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
从学理上洞察“两学一做”的深刻意蕴
张晓明*
当前,我们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主动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的新举措,是建立在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我们党对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三大陷阱风险”认知的基础之上的,也是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与所面临的历史考验的必然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明示: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共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做有远大追求、有战略定力、有正义感、责任感与担当意识的合格共产党员,从而在勤学善做中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中国共产党宗旨相结合中兑现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的承诺。
“两学一做”基本要求内涵党性人民性
当前,我们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主动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的新举措,是建立在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我们党对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三大陷阱风险”认知的基础之上的,也是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与所面临的历史考验的必然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明示: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共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做有远大追求、有战略定力、有正义感、责任感与担当意识的合格共产党员,从而在勤学善做中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中国共产党宗旨相结合中兑现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的承诺。
“两学一做”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延伸和深化,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以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意识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为问题意识,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政治方向、树立风清气正、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导向,以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以上率下,分类指导为基本原则,具有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内在要求、具体原则的有机整体,对于这样一个知行合一、学做统一的学习实践教育活动,我们要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夯实学理基础,吃透主旨要义,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接续转化中担当起共产党员应该担当的责任,树立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形象,履行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从而发挥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举,“两学一做”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然选择的有机统一;作为继往开来的有效之举,“两学一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深化和拓展;作为有的放矢的成功之举,“两学一做”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与明确的行为导向,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党受教育,人民得实惠,发展上台阶的指向,这样一项与时代同进步、与世情国情党情相结合、与人民共命运的学习教育,必然会在化理论为方法、化方法为德性、化德性为制度的有机衔接转化中实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目的。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而不做,等于不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我们党靠学习从过去走到今天,还要靠学习从今天走向明天。这个学不是泛泛地学,而是全面地学,全面学党章、学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党章、学党规,主要是学党的宗旨,知晓党的权利与义务,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主要是重温党的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盲目坚持,而是建立在共产主义在中国具有现实性的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现实性,取决于我们相信她会实现,我们愿意为她的到来付出努力。共产主义不仅是必然的,更是必需的,对人的发展来讲,共产主义是必需的,只有这样的社会才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从客观纯粹意义上来讲的,而是包含着我们的实践追求、我们的实践努力。诚然,对现代中国来说,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尚未成为现实,但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运动没有进行。共产主义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有现实前提产生的,共产主义在中国没有完全成为现实,并不代表中国没有共产主义因素,作为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她是一个长远目标,作为要素的共产主义,她就存在于社会主义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在进行着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就是我们现时代的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理想是远大的、美好的,同时也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的,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完全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勇前进的。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活消费资料按需分配;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升;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高境界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理想始终高于现实,而我们要通过逐步改变现实来趋近于理想。共产主义是以现实方式、现实目标实现的现实运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要了解其主要内容,更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学,因为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些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在“一个伟大梦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三个倡导”、“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贯穿这其中的政治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方法是实事求是,理论品格是与时俱进,理想追求是共产主义。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学习其矢志不渝的民族担当,无私奉献的为民担当,坚定不移的改革担当,恪尽职守的职责担当,互惠共赢的大国担当,强军兴军的治军担当,敢抓敢管的治党担当,好干部的为官担当。只有每个党员干部都意识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并且切实去履行,那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而是可以期待、能够兑现的承诺。
