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强化『东向』政策对中国海洋争端的影响

2016-02-27 12:34
学习月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争端

印度洋不仅是印度和西方国家的海上生命线,对中国亦具有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从中东横跨印度洋途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航线,实际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商贸和能源动脉。然而,中国在印度洋上巨大的利益关切,却造成印度洋地区国家的担忧和疑虑。印度甚至将中国作为其海洋安全战略潜在的对手。在对华战略互信的负面因素方面,印度最为疑惧的就是中国海上实力的增强,尤其忧虑中国在西太平洋海上地位的巩固,中国海上军力向印度洋的推进,会挑战印度在印度洋战略竞争中的优势,进而动摇印度对南亚次大陆的主导。因此,美国亚太再平衡后,印度强化“东向”政策,以期对中国海洋争端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

一、以海制华,加剧中国海洋问题复杂化

在强化“东向”政策中,印度海上军事力量“东进”西太平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中国牵制在东海、南海等西太平洋水域,而无暇西进。对此,印度鼓吹“航海自由”的法螺,配合与中国存在海岛与海域争端的国家,为中国实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制造难题与困难,干扰中国的维权。印度总理辛格公开提出对南中国海的忧虑,强调中国必须按国际法来解决领土争端。同时,印度在南中国海的利益除了要实现自由航行外,还要保证海上交通运输线的畅通。这主要是因为南中国海紧靠马六甲海峡,穿过这一海域向东北可延伸至日本海,向南则可以通往南太平洋地区,是进行力量投射、实现东向太平洋战略不可逾越的关键点。不仅如此,有学者提出,战略考量只是印度介入南中国海领域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可以理解为印度对中国“珍珠链战略”的抵消。2012年,印度无视中国抗议,执意插手南海事务,与越南在相关争议海域开采资源。

印度现已将维护“航海自由”、保证海上交通运输线的通畅视为其权利,并将之作为插手南海问题、制衡中国的行为“依据”。一方面,借南海问题,联合美国以各种名义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双边甚至多边防务、非传统安全合作以及联合军事演习,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使海上安全问题凸显,安全局势更趋复杂,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更加激烈,削弱甚至排斥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长的战略影响。另一方面,借南海问题,增加中印边界谈判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拖住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步伐,减轻自身在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安达曼海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拓展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空间和发言权。印度或明或暗地介入南海争端,客观上抑制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地位,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化、国际化。虽然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印度在南海问题上很难发挥较大的作用;但客观上,印度通过以海制华,还是引发了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使中国在东南亚和印度洋区域遭受前所未有的残酷考验。

二、打破地区平衡,引发中国海洋局势恶化

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突出,是各国往返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最短和最便捷的海上交通要道,这意味着只需花费最低的成本就能获取最多的利润。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马六甲海峡对中国至关重要,它有利于中国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制定对外战略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中国大部分的能源运输必经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又北靠南中国海海域。南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国的和平与稳定。据此,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等于掌握了中国能源通道的安全,谁就能对中国产生必然的威胁。然而,随着马六甲海峡局势的日趋复杂,外国势力纷纷涉入,都企图能获取更多的利益,中国尚未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和维护自身的航运安全,遂逐渐形成了“马六甲困局”。尽管印度不是唯一的施压者,可印度的“印度洋”海洋安全战略确实是加剧该战略困境的重要外部因素。

通常而言,一国的军事、战略威胁是造成另一国形成传统安全困局的关键因素。印度非常排斥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尤其当海军实力得到不断增长后,印度开始在印度洋区域增强影响力,并试图限制中国在这一区域发挥作用。一方面,印度积极谋求通过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主导整个印度洋,监视和掌控所有来往于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增加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进行大规模海上运输的战略压力;另一方面,印度积极“进军”太平洋,努力抑制中国的发展,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作为跳板,通过掌控马六甲海峡以对中国施加压力,扩大“马六甲困局”对中国的影响。因此,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扩大在整个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作为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发挥领导作用,保证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阻止中国向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拓展以及维护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与在次要利益领域的小心谨慎不同,印度在印度洋地区表现得十分野心勃勃,试图创造一种阻止或限制域外大国军事存在的情境。

印度通过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东向”政策,加强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带有一定的冷战色彩,不仅未能减缓地区安全局势的压力,而且使中国在印度洋战略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三、加紧地缘控制,抑制中国海洋实力发展

印度洋素来被称为“海上生命线”,是连接两大洋、两大洲最短的海上交通要道。它不仅连接着两大洲的贸易,而且是石油输出国和进口国的必经之路,一直以来是大国竞争的场所。印度洋上分布着许多岛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在资源竞争激烈的21世纪,控制印度洋不仅能在贸易以及能源运输上享有主导权,同时也能对邻近的国家施加影响力。为此,印度一直把海上战略要地与交通线视为海权的基本要素之一。印度现代海权理论之父认为,“印度来日的伟大,在于海洋”、“印度不是一个陆上大国,未来必须与‘海洋’结盟”、“作为印度‘唯一’的海区,印度洋至关重要。印度洋的自由关系着印度的生存与发展。除非印度洋常享自由……否则,所谓的振兴、发展、稳定都与印度无关……印度军事战略的目标就是海洋。”谁扼住了印度洋上的咽喉,谁就取得了战略的主动权。然而,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以及其他大国对印度洋相关事务的关注和介入,加剧了印度洋地区局势的复杂化、国际化。

对中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其称霸南亚和印度洋的主要障碍。从地缘战略来看,“从喜马拉雅到南亚、西南亚和东南亚,中国和印度拥有共同的战略空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印中关系的发展是受到了地缘政治的影响。”印度国防部长公开表示,“中国远比巴基斯坦更为可怕,是印度最大的威胁”。从地理位置来看,尽管中国不是印度洋沿岸国家,可印度洋却是中国通向南亚、中东、西亚和世界三大洲的战略要道。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海外资源和通道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利益诉求和影响的不断攀升,使印度感到非常不安,极力在环印度洋构建“印度圈”,抑制中国海上力量的渗透。对印度而言,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一系列活动,展示了中国已具有远洋作战的能力。为抗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印度必须加强在印度洋的防御力度,试图把海军力量投射至太平洋,扩大海上防御纵深,以抵消中国在靠近南亚次大陆的部署给印度带来的所谓“威胁”。

印度洋作为中国的外部海区,虽不及东海、南海、黄海那么敏感;但它特殊的战略价值,关乎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远海防御能力的实现以及海洋争端的解决。它不仅涉及中印关系,而且无法脱离美国因素的干预。对美国来说,中国实力的上升是“中国威胁”,印度实力的上升则是“世界福音”。对此,美国通过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印度洋为平台,深化美印关系。而印度亦借美国之势,加强军事实力建设,强化地区海洋主导权,以抑制中国的印度洋影响力,增加中国在东海、南海和黄海解决争端的难度,防范中国的崛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印度洋对于中国而言,更多关注的是航道安全的保障;可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下,印度洋却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洋不但可以实现美国“印太”战略的利益诉求,而且可以有效地牵制中国的海洋局势,并产生联动效应,影响着中国的海洋争端。

猜你喜欢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争端
马六甲海峡的风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去印度洋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开辟第二条南海西南出海通道的必要性分析
开辟第二条南海西南出海通道的必要性分析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
试析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扩张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