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个性化校园文化模式构建*

2016-02-27 00:32
学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大学校园金陵

江 昼



高校个性化校园文化模式构建*

江 昼

该项研究首先探讨了校园文化的概念及特点、校园文化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然后阐明了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的思路,指出应当采取梳理特色、整体设计和强化实施等措施。最后结合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建上的实践探索,为个性化校园文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多角度的借鉴和参考。

高校个性化校园 文化模式构建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正不断扩大及办学经费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校的校园建设变得十分活跃,但由于建设周期较短、且缺乏统一规划及整体协调意识,在很多大学校园缺乏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的文化育人功能难以实现,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和形成进程较慢且缺乏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对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积极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探讨了校园文化的概念及特点、校园文化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和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明了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的思路,并分析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建上的实践,为个性化校园文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校园文化的活动主体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主要内容是课外文化活动,活动空间主要是以校园为主,而参与者涵盖了大学从校领导到普通职工,大学校园文化以反映或体现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应当是传递或者传播正能量,体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等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适应新形式的校园文化急需加强和改善。此外,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角度出发,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大学办学水平和层次、建设和谐校园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校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具有高校自身特有文化属性的文化形态,自高校产生之初起就深深的打上了属于高校自身的烙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对于学生的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到了学生离校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好似美酒一样,历久弥香,历久弥新。大学中的物质载体和师生共同的文化意识等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其一,认识高度不足。从我国目前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的水平来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薄弱环节,大部分教师和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组织领导、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等校园文化建设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多问题跟缺陷。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缺位和不足。

其二,同质现象严重。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特色不够彰显。校园文化建设在“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学校特点”等方面体现不足。缺乏特色和品味,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环节。高校应该调整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有效地避免了区域内校园文化同质化的现象出现,使各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高校在主流文化上要体现出差异性,而在非主流文化上要进行独创。

其三,价值取向偏失。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是大学校园在长期的发展和积淀过程中,其校园活动的主体在校园内所参与的各种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建设及培育主体,亦是校园文化的本质。总的来说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主流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亦是传递和传播正能量的,但在客观现实中也存在的某些偏失或不当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重视硬件,忽视软件。对于大学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问题上,许多学校不惜投入巨资。短时间内校园的硬件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效亦十分显著。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仿佛觉得良好的硬件设施及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孰不知“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同良好和舒适学习与生活环境相比,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积淀和积累的过程,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的。大学校园是人才的摇篮,它是创造的源泉和思想的家园。长时期软件的培育和积淀才是一所大学校园的灵魂所在。

其次,崇尚娱乐,缺乏学术。当前的大学校园,崇尚娱乐和缺乏学术的现象较为严重。各种不同形态的“牛皮癣”、“小广告”等一些粗俗不堪的文化形态,在大学校园之中也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对校园文化的先进性特征和正能量的传播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在高校的图书馆、机房或者说是学生宿舍里,我们看到的景象往往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我们的学生玩游戏、闲聊、看影碟的居多,真正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人很少。

最后,倾向现代,轻视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传授之外,它还应当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哲学、美学、历史等各领域的成就与精华学习与传播,文教娱乐、衣食住行等领域,都属校园文化活动的范畴。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所牵涉的领域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前轻视传统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我们的学生往往受到考研、出国、找工作等现实问题或者现实利益的驱动和左右,更多的往往是注重自身现代性文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对传统文化少有问津。

其四,形式主义较重。在有些学校,所谓的仅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的,虚假的“校园文化”充斥了校园。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即重物质、做台账和喊口号。

第一,重物质。在很多高校里,校舍的建设水平和档次很高,尽显奢华与气派。但如果学校建筑缺乏文化,没有特色和积淀,更缺少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那么它也只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建筑。第二,做台账。为应付上级检查所赶制的台账、制度等在高校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是,如果这些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只供检查参观之用,它就没有任何意义。应该说,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今天,哪个学校的规章制度拿出来不是厚厚的一本,但这些规章制度是不是都成为了全体师生的自学行动,可能要打几个大问号。我们学校也有校风、学风,学生又有多少能够说得出来,更不要说按照这些要求去执行了。第三,喊口号。很多高校在进入校园后,就能看到各种横幅和标语口号,这已经成为当下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文化载体和独特的风景。但是,如果这些横幅、标语和口号只是挂在树上、贴在墙上、或是印在画册上,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那就是纯粹的形式主义。

优秀校园文化模式构建浅析: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依托于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优美的校园环境基础,借助于南京大学卓越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校园文化传统,兼容并蓄,错位发展,特色明显。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始终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养,并对校园文化建设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和整体部署。在多年的办学积累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构建了属于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模式,特点分别如下:

