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尚文
(1.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 历史系, 福建 厦门 361005; 2.铜仁学院 国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贵州通志·万历志》点校商榷——以“铜仁府”为例
黄尚文1,2
(1.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 历史系, 福建 厦门 361005;2.铜仁学院 国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贵州通志》是明代贵州仅存的七本方志之一,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为宇内唯一,其点校本《贵州通志·万历志》中有不少错误,以“铜仁府”为例,短短11页文字,就有200余处错误。点校本之误主要有错字,增字,脱字,异体字、繁体字未改,底本之误应校未校及标点错误等形式。
关键词:《贵州通志·万历志》;铜仁府;点校
万历《贵州通志》是明代贵州仅存的七本方志之一,为明代王耒贤、许一德纂修。据点校本《贵州通志·万历志》“整理出版说明”介绍该书道:“原刻本为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所刻,现仅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为宇内唯一。……国内收藏地方志书首屈一指的浙江天一阁,亦无庋藏。该书现在通行使用的只有199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日本原刊本缩微胶卷为底本影印出版的十六开本。……该版本没有经过整理,印刷数量很少,基本不能满足国内外需要。”①1以明代贵州史籍之匮乏,足见该书之珍贵。
有鉴于该书的重要价值,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贵州大学人文学院黄富源教授究数年之苦功,于2006年完成万历志全志之整理和校勘。……该书经贵州社会科学院黄万机研究员,省文史馆王副编审审稿并编排,黄教授作了修改并三校其稿①3。该书点校本的出版,受到学界好评,并获得2011年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应该说,黄富源教授将此珍稀古籍点校整理出版,使学人得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史料价值,是对贵州学界的一大贡献。该书点校本经过各专家的审定,并得到了较高的奖项,说明其点校质量应是较高的。但以笔者点校万历《铜仁府志》收获之点校经验与地方文献知识来看,《贵州通志·万历志》(点校本)仍有不少问题,以“铜仁府”部分为例,短短11页文字,就有200余处错误,直是触目惊心,故不得不专文论述。现以“铜仁府”为例,对该书点校本的点校错误进行初步的整理与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该书的点校错误主要有这样几类,分别举例说明之:
一、错字
本处所谓错字,指底本②不误而点校本误。其错误之因,有因形近而误,如以“阵亡”为“陈亡”;有本为一字分为两字而误,如以“姚羽中”为“姚羽中”;更有显而易见、不知所云而误,如以“领长官司四”为“领长官习曰”;等等。
1.319页-320页:“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铜仁府,隶贵州布政司,领长官习曰。”③底本为“领长官司四”。即铜仁司、提溪司、省溪司、大万山司。
2.320页,3行:“铜仁长官司附郭。建置日本府。”底本为“建置同本府”。
3.320页,8行:“本朝洪武初改提溪长官司,录思州宣慰司。”底本为“隶思州宣慰司”。
4.320页,12行:“寺改今属”,底本为“寻改”。
5.320页,倒11行:“调源三峡涌春潮”,底本为“词源”。
7.320页,倒5行:“林景分明清嶂外”,底本为“林影”。
8.321页,3行:“二百二十里”,底本为“二百四十里”。
