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生
众创时代的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创业型城市建设视角
李新生
[摘要]随着众创时代的来临,创业型城市建设将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创业型城市建设需要城市创业教育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通过对创业型城市内涵的分析,探讨了城市创业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城市创业教育对创业型城市建设的意义,探究了城市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城市的互动关系,提出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从政府——创业政策、学校——创业人才、创业企业——创业平台、社区——创业氛围、企事业单位——创业土壤、家庭——创业意识等六个维度进行构建,形成“六位一体”的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实施全民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业型经济;创业型城市;城市创业教育;维度;体系
创业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是城市文明的新型表现形式。创建创业型城市是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市就业更加充分的战略举措。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我国进入了众创时代,创业型城市将成为发展众创空间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是城市众创空间建设的基础,将有力地推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构建城市创业教育体系是众创时代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创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已经超越了新企业的建立之内涵,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方式和行动模式。由于人们的创业活动大多密集在城市或城市周围进行,很多城市提出实施创业型城市战略,通过创业型城市建设以构筑城市新的发展模式,以创业型经济推动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众创时代的创业型城市
我国创业型城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已经付诸实践,但“创业型城市”的内涵还没有科学的学术界定。学术界对“创业型城市”的内涵研究并不多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创业型城市”具有更加丰富的科学内涵。
1.创业型城市是学习型城市。知识经济推动了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学习型城市的核心则是全民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的有机融合,学习型城市是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全民终身学习是城市之间区别的重要标志,将促进城市的创新发展和繁荣,学习是城市创新发展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来源。
2.创业型城市是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是以创新为驱动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融合而产生的集聚效应[1](P61-64)。创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是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原动力,是城市科学持续发展的源泉。创业的核心是创新,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才富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我国城市经济结构呈现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由制造转向创造的趋势,因此,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元素包含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3.创业型城市是创业型经济发展明显的城市。创业型经济是以创业和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形式,是建立在创新经营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经济形态[2](P15)。创业型城市是以创业型经济发展为先导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经济需要以创业型经济的优先发展来推动。创业型经济是高水平的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互为促进的结果,新创企业和新兴产业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创业型经济在大量创业企业与新创事业发展中产生,创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并且能够带来高就业[3]。
4.创业型城市是生态型城市。生态型城市是人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实现协同一体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保持高度和谐的复合系统[4]。城市创业应是建立在城市生态发展基础之上的创业活动,不以牺牲生态发展而创业,生态发展是城市创业的新常态。
综上所述,创业型城市是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创业型经济城市、生态型城市相互融合发展和相互促进发展的综合系统,是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手段、以创业型经济发展为途径、以生态型城市建设为目标、以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现代文明城市。
(二)众创时代的城市创业教育
创业是创业者在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从而创造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广义的城市创业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各类群体与组织的创业行为的总称,狭义的城市创业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发展的谋划和作为[5]。城市创业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不仅包含城市创业者创建企业的创业活动,也包含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以创造价值、成就事业为目的的自主、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城市的各类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各类人群构成了城市的创业主体,由于其组成的复杂性,使他们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体现出不同的创业行为。因此,城市创业主体本质上具有全民性,是城市中各类创业者构成的总和。创业型城市建设的主体是参与城市创业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包含了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家庭和城市的劳动者个体等,创业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也是城市创业的过程。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要素,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它是实施创业活动的基础和源泉,将使创业行为更具有前瞻性、目的性和有效性,为创业实施提供基础条件,进而使创业取得相应的成功。城市创业教育是培养城市的各类创业活动主体具有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通过全民创业教育培育和形成城市的创新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提高城市的原始创新能力,是众创时代城市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形式。城市创业教育的对象覆盖城市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城市创业教育是面向城市的各类组织和劳动者个体的全员性教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创业型城市建设的整体设计提出了健全创业培训体系的创建任务,其含义是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6]。显然,创业培训的目的、内容、作用等还远没有上升到创业教育的高度,不能适应创业型城市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创业型城市建设需要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创业教育。
(一)城市创业教育的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员性。“创业的核心要素在于创新[7]”,城市创业教育也可以视为创新创业教育,其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市民,是全民创业教育。大众创业是全民性的创造社会价值、成就各项事业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众创业就是鼓励、引导和支持人们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业动机、实施创业行为、推动社会发展,以创业推动城市经济、以创业带动城市就业、以创业加快市民致富、以创业促进城市和谐。创业精神和创业才能是创业活动的动因和要素,普遍蕴含在每一位社会成员身上,因此,城市劳动者都是潜在的创业者。城市创业教育是实现城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条件。城市创业教育系统分为学校创业教育系统和由政府、企业、社区等组成的社会创业教育系统。学校创业教育系统包括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培训所覆盖的所有层次,由政府、企业、社区等组成的社会创业教育系统覆盖城市的全体劳动者。
2.教育性质的公益性。教育的公益性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是现代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教育的本质及内在规律要求现代教育发展更要着眼于精神价值追求,注重教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8]。城市创业教育的对象不限于社会成员的某一个体,其目的是培养城市全体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创业思维,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孕育城市创业主体行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创业教育的利益主体包含政府、市场、公众、社会、城市、劳动者等,因此,城市创业教育具有公益性。强调其公益性并不意味着城市创业教育完全由政府来投资,社会、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在城市创业教育构建过程中也负有重要责任。
3.教育类型的多样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促进了社会的多样性发展,形成了教育的多样性特征。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多元的,利益的多元化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中各要素的作用。城市创业主体的多样性迫使创业教育多样性发展,从而满足不同主体的多样性需求,不同创业主体所需要的创业教育内容就具有差异性。城市创业教育面向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必然要适应现代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需求,要求城市创业教育具有多样性的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形成同一城市的创业教育具有多样性的教育模式。城市创业主体的多元化和城市创业行为的多样化对城市创业教育系统的多样性、多元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城市创业多样化发展同样需要城市创业教育多样性、多元化发展。
