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阳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国际事业部,黑龙江大庆163411)
HFY油田SW-1井套管内卡钻事故处理探讨
马向阳*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国际事业部,黑龙江大庆163411)
SW-1是HFY油田的一口生产井,主力油层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储层裂缝发育且易漏,该井∅215.9mm井眼钻进入主力油层后,发生漏失。现场没有及时堵漏处理,提高地层承压能力,而是继续钻进,致使更多油气层暴露出来,地层内伴生气体和原油大量侵入井筒内部,全烃含量一直维持在7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过程中没有执行节流循环除气、堵漏和压井作业,而强行起钻。当起至2192m时,由于井筒内侵入的油气与岩屑胶结,导致套管内钻具卡死。通过爆炸松扣、倒扣、套铣和打捞等措施,将落鱼顶部深度控制在9-5/8″套管鞋以下25m,打水泥塞封固落鱼,重新侧钻8-1/2″井眼。由于该井出现井漏和油气侵后处理措施不当,最终导致了恶性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深入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和处理经过,为预防与处理此类事故提供借鉴,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钻井施工;井漏;油气侵;套管内卡钻;事故处理
HFY油田地层以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为主,上部地层为大段泥岩和砂泥岩;中部井段为异常高压盐膏层,地层压力系数高达2.0;下部地层主要为石灰岩。目前HFY油田井身结构大多是四开井。
SW-1井是1口四开四段制直井,设计井深3965m,发生事故时的井深3180m。三开井段∅244mm技术套管下深2006.5m,封固高压盐膏层。四开∅215.9mm井眼进入主力油层Mishrif-c,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储层裂缝发育且易漏,且伴随油气侵发生,钻井液密度为1.26g/cm3,粘度为65s。
该井四开钻进入主力油层开始漏失,漏速3~5m3/h,到井深3070m,发生溢流,立即通知监督,现场监督要求继续钻进。期间发生气侵,总烃含量最高达100%,循环除气钻进至3180m,泥浆比重为1.26g/cm3、粘度为65s,发现气测值持续升高至83%,继续通过高架管线循环除气,但气测值始终在70%左右,钻井液入口密度为1.26g/cm3,出口密度降至1.10g/cm3。开始循环除气时,没有通过节流管线循环除气,导致溢流量加大,发生井涌后,监督同意关封井器,通过节流管汇循环除气;观察套压为360psi、立压为0psi。在未能控制住气侵情况下,现场强行起钻。在起钻过程中先后2次发生井涌,大量油气混合物涌出钻台面。关井后从压井管线打入1.30g/cm3钻井液13m3到环空,套压降至0psi,开封井器继续起钻发现钻具卡死,钻头位置2192m。上下活动钻具尝试解卡,随钻震击器震击多次后失效,解卡不成功。
(1)套管内卡钻、不能建立循环。起钻过程中2次井涌,井口喷出物为油层伴生气及原油的混合物,由于关井后压井,井内钻具长时间静止,原油与岩屑胶结,将套管环空堵死,导致卡钻。环空被堵死,多次尝试不能建立循环(井口无返出),随钻震击器不工作。
(2)不能在技套内开窗侧钻。测的卡点位置2003m,∅244mm技术套管鞋2006.5m,在套管内被卡死。该层技术套管封固高压盐膏层,直接实施开窗侧钻工艺复杂,需重新下技套封固高压层。因此,决定将落鱼顶部位置控制在技术套管鞋25m以下,在∅215.9mm井眼重新侧钻。
(3)套管内打捞工具受限。由于钻具与套管之间环空间隙小,不宜采用卡瓦打捞筒进行打捞,主要采用打捞矛和钻具对扣后爆炸松扣进行打捞。
根据测的卡点位置(2003m在技术套管内),经过分析研究,决定采用爆炸松扣分段解卡的措施。
4.1爆炸松扣、倒扣
第一、二次分别在1993.63m和1965.48m爆炸松扣后,钻具均可以小扭矩转动但是上提钻具遇卡;