9.321页,7行:“入寺常迷上下界”中的“常”应为“浑”。“谁当坐肃清蛮烟”中的“肃”底本为“啸”,万历《黔记》⑥254、万历《铜仁府志》⑦129所引此诗均为“啸”。
10.321页,9行:“百文山”,底本为“百丈山”。
11.321页,13行:“岭嶂”,底本为“岑嶂”。
。府城西南。当大不两江合流中,挺然竦立,嵩数十仞。”“大不两江”底本为“大小两江”,因铜仁有大江、小江。“嵩数十仞”底本为“高数十仞”。“儒释老之像”,底本为“三像”。
13.321页,16行:“川江调、府北四十里。南兵洞。府治二十里。”“川江调”底本为“川江洞”,“南兵洞”底本为“南岳洞”。
14.321页,倒9行:“多炅异”,底本为“灵异”。“万圣磴”,底本为“万圣蹬”。
15.321页,倒1行:“郡属各司,夷汉杂居,有土人、倭佬、苗人,种类不同,习谷各尚,迄今渐被华风。”“倭佬”底本为“仡老”,“习谷”底本为“习俗”,“迄今”底本为“迨今”。
砂”。
17.322页,倒8行:“新又增至”,底本为“新丈增至”。
18.322页,倒6行:“一百一十石七斗五长”,底本为“一百一十石七斗五升”。
19.323页,3行:“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知府未鉴建为土城。”“未鉴”底本为“朱鉴”。
20.323页,5行:“参议杨讠巽努河城阳址,檄思州知府李见简重修完固。”“杨讠巽”底本为“杨亻巽”,“努河城阳址”底本为“即河城旧址”,“李见简”底本为“李允简”。
21.323页,6行:“不西曰宾阳。”底本为“小西曰宾阳。”即原铜仁府小西门。
22.323页,12行:“二十四年知府分锡重修。”“分锡”底本为“朱锡”。
23.323页,13行:“平头者可”,底本为“平头著可”。
。下同。
25.323页,倒6行:“名官祠”底本为“名宦祠”。
26.323页,倒5行:“郡人王兰损赀置造铜爵一百二十七只。”“损赀”底本为“捐赀”。
27.324页,3行:“毛毛寨关”,底本为“毛口寨关”。
28.324页,4行:“芭笼瓮梅关”,底本为“芭茏瓮梅关”。
29.324页,6行:“西门流”,底本为“西门渡”。“挂和渡”,底本为“挂扣渡”。
30.324页,14行:“亚寨营、火头目一名,不头目二名,苗民一百五十八名。”“火头目”底本为“大头目”,“不头目”底本为“小头目”,“苗民”底本为“苗兵”。
31.324页,12行:“领队手、百户五员”,底本为“领队千、百户五员”。
32.324页,13行:“苗民四十九名”,底本为“苗兵四十九名”。
33.324页,15行:“疏瑞营”,底本为“琉璃营”。
34.324页,倒8行:“伙兵五十三名”,底本为“亻夭兵”。
35.324页,倒7行:“近改厉平头哨。”“改厉”底本为“改属”。
36.324页,倒3行:“抚苗参议毕无能设立。”“毕无能”底本为“毕天能”。
37.324页,倒1行:“总兵郭成议不子等哨缓营哨移设。”“不子”底本为“石子”,“哨缓”底本为“稍缓”。
38.325页,6行:“不甲二名”,底本为“小甲二名”。小甲,“明代军队小吏。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守仁更改兵制,规定二十五人为伍,伍之首为小甲。”⑧
39.325页,7行:“寨高水营”,底本为“寨高子营”。“恩仁副使”,底本为“思仁副使”。“承蒙”,底本为“呈蒙”。
40.325页,倒11行:“一旧府治仅门内左。”“仅门”底本为“仪门”。
41.325页,倒7行:“习狱一员”,底本为“司狱一员”。
42.325页,倒3行:“蒋庆、新喻人”,底本为“新玉人”。
43.325页,倒2行:“汤显嘉”底本为“阳显嘉”。
柔性垂直防渗技术是在传统的垂直阻隔技术基础上发展形成,利用HDPE土工膜卓越的防渗性能(k≤1.0×10-12cm/s)、抗化学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与传统矿物防渗材料的高吸附性能和自愈合性能结合,形成一种很好的垂直屏障,从而对地下污染源实现有效地封堵,柔性垂直防渗系统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44.325页,倒1行:“尧卿、安兵山。”“安兵山”底本为“安岳人”。
45.326页,1行:“徐绍光”,底本为“徐绍先”。
46.326页,2行:“桂件谅”,底本为“桂伯谅”。
47.326页,3行:“叶继美、阁县人。”“阁县”底本为“闽县”。“崖嘉、任邹人。”底本为“崔嘉,任丘人。”
