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林梅琴
闽人祭灶大不同
本刊记者 林梅琴
年年过年,年年祭灶。摆贡品、烧香烛、吃灶糖,这些事情让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不过,除了这些保留项目外,福建各地祭灶的风俗,也各有特色。
就拿祭灶的时间来说。福州有句俗话叫“官三、民四、曲蹄五”,意思是过去当官的腊月廿三祭灶,老百姓廿四祭灶,而身份低下、被叫做“曲蹄”的连家船民,则只能在廿五祭灶。
闽南人祭灶俗称“送灶君”,时间也不是腊月廿三,而是除夕夜。此外,在闽南民间传说中,农历七月廿四是灶神生日,到了那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肉饭给灶神庆生。
民谚说:“三番谢灶,胜做一坛醮。”可见祭灶是很重要的民俗活动。旧时,福建人对祭灶这件事很重视,不仅腊月廿三祭,有些地方在六月的初四、十四、廿四也祭,还有的在四月、五月或八月初三(灶王爷生日)、腊月初八祭。一些虔诚的信徒,甚至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烧香祭拜一番。到了唐宋以后,祭灶的日子就多集中在腊月廿三、廿四了。
祭灶要有贡品,不同的贡品,寓意也不一样。常见的灶糖用麦芽糖做成,意思是灶公吃了粘牙,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而福州人还会供上荸荠、海蛎、豆腐和一根甘蔗。荸荠等是取福州方言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那么,用甘蔗祭灶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传说宋朝年间,福州有个穷书生,穷得买不起祭灶用的贡品,只好捡了人家丢掉的甘蔗头来祭。他还剪了个纸马,上面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
灶公上天把这事告诉了玉帝,第二年,这个书生竟然就中了状元。所以后来福州人祭灶,都会留一个甘蔗头。
好东西多多益善,为什么祭灶就用一根甘蔗?这也有个讲究,福州人觉得祭灶只有灶公上天,灶婆不上天,所以只要一条鞭(一根甘蔗)就够了。
而在客家人那里,祭灶又叫担社。在他们看来,灶神是吃素的,只能用米饭、油豆腐、香菇、水果这类的素食供奉。他们把灶神当做家中的一员,且是老大,不仅祭灶时要包红包,家里大事还都要向灶神汇报。比如女孩出嫁时,侍娘婆就会从娘家的灶门上取一点灶灰,抹在新娘的印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