第三次在1899.86m爆炸松扣,倒转顶驱发现扭矩持续增加,上提至200t,活动钻具解卡,起出一柱钻具,循环发现泥浆漏速10m3/h;继续循环,原油从喇叭口涌出,返出原油51m3;打堵漏泥浆20m3,从环空替60m3泥浆;准备在下部钻具爆炸松扣,故下放钻具对扣;
第四次在1928m爆炸松扣,活动钻具解卡(挤5m3泥浆验证钻头水眼通畅)。下对扣钻具组合至1927.6m探到鱼顶,对扣成功后用打捞震击器下击钻具1h,上击1h,未解卡,测卡点在2002.67m;
第五次在2002.67m爆炸松扣,钻具可以转动但不能提出,开泵憋压至900psi井口无返出;
第六次在1973.11m爆炸松扣,开顶驱50r/min,扭矩5~10kN·m倒划眼至1969.14m,钻具解卡。
4.2套铣、打捞
为了保证在∅215.9mm井眼侧钻,要求鱼顶深度在∅244mm技术套管鞋2006.5m以下20m,故采取套铣打捞作业。套铣钻具组合:∅212.7mm旋转套管铣鞋×0.76m+∅206mm洗管。下套铣钻具组合至鱼顶。
第一次套铣1931~1968m:
卡瓦打捞矛钻具组合:∅71mm打捞矛(内径60mm)×0.8m+∅158mm开式下击器×5.61m+∅158mm打捞震击器×9.21m+∅158mm钻铤×28.10m+∅127mm加重钻杆×168.92m+∅127mm加重钻杆。下威德福打捞矛至鱼顶,下压3t。捞到落鱼悬重增加2t;捞出1个加重钻杆公接箍+4根5″加重钻杆(长度37.50m)。此时鱼顶深度1974.78m。
第二次套铣1974~2003m:
下原钻具对扣,施加反扭矩25kN·m,爆炸松扣捞获落鱼1根5″加重钻杆。此时鱼顶深度1984.38m。
第三次套铣(1984~2030.9m):
期间由于井下油气从钻具水眼上窜至卡点,出现气侵,提高井内钻井液密度至1.45g/cm3。
下打捞钻具组合对扣,活动钻具未能解卡,测得卡点为2031m。2次爆炸松扣,上提钻具发现钻具增加5t,捞获落鱼47.02m。此时鱼顶深度2031.40m。
最终鱼头在套管鞋以下24.90m,满足打水泥塞侧钻要求。
4.3打水泥塞、侧钻
下∅88.9mm钻杆×143.23m+接头×0.51m+∅127mm钻杆至2031.4m,探得鱼头,上提0.5m坐卡瓦。
在2030.9m打水泥塞,下钻扫塞至2008.5m。下侧钻钻具组合,开始侧钻。
由于该井出现井漏和油气侵后处理措施不当,最终导致了卡钻、井涌事故,共损失时间27.58d,报废钻杆24根。
(1)本井钻井液设计密度低。由于该井周边没有经过开采开发,地层原始压力大,油气层活跃、连通性好,设计钻井液密度偏低。
(2)本井主力油层岩性为石灰岩裂缝发育,极易漏失;发生井漏后,没有及时进行堵漏处理,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为后续压井做准备。
(3)发生油气侵以后没有及时节流循环除气,而敞开井口循环除气,导致井底压力逐渐减小,油气侵量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井涌发生。因此,一旦在施工中发生气侵,必须要节流循环除气,严禁敞口不经过液气分离器循环。
(4)发生井漏和油气侵后,没有处理又继续钻进100多米,致使更多油气层暴露,油气侵量增大,全烃含量一直维持在70%以上。
(5)钻具在井底没有处理完井漏和油气侵等复杂情况而强行起钻,导致复杂处理难度加大。起钻至2192m时发生油气侵与岩屑胶结在环空,最终造成钻具卡钻事故。
[1]蒋希文,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冉津津,邱流湘,等.解卡打捞定点倒扣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6).
[3]刘琮洁,周祥易,等.管柱卡点计算公式及应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4).
[4]《钻井手册》编写组.钻井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5]周全兴,钻采工具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TE28
A
1004-5716(2016)04-0035-02
2016-01-28
2016-01-28
马向阳(1981-),男(汉族),陕西渭南人,工程师,现从事生产运行和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