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Ⅵ)

2016-02-27 22:11闵建雄
刑事技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被害人

闵建雄



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Ⅵ)

闵建雄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100038)

摘要:本文是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系列文章第六篇,即最后一篇,主要阐述被害人的生活状态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作用和价值。重点介绍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所处的生活状态,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时空状态、衣着状态、作息状态、体位状态。时空状态是指被害人在受到攻击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位置状况;衣着状态是指被害人在被害当时的穿着情况;作息状态是指被害人被害当时所处的生活方式,可分成正常、休息和睡眠三种方式;体位状态是指被害人在被害当时和被害之后所处的身体姿态以及与之相关的情况(如附着物、覆盖物等)。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被害人在被害时的生活状态,分析判断被害人与案犯的关系和案犯的身份特征。

关键词:被害人学;命案现场;被害人;生活状态

6 被害人被害状态与命案现场分析

被害状态是指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所处的生活状态。生活状态的含义很广,既指被害人所处的时间、空间等环境条件,也指被害人衣着、体位等作息条件。通常情况下,被害状态可能涉及犯罪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即接触阶段、杀人阶段和处置阶段,但实践中最常见的还是杀人阶段。被害人受到致命攻击时的生活状态,常常会提示案犯的身份、状态以及与被害人的关系等有价值的信息[1]。

6.1 时空状态

时空状态是指被害人在受到攻击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位置状况。一般情况下,除了临时起意、激情杀人之外,预谋杀人必然要考虑时间、地点和位置等条件,而要利用这些条件,案犯必须要提前熟悉;而案犯能够提前熟悉,就必然有获取的可靠渠道。在实践中,通过对这些“可靠渠道”的分析,就能发现或找到与案犯关联的线索。案例21是一起雇佣杀人案件[2],案犯在获知被害人的活动情况后,选择了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出其不意实施了致命性的攻击,甚至被害人插在上衣口袋里的手都没来得及抽出,杀人行为就已经结束,案犯的目的便已得逞。当然,对时空状态把握得如此得心应手,恰恰同时也暴露了案犯与死者极为密切的关联性。另外,在守候型的系列杀人案件中,案犯一般都按照由近至远、圆圈跳跃的方式选择地点作案,因此,被害人被害的时间和位置特征,常被用来划定可能的案犯居住场所和区域,甚至有时可以为判断下一次案犯作案可能的地点提供参考和指向。

案例2121 2007年1月8日0时许,某市有人在街道上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躺在地上,已经死亡。经查死者王某(男,38岁),系个体摄影师。现场勘查发现,尸体侧卧于接近路口的人行道上,尸体周围地面可见大量血泊。尸体头部西南侧地面发现一部移动电话和一副眼镜。死者左手插在上衣左口袋内。左手旁地面上发现一个打火机及两枚硬币。尸体脚部地面上发现一黑色皮质单肩背包,包内物品有钱包、钥匙、身份证等,未见翻动。尸体检验发现,死者衣着完整,头颈部、胸腹部以及四肢有锐器创20余处,心、肺、肠等器官多处破裂。破案后证实,死者与一有夫之妇周某勾搭成奸,周某丈夫怀恨报复,雇佣2名案犯实施杀人。经过精心策划预谋,2名案犯选择案发当日死者外出较晚回家,在途中守候,对死者实施突然攻击致死。

6.2 衣着状态

衣着状态是指被害人在被害当时的穿着情况。穿着是体现一个人生活状态的重要指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象,都可能会导致人们选择不同的穿着。在实践中,常利用这一普遍的规律,根据被害人被害当时的穿着信息,判断被害人与案犯相关联的特点。案例22是一起利用网络恋爱谋财害命的案件[3],在本案中,一个未婚的年轻女性,在家穿着单薄的衣着接待来人本身,就强烈提示案犯与被害人密切的关系,再结合被害人不喜社交的性格和喜爱上网的习惯,顺理成章地为破案提供了良好的线索。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被害人衣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当地的习惯,如男女居家不穿外裤,是北方冬季某些地区的习惯;二是被害人的性格,如有些人的穿着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而并不理会一般的规律。

案例2222 2003年1月23日18时许,某市住宅小区一住户刘某(女,23岁)被发现死于家中。现场勘查发现,死者仰卧于客厅地面,上身由外向内穿米白色小夹袄,白色拉链式绒线衫,灰色棉毛衫,白色胸罩;下身由外向内穿烟灰色保暖裤和白色内裤,裆部潮湿;足穿杂色袜子。茶几上有多个水杯和方便面空盒,地板上有一滩带茶叶渣的水渍,卧室立柜及床头柜、矮柜等有明显翻动迹象。尸体检验发现,右颞顶部和右颧部有不规则表皮剥脱伴皮下出血和皮肤肿胀,面部见大量皮下出血点,两眼球睑结膜大量出血点,颈部皮肤有多处片状表皮剥脱伴皮下出血,胸锁乳突肌和胸骨舌骨肌出血。调查显示,死者父母早年离异,和母一起居住。大学刚毕业无业在家,性格极度内向,平时喜好上网交友聊天。破案后证实,案犯男性,系死者联系已久的网友,具有多次通过网上结交女友骗钱骗色的历史,当日依约到死者家见面,为借钱而发生矛盾冲突,杀人后翻动现场劫财。

6.3 作息状态

作息状态是指被害人被害当时所处的生活方式,笔者将其分成正常、休息和睡眠三种方式。不难理解,当被害人被害当时的作息状态受现场环境的限制时,常常会反映出案犯与被害人的特定关系。最典型的可能就是睡眠方式,这不仅因为睡眠方式相对比较容易识别,而且睡眠往往具有时间(夜晚)和位置(床上)的特殊性。案例23是一起丈夫杀害睡眠中的妻子的案件[4]。很显然,当现场门窗完好外人无法进入时,能就地取材,对睡眠中的人实施攻击,自然应该是“身边的人”。被害人衣着状态是判断作息状态的重要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依据一般的生活规律或习惯做判断时,也要充分考虑特殊的地域生活习惯和特殊的个人喜好。

