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财+周宝玉
摘要:学生的思维活动、主动学习意识是因为一到疑问,且需要解决而开始的,教师有效设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与提高。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提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至关重要:1、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思维;2、导思解疑、引导学生思维平;3、拓思生疑,训练学生思维;4、在探求新知识时设疑,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巧妙设疑时,既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又要注意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培养与提高,也只有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创设 情境 发展 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真正的求知欲源于思维活动过程。当学生体验到通过自主思维、合作交流,找到问题的答案时,求知欲就会无比高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疑,会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知识。学生面对学习活动,才会乐此不彼,乐学善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的思维活动、主动学习意识是因为遇到疑问,且需要解决而开始的。教师有效设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与提高。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维,从而去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巧妙,要不失时机,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提高设疑的有效性,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以达到提高设疑、解疑的效率。
《心理学》中指出,问题情境由三种成份构成:即活动主题、活动对象、在实现主体活动目的的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教学过程中若没有障碍和困难,学生就不会处于积极、紧张的智力活动中,即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再多,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之相反,如果障碍和困难是学生经过合作、探究仍然解决不了的,是学生望而生畏的,也同样达不到提高问题有效性的目的,更达不到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提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至关重要。
1、设疑引思,激发学生思维。
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要注重呈现新知识生成时巧妙设疑,引发学生思维。例如教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图文应用题:草地上有5只黑羊,有4只白羊,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我采用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同时播放图片: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圈出第一个集合有5只黑羊,第二个集合有4只白羊,再在两个集合上面圈出一个大集合,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演示过程表示的意思,并把学生的叙述板书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这就是应用题,然后设疑:应用题是什么样呢?有哪几部分组成?如何解答呢?由此可见,教师的巧妙设疑,就是用知识本身强大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导思解疑、引导学生思维。
过河,就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巧妙地设疑就是最好的桥与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时,教师要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面对例题,学生能很快列出算式,但如何引导学生获得计算方法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先简单演示两个不同分数圆形的重合,问: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不出,再点拨,移到一个圆中为什么还说不出它占圆的几分之几呢?(没有平均分)怎样才能把两个圆合起来也是平均分呢?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共同想办法,然后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得到解决办法,最后总结法则: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计算。由此可见,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设疑、生动直观的演示,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创设了问题的情景,这样一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拓思生疑,训练学生思维。
兴趣,是对客观事物特别爱好的情感状态,是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教师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尽力为学生设置能阴风兴趣的问题和情景,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例如在《质数、合数》教学中,先让学生在本上写出1-------10的各个自然数的全部约数,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再让学生结合板书,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找出各数的约数的相同点,找出规律:1)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2)只含有两个约数的数,其中一个约数是1,另一个是它本身;3)自然数1只有1个约数,。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指出,如果按约数的个数分,可分为质数和合数两大类:只含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像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也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生动的印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也有利于知识的归纳与总结。
4、在探求新知识时设疑,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起于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口算退位减法》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去探索,训练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在学习例题:23—8时,教师设疑:谁能用不同方法计算?学生经过合作、交流,回答:1)把23分成10和13,用10和8相减得2,再加上13,最后得15;2)把23分成20和3,用20和8相减得12,再加上3,最后得15;3)把23分成13和10,把13和8相减得5,再加上10,最后的15------等不尽相同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从分训练。
总之,教师在巧妙设疑时,既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又要注意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培养与提高,也只有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1、《教育心理学》主编张大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思维训练》作者:王向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邮寄地址:通联地址:吉林省敦化市胜利街阳光城三期,周宝财收
电话:15843345808邮编:1337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