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在“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中,把“增强看齐意识”作为总体要求之一明确提出,这对于全党统一步调,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唯实”是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在上世纪90年代所提“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中的内容之一。陈云同志倡导的“唯实”精神,对于当时破除迷信、推动改革发展起到了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在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如何理解和把握“看齐”和“唯实”的关系,直接影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效。
有的党员同志认为“增强看齐意识”的“看齐”与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倡导的“唯实”是矛盾甚至对立的。他们认为,既然强调看齐,就不能唯实;强调“唯实”,就难以做到“看齐”。这种思想上的模糊导致了行动上的摇摆和手足无措。这种错误认识不纠正,势必影响到“两学一做”教育的成效,影响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执行。那么,“看齐”与“唯实”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笔者认为,“看齐”与“唯实”,都是党对党员的要求,但二者针对的领域和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看齐”是政治要求。当下强调增强“看齐”意识是有原因的:一是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原则的影响加大,导致一些党员忘掉初心;二是党员规模庞大,8700万党员良莠不齐,有的党员存在一些问题;三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舆情日趋复杂,党员队伍价值观多元化,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出现模糊、游移和偏离。这些原因,使党员队伍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有的党员见利忘义,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有的党员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冷漠和淡化,不该说的乱说,不该吃的乱吃,不该做的乱做,不该拿的乱拿,严重败坏党的形象;有的领导干部明知正风肃纪的大势,依然留恋权力,不愿让权力“进笼”;有的说起改革头头是道,一百个支持一千个拥护,一旦触动自己利益时,就百般阻挠。这种情况如果不解决,势必影响党的形象和执政能力。因此,当前强调增强“看齐”意识,主要是着眼于解决存在于党员队伍中的这些思想和行动上的种种“偏差”,使全党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有力状态,能够承担起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使命。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陈云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毛主席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看齐”是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政治前提。在“看齐”上不允许搞变通,不允许有丝毫的松动和所谓的“创新”。党员只有主动“看齐”、经常“看齐”、全面“看齐”,才能与《党章》保持一致、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习近平总书记保持一致、与党的路线方针保持一致、与党的各项安排部署保持一致,才能保持中共党员的政治本色。这是一个合格党员的政治基因和根本条件。
“唯实”是“看齐”要求和指导下的方法。“唯实”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看齐”。“唯实”不是否定“看齐”,就像陈云同志说的“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唯实”是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只有把中央的要求与各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落实好各项方针政策。
“看齐”决定方向,“唯实”决定路径。只有方向对头,路径正确,才能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和使命。
“看齐”和“唯实”要求我们既要对党的政治线路、党的政策、党的要求准确地掌握和理解,也要对具体情况有真实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做好结合的文章。解决前者,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反复揣摩理解;解决后者,则要求我们重视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常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
由此观之,我们既要高举“看齐”的大旗,同时倡导“唯实”地研究处理问题,使主观和客观最大程度地一致。唯其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顺利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