又显露出自己软弱犹疑的一面来:他向朋友承认,自己之所以没有与这个集体决裂,正是因为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虚荣和自尊心强。”他一开始渴望融入声色犬马的生活,当发现这些浮华和自己的追求相差甚远时又不能决然离开。可以说,诗人的具体行动与好恶判断相比,总是慢了半拍。
二、情感历程的曲笔书写
莱蒙托夫天生敏感和多情,在他短短的26年生命中,有多位女性曾经热烈地激荡过他的心灵,并且每一段感情都在他内心引起剧烈的回响,而这些情绪都在书信中反映了出来:沉醉于爱情的激动、不安以及爱情无疾而终时的哀伤甚至是妒忌、愤怒,这种反映与诗歌里显示出的内容相比,更加直接和情绪化,也更能够感染读者。
诗人还在大学时期,就与洛普欣一家的关系十分密切。但这个家庭中最让他牵挂的人其实是他们的小妹妹瓦尔瓦拉·洛普辛娜。他曾经在给玛利亚·洛普辛娜的信里,十分羞涩地暗示了他对其妹妹的仰慕之情:“我很想向您提一个小问题,但是想想还是不写出来了。如果您能够猜得到,那自然最好,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不能猜到的话,也就是说即使我写出来,您也不能回答得出。这是一个十分不同寻常的问题,或许您怎么也不会想到。” [1]554他默默地将自己的关心隐藏在书信的字里行间,也期待着В.洛普辛娜能够给他写信,但他始终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虽然莱蒙托夫对于洛普辛娜的爱并没有因为现实的打击而中断,他将这种爱慕和焦虑表现在了诗歌创作中,从而构成了文学史上有名的“洛普辛娜组诗”。[4]16尽管莱蒙托夫后来对其他人钟情,但他的远房姨妈阿·山-吉列伊在回忆录里写道:“莱蒙托夫对她的感情是本能的,然而珍视、强烈,几乎至死不渝……”[5]186
与之相比,莱蒙托夫和叶卡捷琳娜·苏什科娃之间的爱情纠葛就显得世故了许多。他曾在信中,将苏什科娃称作是“翅膀无所不及的蝙蝠”。[1]5761830年,少年时期的莱蒙托夫就迷恋上了这位社交界的美人,但苏什科娃毫不留情地讥诮了少年莱蒙托夫。莱蒙托夫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他在写给女友А.维尔夏津娜的信中,详细描述了自己五年后报复苏什科娃的情景,在信中莱蒙托夫压抑不住报复的快感,但同时又忍不住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亲爱的表姐,不得不向您承认:我之所以没有给您和玛丽小姐写信,正是因为害怕你们从我的信中了解到,我几乎已经不配得到你们的友谊……” [1]584后来,莱蒙托夫将这段感情经历写进了中篇小说《里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包括报复的情节也完全照搬。尽管莱蒙托夫在1830-1835年间写过许多诗歌致苏什科娃,构成了“苏什科娃组诗”,但诗人对她的感情总体上来说是复杂的,时而厌恶鄙薄,时而又充满依恋。[6]14
沉醉于爱情的激动、不安以及爱情无疾而终时的哀伤甚至是妒忌、愤怒。
三、文学观念的别样表达
莱蒙托夫酷爱阅读,阅读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同时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其中莎士比亚的名字在莱蒙托夫的信件中不止一次出现,莱蒙托夫在曾经写给М.山-吉列的信中对于莎士比亚以及他的戏剧《哈姆雷特》进行了颇有见解的评价。他认为莎士比亚是“具有无穷力量、深入人心、直抵命运法则的、独一无二的天才”,并比较俄国当时上演的由法国戏剧家翻译的《哈姆莱特》版本与英文原著的不同(法文译本为了取悦法国人过于甜腻的品位和笨拙的规则,改变了悲剧的进展),分析哈姆莱特和奥菲莉亚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在谈到原剧哈姆莱特与母亲对话时看见父亲幽灵片段时,他赞叹道“多么鲜活的对比,多么深刻!”莱蒙托夫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分析,源于其在莫斯科求学期间便表现出对于戏剧的浓厚兴趣。在1829、1840年写给山-吉列和玛利亚·洛普辛娜的信中,他又分别比较了莫斯科剧院和彼得堡剧院演员的演技,并描写了自己在斯塔夫普波尔的“外省剧院”观看话剧的印象。这些描述生动地保存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剧院的状貌,同时也显示出,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活动的素材来源是丰富多样的,多种文艺活动的熏陶对于作家的成长功不可没。
在莱蒙托夫给友人的信件中,也出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和散文两种题材优劣的比较。他向玛利亚·洛普辛娜吐露写小说带来的痛苦和愉悦:“我的小说成为了绝望的载体;我在自己的心中挖掘一切有望转化为仇恨的东西——在一片狼藉中将这一切倾泻于纸上:读它的时候您将会对我充满爱怜!”但紧接着他又写道:“这两首诗(即诗歌《我为什么没有生来就是……》和《结束!这个词语多么响亮……》,笔者注)能够比小说更好地反映出我心灵的状态来……”[1]549对于诗歌的偏爱在信件中也有不少明证,譬如莱蒙托夫曾多次在信件中附上自己创作的诗歌。据莱蒙托夫在信中交代,这些诗歌都是他的即兴之作;但从艺术成就上来看,这些诗歌和最终发表的诗歌相比改动较少,且其中的大部分诗歌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甚至成为了莱蒙托夫的代表作。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不难看出,莱蒙托夫信件的内容偏向零散化,更多地涉及诗人的个人生活,从中可以管窥莱蒙托夫阴郁孤独的个性,以及他对待亲友的热情和坦诚;他的青年生活一直漂泊在路上,阅读因此多少排遣了他内心的孤寂;莱蒙托夫在信中通过文字展示了对于女性的款款深情,他时而迷醉于爱情,时而又因爱生恨,伺机报复;对于绘画和戏剧的热爱由来已久,文艺领域的多样兴趣促进了他文学创作上的成长和繁荣。
研究莱蒙托夫信件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不能将莱蒙托夫的信件与任何其他伟大人物的信件相提并论。这些信件中的每一封都饱含着深深的亲昵意味,直率,以及由衷的真诚。”阅读莱蒙托夫的信件,不仅可以了解诗人鲜明独立的个性、矛盾曲折的爱情经历、丰富多彩的文学观点,更能够感受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诗人真挚的感情。一腔深情,侃侃而谈,书信里的莱蒙托夫是平易近人的,孤独敏感而又天真热情。
参考文献
[1] Лермонтов М.Ю. Сочинения в 4 томах, Т4.[М]. Москва: 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е отделени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а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1962.
[2] Обзор В. Мануйлова.Утраченные письма Лермонтова.С.470-483. М.Ю. Лермонтов.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10 томах. [М] Москва: Воскресенье, 2001. Т. 7.
[3] 季明举.漂泊的诗魂——莱蒙托夫诗歌宇宙观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2009(12).
[4] 曾思艺.终生难忘的悲剧性的爱——莱蒙托夫的爱情及洛普欣娜组诗[J].世界文化,2011(3).
[5](俄)谢·瓦·伊凡诺夫.克冰,译.莱蒙托夫传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93.
[6] 曾思艺.矛盾而迷恋的爱——莱蒙托夫少年时期的爱情及“苏什科娃组诗”[J].世界文化,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