案例2323 2003年7月28日,某县单位宿舍发生一起命案。王某(女,34岁)被人发现死在卧室床上。现场勘查发现,门窗完好,死者位于床上呈仰卧位,上身穿淡蓝色汗衫,未戴胸罩,下身穿白色短裤。尸体头部床上有一血泊和一块有滴状血迹的毛巾毯,床对面墙上和墙上悬挂的衣着上有多量点状血迹分布,房内除书桌中间抽屉有翻动外,其他物品完整。尸体检验发现,额部、左后枕部、顶枕部有多处短条形创口,枕骨凹陷骨折。两侧睑结膜有少量点状出血,颈部有多处小片状皮下出血和多处深及皮下的条状创口,左侧胸锁乳突肌内出血。破案后证实,案犯系死者丈夫,因婚外情而对其妻产生杀意。7月28日晨5时,拿洗衣用的棒槌打击被害人后脑,见死者仍在喘气,扯过毛巾被捂脸,又用右手掐颈。见死者不再动弹,又拿水果刀切割颈部试探,确定死亡后,用钥匙打开书桌抽屉取了项链、钱、存折等伪装抢劫后离开现场。

6.4 体位状态

体位状态是指被害人在被害当时和被害之后所处的身体姿态以及与之相关的情况(如附着物、覆盖物等)。根据被害人的体位状态,不仅可以分析作案过程,而且可以据此分析案犯的行为特征和心理,从而进一步来刻画案犯。比如,被害人在被害当时处于背对案犯的体位,常常发生在毫无戒备的熟人之间;被害人被害后案犯刻意覆盖尸体或者摆放尸体,又常常强烈指向非常密切的双方关系。案例24是一起奸情男女偷欢后突发的杀人案件[5],案犯实施杀人如此突然,被害人毫无反应,以至于死者阴道内的避孕套都没取出,这不仅为现场分析判断被害人的体位状态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而且为破案定罪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需要说明的是,识别被害人的体位状态,有时非常简单,有时却非常复杂,需要综合人体损伤、现场环境、衣着状态等多方面的信息。

案例2424 1995年12月24日近21时,黄某(女,32岁)被人发现死于自家房内。现场勘查发现,门窗完好,死者裸体卧于床边地面,全身被棉被覆盖。尸体左侧地板上有半个沾满血迹及少量毛发的砖块。床单上有多处大小不一片状血迹,一个可见残存少量无色粘液的男性避孕套。死者的衣服在床边右侧靠背椅上,摆放有序。尸体检验发现,头面部有多处挫裂创,颅骨粉碎性骨折伴脑挫伤;颈胸背部及上肢有多处锐器创,肺破裂,胸腔积血。调查显示,死者和丈夫从事个体海鲜生意,丈夫当时在外出差。案发当时有路人听到房间传出呼救声。物证检验显示,避孕套内精液非死者丈夫所留。破案后证实,案犯郭某(男,36岁)系同村人,与死者有长期奸情,案发当日死者主动约案犯到家,发生性关系后为借钱发生争吵,继而发生肢体冲突,郭某就地取材持刀和砖块攻击死者致死。

以上笔者分六部分,在概述被害人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从个体身份、生活背景、人体损伤、行为反应和生活状态五个方面,探讨了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应该说,讨论还仅仅是初步的,认识也是非常粗浅的。笔者希望,通过上述的讨论,能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大家一起协力挖掘被害人学的宝藏,为命案现场分析提供有力的手段,为侦查破案发挥更大的作用。(续完)

参考文献

[1] 闵建雄. 命案现场重建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岳. 浅谈雇佣杀人案件的特点//第三届全国法医杀人案件现场分析交流会论文集.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107-110.

[3] 马开军,闫建军. 法医学分析定位犯罪嫌疑人//第二届全国法医杀人案件现场分析交流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48-52.

[4] 汪勇军,胡建光. “7.28”杀人案现场分析//第二届全国法医杀人案件现场分析交流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45-247.

[5] 洪永清,谢港福. 破获12.24杀人案体会//第二届全国法医杀人案件现场分析交流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03-208.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50(2016)01-0032-03

收稿日期:2015-10-30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5JB017)

作者简介:闵建雄,主任法医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法医病理学、法医损伤学、命案现场分析与重建。 Email: mjx269501@163.com

Victimology in Homicide Crime Scene Analysis (Part VI)

MIN Jianxiong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As the sixth (the fi nal) portion of the serial treatise of victimology in homicide crime scene analysis, this paper relates the homicide crime scene analysis to victim's life state. The life state of victim can be classifi ed into four major types relating to time and space, dressing, work and rest, and body position, respectively. The time-and-space state refers to the time,location and position when the victim is attacked. The dressing state is the victim's apparel when the crime occurs. The workand-rest state is the living status when the victim is killed, usually being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f normal, rest and sleep. The body position refers to the victim's physical condition during and after the attack. In this paper, the four aspec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with specifi c cases aiding. In practice, we might be abl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ctim and the suspect, and the suspect's identity according to the life state of the victim.

KEY WORDS:victimology; homicide scene; victim; life state

猜你喜欢
被害人
人民检察院减少犯罪事实提起公诉的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研究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上诉权
论被害人虚假陈述
被害人参与量刑制度
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思考
在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和解制度的分析
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诉讼欺诈的财产犯罪侧面
通知“被害人”参加庭审活动,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论被害人过错行为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