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传授中华传统美德

2016-02-27 01:18张玉琴
黑河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传授认识

张玉琴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加强对初中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符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传授中华传统美德,这是由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特点决定的,也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现实要求,它符合学生个人成长的要求,也符合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是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体现。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传授;认识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传承与创新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加强对初中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符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传授中华传统美德,下面我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一、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特点

1.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地位、目标、特性看,这一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其课程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性,着眼于学生成长,放眼于学生未来,可见传统美德是其教学的一部分。

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呈现来看,中华传统美德是这一课程的丰富资源。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品质,“仁、义、礼、智、信”是它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资源深深融入了这些传统美德的精髓。

例如“仁”,它从最初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扩展到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再到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人教版(以下所举都属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八年级上册《相亲相爱一家人》以及《师友结伴同行》、八年级下册《我们的人身权利》以及《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九年级《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教学中无不体现了这种仁爱思想。

又如“义”,古人强调“义气”,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以及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这一思想内容时常涌现出来。

又如“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素来享有美誉。集中体现这一思想教学的有八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另外七年级上册的《做情绪的主人》我个人认为也还是能结合这一思想内容进行教学的。

再如“智”,它指辨别是非、明善恶和知已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这是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实质上都是从认识自我的角度去展开,应该可以很好地和这一传统思想道德联系起来。

最后再看“信”,它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很显然,与这一传统美德联系最密切的教材当属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

当然,“仁、义、礼、智、信”这些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但无论如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对中华传统美德精髓的传授。

二、符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现实要求

1.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看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道德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结晶,它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倡“要成才,先成人”的观念。对初中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现实要求的角度看

当今社会存在不少道德修养缺失的问题,理想动摇、生活迷惘、诚信缺失、人心冷漠、校园暴力等一系列消极现象,让当下的社会道德呈现出感动与痛感并存,忧虑与希望同在的复杂图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撑。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要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道德的教育,尤其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学会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便学生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三、符合学生个人成长的要求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思想品德课正担负着这一重任。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对他的一种人生道德的投资”,这也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传授中华传统美德。

四、符合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

教育从简单的教学变为学习,一种无所不在的学习,与社会、生产构成一种严密的系统,建立新的教育、科研和生产三者一体化,能根据需要定目标、设专业、选内容,变阶段教育为终生教育,使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向人开放,向生活开放,以形成最丰富多采、灵活多样的既有内在统一又有个人自由发展的教育形式,变知识教育为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人格的全面教育,使传统、现实与未来在教育上逐步整合统一。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自由意志、独立人格、大爱情怀、创造能力、社会责任和幸福生活的一代新人,这同样离不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五、符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要求

“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要想转化为思想观点,形成调节行为的力量,也是有条件的。这要看教学内容中渗透的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教学的老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能不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思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能不能循循善诱,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的愿望并在行动中去产生道德行为,培养学生道德实践的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意志、性格。”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历来都非常强调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唐代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非常重要的资源。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要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尤其要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传授华传统美德,小而言之是关乎到青少年的未来,大而言之则关乎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以便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睢文龙.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 史玉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授认识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传授技艺
传授特效秘方 代理最新产品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理论宣讲要传授正确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