其一,校园建设特色足。漫步在浦园,三湖澄澈如镜,辉映出春华秋实的风景;双园沧桑砥砺,铭刻了百年树人的艰辛;竹山茂林修竹,坚韧挺拔,象征着全体南大金陵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三湖两园一山”指的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校园内有代表性的校园景观,这些景观已经成为南京大学和金陵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的一张名片和重要品牌,在南大学子和金陵学子心目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其二,专业活动水平高。金陵学院始终以品牌专业活动的举办见长,比如说外国语学院的西班牙语专业每年所举办的“拉美文化周活动”。到2015年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九届“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来自西班牙、阿根廷、古巴、智利、厄瓜多尔等多国驻华领事官员,在每年的五月下旬,都会相聚浦园,与金陵学院西班牙语专业的师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们或表演戏剧、或进行演讲,而领事们则是评委,他们给每位参加表演的学生打分。这一系列活动的直接影响和效果是,西班牙语系与拉美多国高校签订协议互派交流生;此外,国家汉办已选拔两批共计12名西语专业同学赴拉美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工作,表现优异,并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在每年的暑假期间,多个拉美国家驻上海总领馆邀请我院西语专业的学生去做短期的实习和交流。通过“拉美文化周活动”的举办,金陵学院西班牙语专业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已经逐步显现,在业内收到了广泛关注。在金陵学院近几年的招生中,西语专业成为一大热门,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已成为我院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

其三,学术讲座层次高。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办学之初就启动了“院士名家进课堂”的活动,通过定期组织、聘请院士及教育专家和知名学者,走进本科生课堂,开展专题讲座和各种交流活动,发挥南大及其他知名高校的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帮助广大本科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开阔视野,加强院士名家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对接,这些院士和知名学者在讲座的过程中,结合相关专业,深入浅出地介绍所在学科的前沿知识,既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也使大家对所学专业具有更深入的了解。“院士名家讲座”,已经形成南大金陵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态化举措,更是金陵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其四,品牌交流亮点频。作为高水平的独立学院,金陵学院的国际交流活动频繁且密集,除每年的“拉美文化周活动”之外,专业性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也十分活跃。如,每年金陵学院传媒学院会联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举办的媒介融合教学周,特邀学界的知名教授等权威来学校讲学,在省市新闻媒体界产生很大反响,此外,金陵学院传媒学院的同学赴密苏里大学交流学习,同样受到对方学校的好评,实现了良性互动的交流和发展。通过在校内举办这些高水平,高层次的论坛和专业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扩大了专业交流和专业影响力,更是增强了金陵学院和南京大学的社会美誉度。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通过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它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和培育具有极大的影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对于大学专业特色和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精神、制度和物质等三个层面,兹分别介绍如下:

其一,精神文化建设的强化。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与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指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要素,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

首先,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培育。良好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最好体现,它更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但校风的培育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的,它是在高校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通过长时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调整后所形成的。一个学校的校风对学校和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引导学生的积极向上价值取向和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它能够通过历史的积淀和正能量的传播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使我们培育的学生有着深深地属于这个高校所特有地能够影响他整个人生的精神气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进行有计划和有系统的进行理论和实践活动,端正学生学习的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校在学习氛围的培育和加强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最后一点就是教风建设。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专业或者班级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特点,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围绕教学方面的问题,老师更应当虚心听取和接受学生的意见。其次,教师的师德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它也是“教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次,社团文化及与专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时俱进,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育和锻炼,而在此建设过程中,学生社团的建设及其正常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在确保社团在高校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同时,必须引导社团坚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更要突出和强调社团的思想性、时代性特征,始终传递和传播正能量。其次,大学的特色发展离不开特色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文化氛围的培育,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和谐师生关系与和谐校园的构建。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校园,高校就实现不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一个积极向上和奋发有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的重点,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个人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巨大。作为教师来说,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治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

其二,制度文化建设的培育。“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的大学校园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在大学校园的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第一步是要做到建立一套完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的稳定性的规章制度体现。其次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宣传,做到广而告之,让大家了解、熟悉和掌握这些规章制度,并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的师生员工受到影响和熏陶,并在实际工作中主动践行这些规章制度。

其三,物质文化建设的培育。物质文化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校园文化,它对校园中的广大师生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作用。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教学大楼、一条四季色彩斑斓的林荫大道、静谧温暖而又不得不一大早去排队等座位的图书馆、即使是毕业后都让人魂牵梦绕的食堂的饭菜香味等等,对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影响深远和记忆深刻。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中大学院校应做到“传承历史”、“因地制宜”、“管理创新”。做到校园物质环境的使用、教育和审美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提供帮助,使人们在学习和生活的周边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教育。

结论与讨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和和不断培育的过程。大学校园管理者都应当清醒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我们的时代背景之中,不断的注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鲜元素和文化,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根据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不断完善,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模式。

1.江昼:《体育精神与高校个性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6期。

2.姜羡萍:《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化容器到文化校园》,《黑龙江教育》2011年第1期。

3.楼仁功、陈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期。

4.张文学:《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刍议》,《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5.姜羡萍、顾佳隽:《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探析》,《职业教育》2012年第36期。

6.汤溶溶:《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韩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我们的启示》,扬州大学,2009年。

7.杨建国:《校园文化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集中倾向》,《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第4期。

〔责任编辑:吴 明〕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水平独立学院的概念及其特征研究”(项目号:2015SJD012)等的资助。

江昼,博士,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地理学院副研究员,qwe770710@sina.com。南京,210089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大学校园金陵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