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周萍++兆咏彬
【摘要】 目的:分析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方法:选取进行胃镜检查者中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的14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病理检查,对比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检查所得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胃镜下确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141例,病理诊断确诊103例,内镜诊断符合率为73.05%。胃镜下粘膜皱壁变平,红白相间,白色为主,血管通透,粘膜结节或颗粒状表现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90.20%;胃镜下粘膜呈结节状或颗粒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80.95%;胃镜下粘膜皱壁变平,呈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血管通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0.53%。粘膜呈结节状或颗粒状与胃镜下粘膜皱壁变平,红白相间,或以白色为主,血管通透,粘膜结节或颗粒状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明显较粘膜皱壁变平,呈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血管通透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胃镜下显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确诊,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胃镜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99-0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部粘膜固有腺体出现萎缩的慢性炎性病变,可分为为萎缩伴增生或单纯萎缩,单纯萎缩主要表现为粘膜红白相间,且以白色为主,皱壁变平,血管通透;萎缩伴增生则为粘膜结节状或颗粒状,其发生与家族遗传、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旋杆菌等因素相关。目前,WHO已经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确定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且伴有上皮瘤变、肠上皮化生等变化是癌前征象的主要表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胃镜检查是临床首选检查方法,可直视下显示胃部情况,但胃镜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目前尚无确切数据。本次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胃镜下诊断后,再进行病理诊断,对患者两种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胃镜检查的8000例受检者中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的141例为研究对象,男性78例,女性63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8.6±7.1)岁;胃部疾病病程2~29年,平均病程(8.2±1.4)年;纳入标准: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确诊为恶性肿瘤者;严重上消化道其他疾病者;严重肾、心、肝、脑等部位病变者。
1.2 方法胃镜检查:检查前8h禁食、禁饮,详细介绍胃镜检查时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感及相关细节,从而缓解其紧张与恐惧情绪,常规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lOml。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依据为:①粘膜皱壁变平,呈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血管通透;②粘膜呈结节状或颗粒状。病理检查:病变处取活检组织4块,溶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经石蜡切片,作HE染色,出示活检组织的取材部位、内镜情况及患者病史等相关资料,从而进行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x2检验,P 2 结果 胃镜下确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141例,病理诊断确诊103例,胃镜诊断符合率为73.05%;其中,伴有上皮内瘤变31例,伴肠上皮化生64例。 胃镜下粘膜皱壁变平,红白相间,或以白色为主,血管通透,粘膜结节或颗粒状表现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90.20%;胃镜下粘膜呈结节状或颗粒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80.95%;胃镜下粘膜粘膜皱壁变平,呈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血管通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0.53%。粘膜呈结节状或颗粒状与胃镜下粘膜皱壁变平,红白相间,或以白色为主,血管通透,粘膜结节或颗粒状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明显较粘膜皱壁变平,呈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血管通透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有学者提出胃癌发病阶段模式,是一种从正常粘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到胃癌的发展过程。经证实,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或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上皮内瘤变为动态过程,可从低级别逐渐发展至高级别,形成不可逆病变,是发展为胃癌的阶段之一。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对控制胃癌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早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确诊,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经本次研究显示,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73.05%,可见,胃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一定误差。胃镜下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多种病变表现,仅一种表现无法确定或排除病变,但是胃镜检查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参考数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表现结合的胃镜下诊断符合率为90.20%,单纯显示为内镜下结节表现者的符合率为80.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为60.53%,明显低于其他表现形式患者。提示,胃镜下显示两种表现或萎缩伴增生者的诊断符合率高,具有确诊意义;而对于单纯萎缩性胃炎,其指导意义较差,需要加强活检部位深度及准确性,从而提高检测准确率。研究显示,萎缩伴增生或两种表现患者的上皮内瘤变及肠上皮化生发生率较高。可见,粘膜颗粒或结节状对肠上皮化生内瘤变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已经有学者研究证实,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与胃癌发生呈密切相关性,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的病变范围越广,胃癌发生率越高,需要加强随访,定期检查,从而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胃镜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确诊存在一定限制,具有主观性及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胃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具有指导价值。对于胃镜下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征象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典型部位活检,重点对胃角、胃窦部位及可疑病灶部位进行活检,从而提高确诊率,慢性萎缩性胃炎确诊需要以病理检验为准。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内镜检查对胃部疾病的诊断符合率逐渐提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