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教学中师生间零和博弈现象
——提高课堂效率

2016-02-27 20:46潘泉
厦门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象师生

潘泉

避免教学中师生间零和博弈现象
——提高课堂效率

潘泉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所谓零和,是博弈论里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双方博弈,一方得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之所以称为“零和”,是因为将胜负双方的“得”与“失”相加,总数为零。这就是“彼之所得必为我之所失、得失相加只能得零”。博弈论经常用于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军事方面的研究,而零和博弈最典型的生活例子就是打扑克或者打球,出现一个人赢则另一个人必输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参与零和博弈的双方是一个“你死我活”的状态。这样就杜绝了双方合作的任何可能。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一种现象,即师生看起来就像一对博弈主体,老师越是希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越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和抗拒教学要求,以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学习内容,教师也获得较差的教学效果,最后二者的情绪和自信都受到影响,从而反作用于下一轮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的结局。这样的现象恰好符合零和博弈的概念,也可以说零和博弈在教学中的表现为“教师所得恰为学生所失,学生所得恰为教师所不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在本文就暂不上升到教育理念和教学制度的层面进行讨论。经过长期的教学比较和观察,认为一个基本的原因在于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其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中,教师和学生的目的性是不同的。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个人利益不一致。老师的目的基本都很统一,在于“教”,而学生的目的较为五花八门,但是很大的一种就是“玩”。 “教”和“玩”明显不是一对合理的对应关系“教”和“学”才是一对互动良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在出现零和博弈现象的师生中,不仅是师与生的目的性不同,还往往都会出现老师和学生对于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有不同的想法和安排,即过程不同和达到目的的途径及手段不同。比如,在体育上正式课堂教学内容之前,会有例行的准备活动时间,这个项目对于老师来说是可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目的,使之减少运动损伤的意外出现。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个准备活动占用了他们进行所喜爱的体育活动的时间。因此便出现零和博弈现象:一边是老师希望学生认真进行准备活动,而另一边是学生的偷偷缩短时长,在无法投机取巧的时候便会出现敷衍了事的行为。再比如,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集中练习和自由练习两种训练模式交替进行。集中练习可以达到统一示范和指导的教学目的,但是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自由练习中去。虽然在自由练习中他们能够得到更多乐趣,但是未必能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技术细节,而这恰恰是老师所不愿看到的。因此便出现零和博弈现象:一边是老师希望学生在集中练习中集中精神掌握技能,而另一边是学生心不在焉的消极对待。

当一个教学课堂出现以上零和博弈现象,可想而知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仔细分析可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最容易看到的是其增加师生之间摩擦的可能和不信任感,破坏了师生情谊。其次,增加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损耗,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最后,恶性循环,加剧师生对立情绪,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健康的负作用。

鉴于零和博弈会给师生情谊以及教学效果产生如此之多的不良影响,想要避免以及消除零和博弈是必然的。而想要做到这点,首先我们要对于师生间的关系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为这种“零和博弈”既并非师生关系的本质,又不是师生关系的类型之一,它仅仅是存在于某个时间节点或者某个情景之中的师生教学生活片段而已。虽然它的影响恶劣,但是它存在并不是必然的。因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作为教学的另一主体,其地位并不是从属或被支配,其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地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占据主导地位,主动吸收,思考,提问,总结,从而更好更快地得到新知识和技能。从这一过程来分析,不难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从本质上不是对立的,出现零和博弈现象更多是体现在教学的具体操作手段和方式方法之上,因此对付零和博弈关系的僵局,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来避免零和博弈现象的产生。作为师生关系中的年长者和经验丰富的一方,我们在用心维系双赢关系的同时也应该为零和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消除事物往不良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打好“预防针”做好防范工作,总比关系出现裂痕后再进行修补挽救工作来得容易得多。

“消除感冒带来的不适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得感冒。”这话说得戏谑,但是仔细想想,用在师生关系中却不无道理。因为几乎全部的学生对于老师这一身份存在一种近乎天然的信任感。而在师生关系建立之初,就充分利用这种信任感,把原本陌生的师生关系演化成为互相信任且互动良好的教学模式,则可以大大减少零和博弈现象的产生。当然,学生是由许多不同的个体集合而成一个群体,他们在思想和客观条件上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从而导致我们在分析学生行为和心理上需要针对多种情况进行逐一击破。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达到避免师生之间出现零和博弈现象的发生。

1.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以消除恐惧,减少零和博弈现象的产生

比如:在进行跳箱,跳马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练习时“裹足不前”,无论你怎么示范,他都不参与练习。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的第一堂课,就要积极主动地加入正面的心理暗示,通过“跳拱桥”的游戏,(一个同学弯腰,双手撑膝关节,另一个同学助跑,双手支撑这个弯腰同学的背部,用分腿跳过该同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降低了对类似跳箱或跳马的动作的心理恐惧感。

