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波
开国中将、原总政副主任、成都军区政委徐立清不仅善于做政治工作,而且也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毛泽东曾称赞徐立清抗战时期在新四旅干得很有成绩,彭德怀表扬徐立清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员和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在徐立清的一生中,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官,不考虑个人的地位和待遇。徐立清建国后曾“让级”“让衔”“让位”,让正兵团职、上将军衔、军委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在全军传为佳话。
“三让”将军徐立清
1950年9月,中央军委成立了总干部管理部,罗荣桓任部长,徐立清任副部长。1951年2月10日,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指示》,徐立清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评级工作涉及到每位干部的切身利益,不少人找到徐立清,希望搞定。为推动这项工作的进行,徐立清把自己应该评的正兵团级主动降为副兵团级。徐立清曾任一兵团政委,现在又是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按照评级条件应定正兵团级。
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不同意徐立清定副兵团级,并约徐立清面谈。徐立清说:“我身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副兵团也不影响我的工作,反而我会更好地做大家的工作。”彭德怀说:“要求高级别的应该批评,要求低级别的也不应该。两者都不符合评级规定的条件,我看就按照条件办,这样更有说服力。”最后,在定级的报告书上,彭德怀将徐立清的副兵团级改为正兵团级。
1955年我军实行首次评定军衔工作。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条件,正兵团级现役军队高级干部一般都要授予上将军衔。徐立清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条件的。但他认为还是要个中将为好,这样对个人对工作都有利。罗荣桓知道后,亲自找徐立清谈话,表示不同意随便更改。于是,罗荣桓又把徐立清的名字加到了上报中央军委的上将名单中。一些老同志劝他说:“你符合上将条件,非要个中将,其他够上将条件的同志该怎么想?”徐立清表示:“我是总干部部的副部长嘛,是负责授衔工作的,与别人不一样,他们也会给予理解的。”徐立清给中央军委和罗荣桓部长郑重写信表达意愿。彭德怀三次找徐立清谈话,但徐立清坚决表示不要上将军衔。
周恩来知道后,亲自找徐立清谈话,做工作。但徐立清却说:“授衔工作中有些人争官争位,不考虑大局,两眼只盯着干部部门,我授低了,有利于做他们的工作,这完全是为工作考虑的。”周恩来最后同意了徐立清的要求。在一次军委会议上,毛泽东曾对徐立清让衔一事评价道:“不简单哪,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和品格,古来如此!”在一次全军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还称徐立清是我党我军的“好同志,好干部”。彭德怀、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等老帅也都在不同场合赞扬徐立清是我党我军干部学习的榜样。
由于过度劳累,在授衔工作完成后,徐立清心脏病复发,身体明显消瘦,头发也花白了,有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不得不住院治疗。一天,徐立清对去医院看望他的赖传珠说:“我的身体状况很差,短时间内上不了班,建议总干部部物色一个年轻的同志接替我的工作。”徐立清让赖传珠把他的意思转告给罗荣桓,争取得到他的支持。几天后,罗荣桓也专程到医院看望他,徐立清再次提出找人接替工作的想法。罗荣桓对他说:“现在安心养病更重要,工作上不要过多考虑。”1956年1月,徐立清在医院给中央军委写信,请求免去他总干部部副部长职务,以便及时任命新人。中央军委对徐立清的建议非常重视。在一次会议上,军委首长认为徐立清还很年轻,应抓紧时间治病,等病好了,可继续工作,没有批准他的请求。
让位的建议没有得到批准,徐立清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当他病情稍有好转时,又直接给彭德怀、罗荣桓写信,再次请求让位。他提出:“鉴于我的病情,请求提前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或者到省军区任个副职,做点力所能及的兵役或群众工作,这样比较适合我。”彭德怀没有同意,和罗荣桓商量后,要徐立清以养病为主,少考虑工作,是退是留,由组织上安排确定。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为解放老干部仗义执言受不公正待遇
1960年12月,徐立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69年,徐立清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送到总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973年,徐立清恢复工作后任济南军区政委,1975年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由于徐立清果断拨乱反正,给老干部平反解放,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个别领导对他很有意见。在这一段时间中,徐立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受到冲击和批判。有人公开批判他,攻击他给老干部平反是错误的,甚至诬陷他支持保护了“四人帮”等等。徐立清能够委曲求全,顾全大局。当时徐立清身体不好,有人想把他赶到京外任职。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对徐立清的遭遇非常同情。在京西宾馆召开的军委扩大会上,个别人想整徐立清。廖汉生大发雷霆,毫不客气地点了几位领导同志的名。廖汉生说:“徐立清同志忠厚老实,身体又不好,为什么非要把他赶到京外去,这样做是不公正的。”但是之后不久,徐立清还是被派往成都军区担任政委。
1980年1月,徐立清抱病就任成都军区第二政委(6月改任第一政委)。徐立清到任后,很快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原总政副主任刘志坚回忆,他记忆最深的是让徐立清到成都去工作。根据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去成都是很不适宜的。因为他刚动了手术,体内还装着心脏起搏器。但他服从组织决定,毅然去成都军区报到了。
这时,成都军区正处于领导班子调整和新老班子交替阶段,老干部的安排,年轻干部的选拔,任务相当繁重,工作量很大。徐立清亲自考核干部,上任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先后找40多名师团以上领导干部谈话,仔细了解情况。
为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徐立清经常连夜开会,病重时带上药品。住院期间,他床头放着氧气瓶,边吸氧边找干部谈话。一次,他从军区总医院回军区机关参加研究干部问题。会议开了几个小时,他一直坚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大家劝他多休息,有些会不必参加。徐立清说:“我是军区的党委书记,是管干部的,我不参加,谁来参加。我不过问,谁来过问,这是我的职责嘛,并不能因为我有病就推卸责任。”
在军区党委成员中,徐立清的资历最老,又是党委第一书记,但从不个人说了算,很注意听取大家的意见。他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敢于负责。1980年6月26日,军区党委常委研究为一名师职干部落实政策问题,认为原来的处分过重,应该纠正。对这名干部的处理,是徐立清在总政当副主任时参与调查处理的。但他十分尊重军区纪委的复查意见,明确表示:“纠正冤假错案必须坚决,错多少,纠多少。同此案有关的人,处理重了,也应减轻。”由于军区党委常委和徐立清坚持实事求是,使这位干部很快落实了政策。成都军区司令员尤太忠说:“徐立清同志到成都军区工作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干部,使军区的领导班子很团结,我一直把他当长者看待,很尊重他。”
由于过度劳累,徐立清病倒了,不得不于1982年底回北京治病。原总政副主任刘志坚回忆说,徐立清在成都工作得很出色,特别是新老干部的工作交替问题,成都军区走在了全军的前列。后来他累病了,不得不回到北京治疗。
1983年1月6日,徐立清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徐立清去世后,他的夫人党秀玉不仅退掉了房子,而且把公家配的一辆小轿车交了公。徐立清以自己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人们的尊敬。1998年5月,老将军陈明义在回忆徐立清时说:“徐立清搞了一辈子干部工作,他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我很敬佩他,也很怀念他。”
(摘自《党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