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干部“不作为”的“要诀”

2016-02-27 11:30:51
学习月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不作为要诀从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新常态”和反腐风暴的双重高压下,一些地方的干部出现等待、观望情绪,庸政、懒政、怠政等现象抬头蔓延。有的干部信奉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干部对前任领导苦心打下的“江山”不珍惜、不推进,而是能不干的尽量不干,免得干多了惹麻烦;有的干部缺少开疆拓土的热情,躺在功劳簿上守摊子;有的干部遇到问题和矛盾就躲,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干部抱怨工作要求提高了,但是工资和福利待遇反而下降了,打不起兴趣干事。凡此种种,都是“不作为”的表现。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部必须有所作为,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干部“不作为”不能成为常态,相反,对“不作为、慢作为”干部施以重罚,并让这样的处罚成为常态,才能让每一名公职人员抛弃对群众甩脸子、不作为的作风,“慵懒散”习气才会早日荡除。当然,防火胜于救灾。在加大惩罚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掌握防止“不作为”成为常态的“要诀”,从而将“不作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要扶正祛邪。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前进的动力。正行先正心。一些干部之所以会出现为官不为、为官慢为、为官乱为等行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其心术不正,或者说思想上出现了问题,理念观念上产生了偏差。故此,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必须树立“正”官念,祛除“邪”想法,才能行得端做得正。要始终将思想建党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端正为官从政的态度,补足精神之“钙”,不断筑牢理想信念。

要去伪存真。一些干部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有不想为的原因,更有不会为的恐慌。更有少数干部不懂装懂,故意伪装,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看似“有所为”,其实是瞎折腾、乱作为。因此,必须坚决剔除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虚伪、虚假的“外衣”,让老百姓看到其真实本质的一面。与此同时,要在体制机制上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自觉锤炼真本领、积蓄正能量。要坚持在实践中摔打腰板,要引导干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特别要到困难最多、条件最苦、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去磨炼意志、提升本领。

要避虚就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少数干部行动上“不作为”,但是其口头上往往说起来头头是道,比谁都能讲,比谁都看得透,说白了,是虚功有余实功不足。还有一些干部“不作为”,是精神空虚、作风漂浮、脱离群众所致。即便他们有时也会做点事,但往往务虚多、务实少,或者干脆就虚晃一枪、空放一炮。真真实实的干些事情,比花言巧语好得多,哪怕干的这些事情毫不起眼,但只要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对人民群众有益,也必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 “干”字当头,“实”字打底,避虚就实,杜绝理论学习、改进作风、深入群众上的“虚”,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做足“实”文章。

有为才能有位。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只有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忧患疾苦放在心上,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举过头顶,才是真正的有所为,也才能安稳地坐在人民群众给予的位子上。反之,一旦心智涣散、投机钻营、华而不实,缺少担当、无所作为,也就离“下台”不远了。

猜你喜欢
不作为要诀从政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劳动保护(2018年8期)2018-09-12 01:16:10
从政德为本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0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1
提升魅力有要诀
海外英语(2013年11期)2014-02-11 03:21:02
“四要诀”上好公开课
外媒:“不作为”令中国社会有风险
环球时报(2012-04-09)2012-04-09 09:18:00
普罗霍罗夫的从政历程
轻易不从政
今日文摘(2011年24期)2011-01-12 01:35:34
治瘦要诀
祝您健康(1986年4期)1986-12-30 0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