(二)城市创业教育构建的意义
1.城市创业教育对创业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建设创业型城市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城市现代文明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实施创业型城市战略是城市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新内容和新目标,最终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城市居民对创建创业型城市、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思想认识,增强认同感,形成建设合力。
2.城市创业教育对创业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城市创业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转变城市劳动者的发展观念,培育城市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挖掘各领域创业主体的创业潜能,使创新创业活动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城市创业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需要,建设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对实现城市充分就业具有促进作用,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倍增效应的实现。
3.城市创业教育对创业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大众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活水源头,一个城市或地区创业意识、创业文化、创业氛围和创业精神的强弱决定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快慢、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9]。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把学习者培养成为创业实践活动的能动主体,从而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城市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由教育领域拓展到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家庭,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创业型城市建设提供理性思维和理论创新,为创业型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借鉴。创业型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领域、新内容,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城市建设实践,科学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构建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对我国创业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城市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城市的互动关系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创业活动的层出不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创业型城市是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创业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创业教育为城市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业型城市建设提供思想力、认识力和行动力。创业型城市建设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载体,发展创业型经济不仅需要有创业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更需要有城市创业的理论体系和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城市创业教育宣传创业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培育城市创新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努力构建城市创业型经济体系。
根据创业型经济和创业教育互动理论,创业型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创业型人才,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创业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会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10](P4-16,49-50)。城市创业教育为创业型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为创业型城市建设准备创新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为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创业型城市建设为城市创业教育提供物质条件和政策支持,创业所带来的创新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推动,构成互动发展。
城市创业教育体系是城市中与创业相关的各种教育要素及相互联系的系统组合而成的整体,对创业型城市建设具有特殊的功能。创业型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城市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城市创业教育体系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城市政府、各类学校、城市社区、创业企业、企事业单位、家庭和城市居民个人的积极参与,从六个维度进行科学构建,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筑思想基础。
(一)政府——创业政策维度
创业型城市建设需要政府创造适合创业的社会制度环境,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构建全社会的创业支持系统,构筑创业型城市的“众创空间”。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更能全面科学地制定出有效的创业政策。面向政府公务员的社会创业教育是创业政策的“孵化器”和“来源地”。由于政府特定的角色和特殊的地位,政府对城市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社会创业采用创新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目的和使命,其本质是实现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创业在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构建主动型福利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产出、弥补公共服务不足、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凸显其价值[11]。因此,政府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发展城市创业型经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行为可以视为社会创业活动,政府的社会创业行为可以通过社会创业教育得到科学的创业理论指导,从而激发和培育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创业精神。城市政府是城市的主导者,政府公务人员由于掌握着公权力,他们对创业的认识和态度影响着城市创业政策的制定、创业环境的建设、创业文化及创业精神的培育。城市政府的创业活动可以实现自身的创业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城市促进创业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激励其他创业主体为实现城市发展而创业。通过对政府公务人员进行社会创业教育,使他们了解创业的一般规律,制定和形成激发创业行为的政策和制度,有利于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有利于培养公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着力制订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创业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与社会制度创新。
(二)学校——创业人才维度
创业型城市是创业型经济的先导城市,创业型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创业型人才。创业型经济人才体系的主体是创业型人才,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关键因素是科学发现、培养、使用创业型人才。企业家与创业精神是创业型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本元素,创新与创业精神是形成创业型经济体系的动力源,面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培育创业文化和培养创业人才是城市经济领域的创业活动对教育的时代要求,由于高校具有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从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城市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为创业型城市建设培养创业型人才,而且营造城市创业的浓厚氛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应是以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且要面向全社会那些准备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训练和创业精神培育。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从而创造新的事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之目标,使之成为城市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三)创业企业——创业平台维度
