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6-02-25 17:38黄燕梅
西部皮革 2016年2期
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

黄燕梅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的几点思考

黄燕梅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自碳金融兴起以来,全球碳金融市场已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碳金融交易也日益活跃。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对碳金融业务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碳金融领域的参与程度较低,业务相对单一,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和总结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商业银行更好地为低碳经济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1碳金融的定义与功能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主要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一是作为“目标公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二是作为“落实公约”的《京都议定书》。目前,国际金融界对碳金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全球唯一的环境金融杂志界定:碳金融为“与气候变化问题相关的金融问题”;综上,可以把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金融政策和市场活动称为“碳金融”。碳金融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证书、“绿色”投资、碳排放市场等内容。碳金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包含了市场、机构、产品等要素,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灾害管理三重目标的低成本途径,是低碳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碳金融的功能就在于,通过利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进行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碳基金以及相关金融咨询服务等金融市场工具和金融服务转移环境风险,实现优化环境目标,做到降低金融风险、增加社会效益。

自2005年2月16日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已经成为了低碳化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构建完善的碳金融体系也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支柱。同时,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低碳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期内将得到巨大的发展,低碳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发展模式,在其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的主要市场调节力量,在低碳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

2.1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成效

2.1.1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为碳金融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兴业银行于2006年5月17日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成为了首家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展能效项目贷款业务的国内银行。在一期合作中,国际金融公司向兴业银行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兴业银行最高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为整个项目提供技术援助。截止2007年底,兴业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达到38笔,金额达6.63亿元,远远超过了双方一期的合作额度。于是,双方很快启动了二期合作。在二期合作中,国际金融公司将损失分担提高到1亿美元,以支持兴业银行发放15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

截至2013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4.9万亿元。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势头良好,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效果突出,所发挥的杠杆作用十分明显,为环保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2为碳交易提供中介和投资服务

2009年7月在陕西两个合计装机容量近7千万瓦的水力发电中,浦发银行作为独家财务顾问,为项目业主成功引进清洁发展机制(CDM),并争取到具有竞争力的交易价格,核证减排量(CER)买卖方已成功签署《减排量购买协议》,预计将为项目业主带来每年至少约160万欧元的售碳收入。2010年3月,中国银行为浙江省的鹰鹏化工有限公司办理了金额为298万美元的CDM项目碳交易融资业务,并落实不低于298万元的掉期协议,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为企业规避了美元远期汇率风险。

2.2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缺陷

国内商业银行在碳金融方面积极尝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CDM 和“碳金融”传入我国的时间有限,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的认识和掌握都很不够,碳金融业务发展较为落后,仍处于初步试水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

2.2.1业务模式单一,且缺乏相应的产品创新;

尽管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争相试水碳金融业务,但是并没有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其中,开展的业务模式也相对单一,对利润更加丰厚的碳交易二级市场领域涉及非常少。其中,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主要停留在“绿色信贷”的浅层次上,仅有少量的低碳理财产品出台,而且低碳理财业务还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业务范围很窄,仅仅局限于推出面向个人的理财产品,而潜力巨大的面向企业的财务顾问服务还没有发展起来。产品的数目相当有限,各种产品名称相近,内涵相似,相似度比较大。碳交易中介服务仅限于CDM项目中介,碳指标交易、碳期权、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则基本没有涉及。

2.2.2直接针对 CDM 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

只有农业银行与企业达成了CDM项目合作意向书,民生银行推出了以CDM机制项下的CERs作为贷款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浦发银行则以独家财务顾问方式,为陕西两个水电项目成功引进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但这些产品并没有深入的介入碳减排,且远远不足。商业银行的角色仅限于撮合国内、国外买家,收取少量的手续费。碳交易平台也未开展真正的碳交易,仅开展部分自愿减排项目和CDM 项目中介。直接参与碳减排购买的银行,更多的可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市场形象。

3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因素

3.1外部因素

目前,中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形成瓶颈约束,客观上遏制了未来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同时,由于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需要大量资金、人力资源以及碳交易市场运作的制度规则,这一体系的基础环境在近期内还难以完善。

3.1.1国内碳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

一是交易体系不健全。尽管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环境类交易所相继建立,但是,目前这些交易所都还只是企业行为,主要是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代表且基于项目的交易,而不是标准化的交易合约。交易合约缺少标准化没法吸引企业加入碳金融市场,本来碳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许多企业对它认识不深,没有了解到它的巨大商机,不敢贸然介入,再加上不健全的市场机制,更加“浇灭”了企业的兴趣,造成碳金融市场的需求不足;二是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

3.1.2政策不断变化,国际碳交易规则存在不确定性。

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的形成源于《京都议定书》设定的三种灵活合作机制,而气候危机的影响是全球范围的,随着经济技术发展和各国政治博弈的变化,《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合作机制或许会被其他国际规则所取代。由于《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仅涵盖2008年至2012年,目前实施的各项制度在2012年以后是否延续,其内容是否变更,中国是否会承担部分减排义务,中国在碳金融交易中的角色如何(包括供需和定价)等都存在不确定性。此外,CERs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一直都处于调整当中,随着经济技术发展和政策意图变化,CERs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也可能发生改变。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加大了碳金融业务的政策风险,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创新碳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3.2内部因素

3.2.1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认识不足。碳金融在国外兴起时间还不长,传入我国国内更短,在目前的起步阶段我国很多银行从业人员对碳金融的了解还不深入,对CDM项目的审批、运作模式、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也不熟悉,缺乏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而且碳金融项目的短期效益往往不尽人意,致使一些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创新的意愿不强。

3.2.2商业银行缺少专业机构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碳金融业务的有效开展需要商业银行健全相应的机构和部门,以完成碳金融的产品研究、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制定等必要的前提准备工作。而国内大多商业银行当前还缺乏专门的部门。较传统业务而言,碳金融业务对具备化工、金融、外语、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依赖比较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性人才的储备和积累还不到位。商业银行内部机构和综合性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业务的进一步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元龙,田野.碳金融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应对.中国科技投资,2009(7): 56-58.

[2]寿睿.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启示.现代商业,2010,(05)

[3]何梦,王翔.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金融经济,2011,(12)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075-02

作者简介:黄燕梅(1990.05-),性别:女,籍贯:广西贵港人,专业:区域经济学,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碳金融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度量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与特色分析
我国碳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
浅议宁夏碳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