2.降低动作技术难度,降低零和博弈现象的产生

再以跳箱跳马教学为例,在跳箱,跳马教学中,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接近跳箱或跳马时,就停了下来,怎么鼓励也不敢试。这种情况,在接下去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会通过降低跳箱高度,减少跳箱长度或宽度,变更教学器械,让学生跳熟悉的物体(如课桌,方凳),运用跳方凳先进行分解动作教学(现进行分解动作——跳上箱,坐在箱上)后进行完整动作练习等方式。

由于对未知技能和知识领域的不熟悉,学生产生排斥甚至恐惧的心理,由此对老师的指令产生抗拒和抵制行为,造成了零和博弈的现象。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的负面恐惧心理被无形地消除了,避免此类博弈的产生,故而达到避免抵触老师教学的目的。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老师和学生对于容易产生排斥和恐惧的知识点形成信息对等。老师用最容易让目标学生接受的方法讲解和示范,同时,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后果是什么。因为往往学生的恐惧的另一原因在于对于失败的后果的不可预见性,然后发生了自己吓自己的心理暗示。当学生对所学的技能能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在较安全的条件下充分的熟悉该技能后,抵触情绪往往会自然而然的消失,而零和博弈也将随之不存。

3.及时沟通并优化练习方法,有效地避免零和博弈现象的产生

中长跑在体育课中作为锻炼心肺功能的重要内容,必然得到体育老师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一些偷懒的行为,比如:以慢跑代替原有速度,或干脆走路的形式完成练习,又或在练习中想尽办法缩短跑的距离等等。这种“出工不出力”或未按量完成练习距离要求的行为,容易极大地降低中长跑教学的成效。因此老师

会严厉禁止学生的耍赖行为,而学生亦会想方设法地逃避训练。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运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增加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或兴奋的内容。比如,运用角色模拟游戏的方式(如模拟游戏贪吃蛇)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将自己代入角色(当成贪吃蛇)不断地达到练习目标;也可以采用情景代入的方式(模拟人体血液循环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当成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氧气输送,在这过程中将淡化中长跑带来的枯燥感;同时更改奖励机制,使用积分奖励的方式,模拟学生平时玩游戏获得积分的心理,往往能够更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

这种情况是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感到枯燥无味或者体会到生理“极点”的不适,造成心理上的畏难情绪,由这种心理出发而对老师的指令产生抗拒和抵制行为,造成了零和博弈的现象。避免此类博弈的产生,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教学的练习方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师首先要对学生面对所教授的内容的各种反应有预见性,并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太过枯燥或者困难的项目进行练习方式的优化调整,达到互动顺畅甚至能够做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4.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避免零和博弈现象产生

教师在教授篮球运球过人技术时,往往会碰到学生想自由练习而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听课表现出心不在焉,这不仅使学生无法准确地掌握该技术的细节和难重点,同时还容易影响老师的上课情绪,造成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不妨利用便携的多媒体设备,如平板电脑,播放球星运球过人的视频片段,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树立一个榜样让学生觉得酷帅,并希望自己也能完成。安排学生自行就视频片段的动作进行练习,当学生无法达到范本所示时,便能自行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向老师请教时就更有针对性,而此时老师作为辅导员而不是领导者,在学生积极主动的要求下给予帮助,不仅学习的效率能大大提高,师生感情也更加融洽。

这种情况就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强,甚至混淆了来学校的意义,产生贪玩偷懒的行为而造成零和博弈的现象。避免此类博弈产生的关键在于:尽量让学生在适当的范围内尝试自己做主,体验主动式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是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的。当老师由纯粹的领导角色转变为指导角色,职能由命令转变为监督,防止过度压制学生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慢慢从被动式服从指令到主动式吸收知识进行模式转换,这也是新型教育模式的转变方向。

以上几种办法是在日常教学中总结而来的,由于环境和学生群体存在变数和不确定性,这些方法可能不能够完全适用于任何课堂,但也算是为师生的零和博弈关系的破局提出了一个思路以供参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避免零和博弈的师生关系的产生还有许多其他的办法,如: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有充分的认可;尝试和学生做朋友,拉近师生间距离,充分沟通减少隔阂,增加彼此的信任感;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正面影响和感染学生等等。 总之,尽量避免零和博弈现象的产生,寻找使师生关系达到双赢的有效手段和突破口,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千千万,不同的教育场景需要使用不同的办法,如何选择和创新则需要我们的智慧。

一堂课的时间很短暂,但是一堂课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往往很深远,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的每一次尝试都可能带给学生幸福的学习体验。不忘初心,建立和谐共赢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谨以此文共勉!

(作者单位:厦门市第五中学)

[1]冯·诺伊曼,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

[2]许永刚,张永芳.课堂教学中师生的零和博弈行为浅析.教育科学论坛月刊,2007,4

[3]苏静著.80后教师如何面对90后学生.才智,2012,12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现象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