48.326页,9行:“王爽、临州人”,底本为“临川人”。
50.326页,15行:“焦文炳、梁城人”,底本为“滦城人”。
52.326页,18行:“王秉彝、宜客人”,底本为“宜宾”。
54.326页,22行:“洪武初为附”,底本为“归附”。
55.326页,倒11行:“校慰”底本为“校尉”。
56.326页,倒10行:“沿河,祐溪上长官。”底本为“沿河祐溪正长官”。
57.326页,倒6行:“陈亡”,底本为“阵亡”。
58.327页,2行:“沿袭至应期”,底本为“应瑚”。
59.327页,11行:“钱纯让、官玉府同知”,底本为“官至府同知”。
60.327页,13行:“卒酉”底本为“辛酉”。下“卒卯”,底本为“辛卯”。
61.327页,倒14行:“卢鑫”,底本为“卢金”。
62.327页,倒12行:“杨鑫”,底本为“杨金”。“杨光跃”,底本为“杨光耀”。
。
64.327页,倒9行:“姚羽中”,底本为“姚羽中”。
65.327页,倒8行:“杨秀吴”,底本为“杨秀昊”。“张凌谟”,底本为“张凌漠”。
66.327页,倒7行:“万迁臬”,底本为“万廷皋”。
67.328页,4行:“成化未知府”底本为“成化末知府”。
68.328页,5行:“多方经划”,底本为“经画”。
69.328页,7行:“乞休之晶”底本为“乞休之日”。
70.328页,12行:“西南内赂”,底本为“内属”。
71.328页,13行:“不孙世袭”底本为“子孙世袭”。
72.328页,16行:“平乐府让”底本为“平乐府江”。
73.328页,17行:“旌萁门曰‘请流三烈’”底本为“旌其门曰‘清流三烈’”。
道人”,底本为“鬻蓰道人”。
75.328页,倒5行:“熹欲买之”,底本为“意欲买之”。
76.328页,倒4行:“从我蓬秉走一遭。”“蓬秉”底本为“蓬莱”。
77.329页,1行:“参议聚湘建”底本为“参议蔡潮建”。
78.329页,4行:“山楼蚕丛坊”底本为“山接蚕丛坊”。
79.329页,7行:“内有古儒释道三铜象。”“铜象”底本为“铜像”。
80.329页,10行:“既济祠。治乐岸。”“乐岸”底本为“东岸”。
81.329页,13行:“废德明调长官司”底本为“废德明洞长官司”。
82.329页,17行:“云司治十里”底本为“去司治十里”。
83.329页,18行:“分孟溪堡乃其故址。”“分”底本为“今”。
84.329页,倒5行:“庚于”,底本为“庚子”。
85.329页,倒4行:“郡燕随之”底本为“群燕随之”。
86.329页,倒3行:“群雀翔集于铨槊费去”底本为“群雀翔集于枪槊弗去”。
87.329页,倒1行:“有乌文庙鸣”底本为“有鸟文庙鸣”。
88.330页,6行:“推官邓本中被房赎还”,“被房”底本为“被虏”。“知县徐文伯被虏而延”,“而延”底本为“而逃”。“土民”,底本为“士民”。
89.330页,7行:“湖贵交兵剿亡”底本为“湖贵交兵剿之”。
90.330页,8行:“杀有过于此”,底本为“未有过于此”。“曷可胜记”,底本为“纪”。
二、增字
本处所谓增字,乃底本无而点校本有。
1.322页,8行:“府属司民田五万一千三百五十六等禾老。”“等”为衍文。
2.323页,4行:“民恃之无恐。”“之”为衍文。
3.323页,5行:“苗提复叛。”“提”为衍文。
4.326页,倒15行:铜仁长官司正长官李渊,“男建成残疾”,错字且增字,底本为“男聿残疾。”
5.326页,倒1行:“洪平头,著可长官司。”“洪”为衍文,即底本为“平头著可长官司”。
6.329页,14行:“废铜人,大小两江口等处为最夷长官司”。“为”为衍文,“最夷”底本为“蛮夷”,故本处为“废铜仁大小两江口等处蛮夷长官司”。
三、减字
本处所谓减字,即底本有而点校本无。
1.320页,倒11行引郡人罗冕诗:“兔颖九天湛露”一句仅6字,中脱“濡”。据底本为“兔颖九天濡湛露”。
2.323页,1行:“一百四十八两分”,底本为“一百四十八两八分”。
3.323页,7行:“平头司城嘉靖间建,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守备一麟衤甫葺。”据底本为守备“王一麟”。
4.323页,倒10行:“知府萧鼎”,中脱一“和”字,据底本为“萧和鼎”。
5.323页,倒7行:“旧址建”,底本为“旧址鼎建”。
6.323页,倒4行:“又一段计四五升”,据底本为“又一段计种四斗五升”,脱“种”及“斗”字。
7.324页,6行:“抱渡”底本为“琴抱渡”,脱一“琴”字。
