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卢山
中国汽车市场危险的乐园
□本刊记者 卢山
显而易见的困难,并没有阻挡新玩家的脚步,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够取得成功的筹码。而这个大门敞开的乐园,能让每个人都如愿以偿吗?
有人离场,就有人到来。
中国汽车消费的繁荣,让这个全球第一的市场像游乐园般热闹,熙来攘往,永远不乏踌躇满志的淘金者。30年造就的众多奇迹与巨富,如磁石般牢牢吸引着场内场外的所有人,一旦机会出现,便会蜂拥而至。
清退“僵尸企业”的突破,恰恰给了汽车行业一次换血的契机。就在一批榜上有名的僵尸企业退场之际,一批新的玩家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到来。从宝沃开始,汉腾、斯威、比速、NEVS、前途……一批陌生的新面孔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轮番登上舞台。
这些企业,不是近两年热门的互联网造车,投入其中的也并非来自另一维度的互联网新贵们。恰恰相反,这一批新品牌的幕后推手,都是在汽车行业或制造行业浸淫十数年的个中老手。他们没有华丽的PPT,也没有满口的颠覆、重构、生态这些新词汇。谈的最多的,是产能、市场占有率和利润。
然而,今天的中国汽车已经告别了过去的野蛮生长年代。几大集团的强盛与消费者的成熟,预示着这个市场留给新人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在这个过分拥挤的市场中,连曾经的跨国巨鳄也不得不面临销量下滑的窘境,这些初出茅庐的新品牌又如何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要知道,获得消费者的买单可远比给投资商讲一个漂亮的故事更难。
尽管有着新能源和智能化两个发展方向的窗口期,但在这个需要技术积累和重金投入的高门槛行业中,这些新品牌又是否具备足够的财力与资源去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支撑其恢弘的远期目标?
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并没有阻挡新玩家的脚步,相比这些困难,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够取得成功的筹码。因为,在这些斗志昂扬的新玩家背后,是各方目的和企图的集合,也是各方利益与力量的角逐。这其中,有着企业的赚钱野心,有着企业家的转型梦想,有着地方GDP的增长需求,有着解决就业的政府渴望。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回报慢,产业链条和市场前景都缺乏想像空间的“传统行业”。因此,相比滴滴和uber动辄就能获得金主几十亿美元的投资,却鲜见热钱流进这个行业。在2016年新进入市场的几个新品牌活动现场,我们很难看到西装笔挺的风投资本家,却常见地方政府和国营金融机构的身影出现其中。
或许2016年上半年的市场清淡到乏善可陈,但对整个行业来说却暗藏机锋,风雨欲来。当结构性调整、产能过剩警告几乎在每个汽车人耳中磨出老茧,我们也想知道,2016年出现的这一波突然兴旺,究竟是践行供给侧改革的最高指示,还是地方政府头痛医头的利益驱动。在新旧交替之间,有多少真正做到了产业升级,又有多少是戴着新帽走着老路。
或许,中国汽车这个乐园始终喧嚣,大门永远敞开,但是否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