我们经常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成功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以及现在正在解决中国的富裕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党。我们党之所以能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以及正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裕,不是因为我们党是神,不犯错误,而是因为我们党具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具有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意愿与能力。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过去先进并不代表现在先进,现在先进并不代表永远先进;过去拥有并不代表现在拥有,现在拥有并不代表永远拥有。我们党前瞻性地、未雨绸缪地认识到,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自己所面临的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面临着塔西佗陷阱①、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②等三大风险,面临着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等内在规律要求。因此,我们党明白,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大好事、办好大事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关键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真正使马克思主义诉诸实践,必须化理论为方法、化方法为德性、化德性为制度,必须善于学习、敢于学习、乐于学习,并且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学与做有机结合起来。“两学一做”旨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但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而且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觉悟。在中国,不是离开人民性、人性增强党性,而是在尊重人民性、人性的基础上坚持党性,也就是说,在中国,党性与人民性、党性与人性是统一的,究其原因,在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与坚持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党,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通过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做自然的主人、做社会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的历史。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党性,就是最大限度地坚持人民性,就是真正地坚持人性。
讲党性,就是讲和谐、讲团结,但是这个和谐、团结不是无原则,而是具有原则性的团结与和谐。坚持党性,就要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就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就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增强党性修养,它是一个不断趋近、永无止境的过程,党性教育、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党性要求是不一样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讲党性,就是讲阶级性,就是讲服从,强调一致性、统一性;在和平发展年代,讲党性,就是讲发展、讲和平。党性是个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是集体与个体的统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共产党员要有个性,但并不能只有个性,还要有共性,要有自己的主见,这个主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是为了千千万万个现实的人。此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党性,就是讲阶级性,讲阶级性不是要搞阶级斗争,不是要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而是要有阶级意识、阶级观念,不能丢掉阶级分析这个有力的工具与武器。讲党性,就是讲最大公约数,就是讲认同,讲政治认同、组织认同,就是个人服从组织、地方服从中央,就是算总账、看长远。讲党性,就是讲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对理想忠诚、对信念忠诚,而不是对某个人、某个派忠诚;讲党性,就是讲实事求是,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党性,就是讲原则,党性不是唯一、不是一切,在讲原则的同时,也要讲灵活性,这个灵活性是大原则下的灵活性,也就是讲策略,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坚持策略的灵活性;讲党性,要讲中心、讲核心,中心、核心是主导,并不是唯一。此外,讲党性,既要讲平衡,又要讲动力;既要讲发展、改革,又要讲稳定;既要讲政治,又要讲经济。党性既有主导性包容,又有整合性包容,是讲全面中的重点,具体到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具体到我们的社会,都具有主导性包容,讲到我们的指导思想,也就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讲党性,就是坚持以德为先,而最大的德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性修养需要锤炼,需要自觉提升,需要共产党员主动充电,自觉反思,认真领悟。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就是立场问题,就是为了谁、代表谁的问题,也就是要清楚自己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讲党性,就是要做到大公无私,先己后人,就是讲奉献,讲牺牲,讲大局,讲政治,看长远。增强党性,离不开过严格的党内生活,过党内组织生活,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党内民主生活,进行协商民主。也就是要有组织性,体现民主,也可以说,党性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主体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这里的初心,讲的是思想认识,前进讲的是行动实践。初心指导前进,前进践行初心。初心关键在于不忘却,前进关键在于不停止。不忘初心,不停前进,就是真学与真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指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初心,扛起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初心,寻找中华民族复兴正确道路的初心,为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初心。不忘初心,更多指的是回归,强调我们党坚持与传承,继续前进,更多强调的是我们党的发展与创新,坚持与发展,一个是不变,一个是变,坚持不忘初心为人民,继续前进再赶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动摇,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实践推向前进;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是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是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不忘初心为人民,继续前进再赶考,说到底是一种精神追求 。毛泽东曾经说,我们去赶考,要有一点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追求,当前,这种精神、这种追求就是中国精神、就是中国追求。具体来说,这种精神就是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讲坚持、讲团结、讲从容不迫和坚韧不拔;这种精神,就是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讲专业、讲敬业、讲志业;这种精神,就是弘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精神,就是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要经常追问“什么是一个合格党员对我们党组织的贡献”?要经常反思“我们加入党组织的理由是什么”?要时刻审视“自己所言所行是否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也就是通过“两学一做”激活共产党员的初心,努力做到“四讲四有”,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赶考精神,就是要赶上时代,赶上时代对我们党的新要求,赶上人民对我们党的新期待,赶上中华民族对我们党的新期望,就是坚守共产党员的本分,就是要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也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从而在倡导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统一、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统一、外在要求与内在追求相统一中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完成我们既定的任务。
注释:
①“塔西佗陷阱”, 源自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一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定律之一,即“塔西佗陷阱”。
②“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大多以战争告终。
〔责任编辑:李爱民〕
张晓明,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D262.3
A
1671-4741(2016)04-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