8.325页,12行:“铺陈银十一两”,底本为“铺陈银一十一两”。
9.325页,14行:“马银二百四十两三钱”,底本为“二百四十九两三钱”。
11.326页,倒15行:“二十六,因漏苗情问铁岭卫军。”“二十六”后脱一“年”字,据底本为“二十六年”。
12.326页,倒2行:“三世孙兴祖”后脱33字,据底本为“三世孙兴祖洪武初归附,改思南宣慰司随司办事。永乐十一年设府,改本司副长官。沿袭至荣恩。”
13.328页,11行:“警多智”,“警”后脱一“敏”字,据底本为“警敏多智”。
14.328页,倒11行:“蒙院道匾以‘孀居苦节’”,底本为“节蒙院道匾以‘孀居苦节’”,前脱一“节”字。
15.329页,倒11行:“废扌容木厄子坪长官司”据底本为“废榕溪栀子坪长官司”,错字且脱一“溪”字。
四、异体字未校出
本处所谓异体字未校出,指底本为异体字,甚或已明文废除,均应改为通行正体字,而点校本仍旧。
”为“俯”已废除之异体字,未校出;且“徙”应为“徒”,故本句应为“徒倚云端俯城市”。
2.320页,倒3行:“雪乳冷冷湿翠衣,水晶珠箔府生辉;清流漱玉岩边出,足练横定树抄飞。川谷草腥玄唐过,石潭云净毒龙归。”“足”底本为“疋”,即“匹”之已废除异体字。且有错字:“府生辉”底本为“夜生辉”;“横定”底本为“横空”;“树抄飞”底本为“树杪飞”,杪,树枝的细梢;“玄唐”底本为“玄鹿”。
3.322页,8行:“府属司民田五万一千三百五十六等禾老。”“禾老”为一字而非两字,应为“亩”⑨。
”,据台湾“教育部”异体字字典,此字为“鼎”之异体。且王汗吾、彭忠德之《海内孤本明万历〈汉阳府志〉点校心得》一文中有专门论述⑩。
”为“游”之已废除异体,未改。下同。
”为“岩”之已废除异体,未改。
7.328页,5行:“且请停扌采金谭”,“扌采”为“采”之已废除异体。且“金谭”不通,疑为“金课”。
五、繁体字未改为通行正体字
本书既以简体字出版,则底本之繁体字应全部转换为通行简体字,若仍繁体字,虽不能算错,但点校整理之意谓何?故仍有必要指出。
1.320页,倒8行:“酾酒临江坐夕熏”,“酾”为“酾”之繁体,未改。
2.321页,倒1行:“洒然变异”,“洒”为“洒”之繁体,未改。
3.324页,16行:“虾公溪营”,“虾”为“虾”之繁体,未改。
六、底本之误应校未校
本处所谓之应校未校,是指底本有误而点校本一仍其旧,没有校正。
1.319页,倒3行:“元置铜仁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据《明史·志第二十二·地理七》、万历《黔记》⑥171、万历《铜仁府志》⑦103,均为“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方改为铜仁长官司。未校出。
2.320页,倒11行:铜仁十景之“山中楼阁”,应为“中山楼阁”。据后之参议张克家咏此景诗:“坐笑东山百尺楼”,“东山”即“中山”。据万历《铜仁府志》:“府治东有山曰东山,嵯峨峭拔,为郡巨镇。知府李资坤拓新城,山在城中,更名中山。”⑦129未校出。
隐侯。”此处底本为“永”,点校者未校出并改正为“咏”。
4.325页,14行:“铺陈三两八钱八分零”,上下文均记载为“铺陈银”,另据万历《黔记》本处亦有“银”字⑥489。可知底本“铺陈”后脱一“银”字,应为“铺陈银”,未校出。
5.325页,倒11行:“知府萧和建”,底本“萧和”后脱一“鼎”字,应为“萧和鼎”,点校本未校出补入。
6.326页,5行:“铜安人”,底本讹,应为“同安”。
7.326页,倒3行:乌罗司正长官“三世孙,洪武初年归附”,底本为“三世孙雄”。又据万历《铜仁府志·秩官志》载:乌罗长官司正长官“杨世雄,元授忠翊校尉,乌罗司正长官,国初归附,仍授本司正长官。”⑦160万历《铜仁府志·人物志》载:“杨世雄,乌罗人,元授忠翊校尉、乌罗长官。洪武初内附,嘉其忠勤,仍世其官。”⑦211故此处底本还脱一“雄”字,点校本未校出。
七、标点错误
本处之所谓标点错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破句,即同一名词或同一句话中间断开;一种是应断未断。