创业企业是创业者的“创业平台”,也是创业者的“试验田”,面向中小企业劳动者的创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家精神、开创创业活动、实现成功创业的“加速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创业型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创新是建设创业型城市、发展创业型经济的重要条件,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等多方面措施可以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创业型城市需要优良的产业结构,以创业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企业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对建设创业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外学者对欧洲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的快速成长是由于企业开拓新市场和企业经营者更具有企业家精神所致。”[12]因此,城市创业教育要大力培养创业企业劳动者的企业家精神,厚植中小企业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创业企业的创业氛围,提升其创业水平,使中小企业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精神追求和社会价值。创业型中小企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创业型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作用,需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体制机制的构建、合适的路径选择,使中小企业为创业型城市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城市创业教育可以强化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从整体上培养中小企业创业者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培养创业者的风险意识,使创业者掌握风险防范的基本方法,增强创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促进创业企业成功创业。
(四)社区——创业氛围维度
创业活动是创业学习的过程,创业氛围与创业活动之间存在一个以知识累积和报酬激励为动力的正向演化路径[13],因此,创业氛围可以促进创业行为的产生、增强创业的活跃程度、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面向城市居民的社区创业教育是营造城市创业氛围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创业教育实现全民教育的核心内容。社区创业教育是培养城市社区成员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一种教育形式,由于社区对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的影响是巨大的,社区创业教育在培养社区居民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区创业教育倡导全民创业,为社区居民“敢于创业、勇于创业、善于创业”提供智力和精神力量的支持,提高社区居民与城市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社区创业教育所面向的对象是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创业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社区教育的特点进行开发设置,按照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讲述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使社区居民了解创业的全过程。社区创业教育通过学习创业案例和创业政策,培养居民的创业意识,交流创业思想和创业经验,营造和强化城市创业氛围,建设城市的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城市创业精神,形成城市的创业核心能力。
(五)企事业单位——创业土壤维度
企事业单位既是创业者产生的“土壤”,又是创业者发展的“苗圃”,更应该成为“创客”的“孵化器”,由“产品制造、人才培养”成为“创客制造”。面向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岗位创业教育是培养独立创业者和内部创业者的重要渠道,推动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创新创业。岗位创业是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创业,从而开创新事业的活动,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提倡创新创业精神,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找到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实现岗位的社会价值,可以加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岗位创业教育的实施对创业型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城市的创业活力和创造活力,创业教育帮助有创业梦想、创业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员工脱离单位实现独立创业,激发创业活力和内部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形成企事业单位创新创业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进行符合单位战略发展的创新和创业活动,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形成核心竞争力;三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创造性地拓宽创业教育的受益面。岗位创业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员工并不用离开岗位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身的价值得以最大的发挥,激发其在公司内创业。
(六)家庭——创业意识维度
创业行为的产生不仅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的积极结果,家庭教育对创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文化体现的对创业的积极态度在个体创业选择上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已经得到相关的证明。英国的研究表明:“在创业的职业选择上,父母对青年的影响最大。”[14](P141)国内温州大学美术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组织的一项有关大学生创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创业意识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身边事例的影响,有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的影响。”[15]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对家庭成员创业的影响呈现更加明显的趋势。
家庭教育具有创业教育的功能。家庭的创业教育功能体现在全方位创业教育思维和立体式创业教育方法等方面。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养方式、教育内容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品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形成,从而家庭教育对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感染和内化效果远远超过课堂灌输或其他的教育形式。因此,家庭教育在培养创业素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城市创业教育在强调发挥学校创业教育和社会创业教育功能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家庭在城市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以建设学习型家庭为途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创业教育功能,以更好地实现城市创业教育的目标。
21世纪是创业型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创新、创业、创造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常态。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强化创业型城市建设,通过发展创业型经济来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充分就业、推动城市产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建设创业型城市需要对其内涵有科学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探析创业型城市的概念,解读城市创业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城市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城市的互动关系,旨在为构建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实施创业型城市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城市创业教育是培养城市各类创业主体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形成城市的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城市创业的创业活动是由城市内部的个体、家庭、社区、学校、企业、行业部门、政府等单元构成的,因此,城市创业可以理解为大众创业。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创业企业、社区、企事业单位、家庭和城市居民个人的积极参与,按照全民创业教育的框架,形成“六位一体”的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只有政府科学认识、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强投入、长期开展才会有明显的成效。城市创业教育体系越完善,创业型经济发展才会越快,创业型城市战略才会科学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天津大学,2006.
[2]张茉楠.创业型经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吕时礼.发展创业型经济与合肥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季昆森.关于生态型城市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2,(1).
[5]张永奇.论创业型城市与城市创业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08,(4).
[6]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的通知[J].四川社会保障,2009,(3).
[7]牛长松,菅峰.创业教育的兴起、内涵及其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07,(1).
[8]尤莉.公益性——现代高等教育的第一特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9]张景文.全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J].宝鸡社会科学,2007,(2).
[10]张飞飞.创业型经济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以天津地区为例[D].天津大学,2012.
[11]李涛.社会创业的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3,(7).
[12]刘记红.中小企业推动创业型城市发展的路径探讨[J].中国商贸,2014,(21).
[13]吴义刚,荣兆梓.地区创业氛围及其作用机理——一个族群水平的创业分析架构[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5).
[14]牛长松.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15]谢志远,林茹,曾维华.温州大学生与其他地区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责任编辑:陈梅云]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创业型城市的我国城市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以长株潭为例”(13YBB06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XJK013AGD001)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6)02- 0149 -06
[作者简介]李新生,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员,湖南株洲4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