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成因

2016-02-25 17:24舒荟萃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微时代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舒荟萃(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承德 067000)



浅议“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成因

舒荟萃(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承德 067000)

摘 要:以微博、微信、微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给以极强的传播能量和社会影响力,带领人们走入一个信息传媒的“微时代”。“微传播”在满足大学生对信息渴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造成一定的冲击。本人就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39

一、“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1.“微时代”传播方式对传统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造成一定的冲击。新媒体平台的出现,网络、手机聊天工具如网络BBS、博客、播客、微博、飞信、微信带来的微传播具有数字化、高速化、海量化、全球化、交互性等特点,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接受与传播信息的不同途径,提供给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视角,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新媒体满足大学生追求简洁和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也在用它独特的优势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催生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的同时,也在催生大学生价值观的摇摆。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状况正处在不确定的时期,受心理、知识储备和阅历的局限,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各种思潮缺乏鉴别力和批判性思考,动摇了他们的基本诚信的同时,也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产生动摇,出现了价值认知的偏差。

2.复杂的微传播环境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未进校门就已经接触到了多元文化,不满足于主流声音对现实社会、对人生态度给予的结论,也不满足于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文化基因,但理性的缺乏又使他们极易陷入感觉的迷宫,导致其价值观的波动和变化,部分大学生呈现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割裂[1]。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又使他们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理论和现实,他们既强烈的要求公平和美好,用苛刻的标准对待身边的不公正,又缺乏生活经验、缺乏文化自觉、甚至是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和诚信,更谈不上担当和奉献精神,表现出认知和行为的割裂。

3.网络对社会不公和极端事件的曝光,加剧了大学生的对社会的不信任。同八十年代大学生中读书热、成才热、讲求奉献、淡泊名利相对比,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当代的大学生政治冷漠,不再关心国家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专心于自身的发展和对某些利益的盲目追求。事实上,他们努力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体会、用自己的头脑判断,他们对待国家,对待党的看法已经与前人有极大的不同。比如,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我们国家面临的复杂的政治、经济局势缺乏全面、理性的认识,对贫富差距加大,法治的不透明、教育的不公平等现象,表现出不冷静、不客观,没有耐心和焦躁,对待改革中的阵痛,缺乏全局的观念,对不尽人意的方面态度很强烈,尤其是一些关系到自身的问题,表现得尤为强烈。

二、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1.“微时代”的传播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微时代”以信息微小简短、低成本低投入,切合年青人求新求变、追求热点时尚、个性的张扬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欢。很多的组织受到商业利益驱使,以无底线的方式利用现代媒体为自己谋取利益,以庸俗化、低级化的节目赚取大学生的“眼球”,部分网络传媒倡导传播的自由化,在诱使大学生利益化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无暇分辨或者无力分辨,即被嘈杂的声音裹挟着,减弱了奋进的动力,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与此相对应,“大水漫灌”“简单说教”“居高临下”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形式陈旧、吸引力下降原因,大学生同时受到来自于现实生活、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等不良信息的侵蚀,道德力、公信力、诚信度等都受到威胁并下降。

2.学校反应机制的迟缓给微传播更多空间。学校教育的僵化与微传播的迅猛形成对比。大学机构设置的稳定性,决策层级过多,信息链过长,导致学校管理呈现很强的行政化特点,表现出决策迟缓、应对乏力,不能勇立潮头、乘势而上,尤其是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没有从形式上到内容上真正利用,客观上给微传播更多空间。担负有思想教育职责的学校各党、团、学生管理部门,忙于按照规定完成学校各种考核检查,搞活动在乎的是形式本身,没有从学生成长的困惑出发,放下身段扎扎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谈不上达到教育的效果。教师忙于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知识传授,忙于各种考核、忙于写论文评职称,对教学改革和创新动力不足,忽略了如何从学生关心政治的视角来引导学生对价值观渴求。学校从上到下的应付一点点,传递到学生身上,就使得结构完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条化、空洞化,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唯独没有放在心上的状况。

3.微传播加剧了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催生大学生道德冷漠和精神“缺钙”。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来,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率,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一切向钱看”,缺乏精神追求,造就物质“巨人”的同时,也造就了道德“侏儒”,比如地震中令人不齿的“范跑跑”,让人心痛的“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争论,在刺痛我们神经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判断[2]。面对社会日益增多的社会道德问题和现象,大学生群体对高尚道德理念的关怀和追求也在下降,这也必然多层面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比如,对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带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的艰辛努力、对目前我们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反对腐败的举措持观望的态度,对我们的民族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的怀疑或者调侃,使我们的民族英雄走下神坛,这正是目前“精神缺钙”的表现。同学们盲目的追新求热,甚至个别同学认为谈中国传统文化不时尚,对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和精粹视而不见,表露出文化的不自信和否定,影响着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价值判断。微传播以它的进入低门槛和传播的广泛性,加剧了多元文化造成的价值冲击。

参考文献:

[1]张劲楠.论微博与大学生信仰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胡文渊.微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新途径探讨[J],内江科技:科学管理,2014(6)

作者简介:

舒荟萃(1981—)女,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微时代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