1.319页,倒3行:“元置铜仁,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点校者以为句中有“等”字,表复数,故从中断开,实则应为“元置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本书其他部分的类似名称,如“省溪、坝场等处蛮夷长官司”、“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乌罗、龙于等处长官司”、“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均有同样错误。应分别为“省溪坝场等处蛮夷长官司”、“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乌罗龙于等处长官司”、“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
2.321页,倒15行:“小江府西北”,应为“小江,府西北”。铜仁有大小两江,小江位于铜仁府西北。
3.321页,倒7行:“乜江、司南北,纳乌罗、洋溪二水。”应为:“乜江,司南,北纳乌江、洋溪二水。”
4.321页,倒2行:“郡居辰常,上游舟楫往来,商贾互集,渐比中州。”应为:“郡居辰常上游,舟楫往来,商贾互集,渐比中州。”因铜仁在辰州、常德上游故。
5.323页,倒5-4行:“学田。罗田冲、滥泥冲田四十二亩:二分计种三石五斗,万历十六年知府林大黼置上地。野萧家寨田:一段计种三斗五升;又一段计种四斗五升;又一段计种三斗六升。”语义不通,量词不一,前为“二分”,后如何又为“一段”?故应为:“学田。罗田冲、滥泥冲田四十二亩二分,计种三石五斗。万历十六年知府林大黼置上地野、萧家寨田:一段计种三斗五升;又一段计种四斗五升;又一段计种三斗六升。”
6.326页,倒15-13行:铜仁长官司“正长官李渊思南宣慰司头目,洪武初归附,袭正长官。男聿残疾,次庶出男祖述借袭,二十六年,因漏苗情问铁岭卫军。该三世孙俨袭,因幼,三十五年述男隐告袭。传四代,取思、南夫、子霸、承祖。过铜生永授、隆庆三年袭。”
据万历《铜仁府志》铜仁长官司沿袭:
李渊,原铜人长官司长官,洪武中随宣慰司纳土归附,仍授本司正长官。有传,《通志》入乡贤;
李祖述,李渊次子,洪武中任;
李仪,祖述子,永乐中任。草创之初,里图颇多,民苦差繁,奏请减额,利赖至今。历官五十年,人颂其德;
李温,仪子,景泰中任;
李椿,温子,成化中任;
李廷臣,椿子,嘉靖初任,无嗣;
李永授,父承祖以同枝继,未袭,至隆庆中永授承袭,万历二十三年以罪废,改土设县,子以谦世袭本县土主簿⑦157。
据万历《贵州通志》、万历《黔记》记载,洪武三十五年铜仁司正长官为李隐,但万历《铜仁府志》则记为李仪。据三书均有之阴子淑《铜仁府圣像记》中记载的铜仁府长官:“正统末,长官李仪再塑夫子像。天顺七年,李温乃易以铜。成化初,李椿继之,重建殿宇,扁以旧名。”⑦173可见万历《铜仁府志》记载为是,应为“李仪”。
既然万历《铜仁府志》记载为是,则《贵州通志·万历志》点校本:“三十五年述男隐告袭。传四代,取思、南夫、子霸、承祖。过铜生永授。”之以“取思、南夫、子霸、承祖”为四代铜仁府正长官的名字,就是错误的了。点校者之错,一错将底本的“坝(坝)”误认为“霸”,二错在不识“思南夫子坝”乃一地名。因此,本段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7.328页,2行:“阳显 嘉成化间知府。”阳显嘉为人名,故应为“阳显嘉 成化间知府。”
8.328页,11行:“杨政 德元为长官。”杨政德为人名,故应为“杨政德 元为长官。”
八、其他错误
1.319页,倒4行:“垂拱二年(公元742年)”,应为公元686年。
2.320页,9行:校勘序号②应为序号③。倒3行,序号③应为序号④。
3.330页,10行,“内《恩典》、《孝义》、《隐逸》、《迁谪》、流寓无入”,“流寓”应如前加书名号,即《流寓》。
结语
古籍之点校整理,最见学人功底。绝非有人认为的点校不过是将繁体竖排换为简体横排,加以现代标点,有何难处?其中字迹模糊,异体字、俗体字之变化多端,难之矣;即或文字明白无误,但如何断句标点,避免望文生义,又是一难;而运用本校、他校诸法,以正底本之误,更是费尽点校者之心血、考验点校者之才学识。有此诸难,故而黄富源先生点校此书,洋洋八十万字,其中艰难辛苦,笔者心有戚戚焉。至于点校本的各种错误,笔者以为坚持一个原则便可避免绝大部分,即:错误必是对原文没有真正弄懂。若真正弄清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的意思,诸错字、增字、脱字、应校未校、标点错误等问题,应可避免。
注释:
①[明]王耒贤,许一德.贵州通志·万历志[M].黄富源,点校.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②参考之底本,是199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之《万历<贵州通志>》。该版影印自日本尊经阁所藏之“宇内唯一”版本,故推定与黄富源先生点校所用之底本完全一致,可作校正点校本错误的底本。
③引用原文未注明出处者,均出自黄富源点校之《贵州通志·万历志》;引文前面的页数及行数,均指点校本的;错误之处及校正之处的下划线,均是笔者标出,以便阅读。下同。
④见本文第六部分第3小点。
⑤范之麟.全宋词典故辞典·上[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6:96.
⑥郭子章.黔记[M]//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
⑦陈以跃.万历《铜仁府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⑧王者悦.中国古代军事大辞典[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1:33.
⑨据台湾“教育部”异体字字典:《金石文字辨异·上声·语韵·褚字》引《唐褚亮碑》:“案褚字左从禾右从老,此不通六书者所作也。”见:http://dict2.variants.moe.edu.tw/variants/.
⑩王汗吾,彭忠德.海内孤本明万历《汉阳府志》点校心得[J].中国地方志,2010(1):59.
Collation and Discussion of Guizhou Chorography(Wanli Zhi)
——A Case Study of Tongren Fu
HUANG Shang-wen1,2
(1.HistoryDepartmentofXiamenUniversity,Xiamen,Fujian361005;2.TongrenUniversity,Tongren,Guizhou554300)
Abstract:The publication of the version of collation of Guizhou Chorography(Wanli Zhi)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the coll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in Guizhou academic circle,but there are many mistakes in it.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Ton,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mistakes of the version of collation mainly lies in the use of wrong words,adding words,missing words,double characters and traditional characters,which have not been corrected.Besides,in the original version,punctuation and other forms also have mistakes.
Key words:Guizhou Chorography(Wanli Zhi);Tongren Fu;collation and discussion
作者简介:黄尚文,1981年生,男,湖南安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基金项目: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万历《铜仁府志》与明代黔东历史研究”(13GH030)。
收稿日期:2015-10-27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5)01-0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