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一般高校“体艺结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①

2016-02-25 08:58宋迎东江琴郑亚琳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体艺课外活动课程体系

宋迎东 江琴 郑亚琳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3)

素质教育背景下一般高校“体艺结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①

宋迎东 江琴 郑亚琳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3)

体育和艺术皆有教育的价值,将两者结合作用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具有较好的协同价值。应当更新理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实现课堂内外以及校内外一体化,拓展教学时空,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实现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两者价值的最大化。

素质 体育 艺术 课程“体艺结合”

体育和艺术都有教育的价值,两者协同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艺结合”教育可以完善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思维结构、人格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美育是艺术教育,是精神教育,是情感教育更是人格教育。体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更能促进其他“四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体艺结合”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然、和谐的发展,美善合一。“体艺结合”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对学生的体育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1 一般高校“体艺结合”教育的一般现状

1.1 机构设置

目前,在“体艺结合”教育的机构设置方面,大多数高校还没有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有的只是隶属或挂靠在别的教学机构下面,这使得教学管理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还有职称晋升、工作量核算、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制约,阻碍了大学公共体育、艺术教育的发展。

图1 “体艺结合”课程结构体系

1.2 师资状况

一般高校普遍存在体育、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尤其是艺术教育教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有明确规定:“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96%。”很多高校达不到这一要求。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体育、艺术公共课教师高学历、高职称的艺术教师比较缺乏。

1.3 教学设施条件

近年,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高校的公共艺术、体育教育教学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仍然难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还有学生的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场所也比较缺乏。

1.4 教学内容、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艺结合”教育教学的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调、陈旧,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们喜欢艺术而不喜欢上艺术课、喜欢体育而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1.5 科学研究

虽然近些年高校的“体艺结合”教育在科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还比较薄弱,研究的内容重复性强、原创性不够,应用性研究占主要,许多还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上,层次性不高。

1.6 对“体艺结合”教育认知、理念

大学生多数缺乏对公共体育、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没有很好地认识到体育、艺术的价值,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他们仅仅知道公共艺术教育对自身的艺术素质、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不知道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质以及提升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1.7 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协同度

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体育和艺术教育分属两大不同的科系,缺乏一定的协同、配合。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只重视动作讲解和规范,而不会有意识地在体育课程中渗入艺术元素,不利于更好地发挥体育和艺术的教育价值。

2 “体艺结合”课程体系设置理念

2.1 更新理念,强化意识

体育提供艺术素材,艺术丰富和发展体育,在艺术教学的同时注意融入体育元素,增设体育艺术类课程,如体育舞蹈、健美操等,积极编写体育艺术类课程教材,高度重视体育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探索体艺结合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2.2 拓展时空,内外一体

由于受传统学校教育课程观影响,课程的实施和研究主要集中于课堂,而对课外活动课程的关注不够,更没有很好地实施。因此,必须要更新观念,建立整体的大课程思想,打破体育与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割裂的教学格局,拓展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课内外一体,校内外一体。

3 高校“体艺结合”课程结构体系构建

3.1 “体艺结合”教育课堂教学结构体系构建

结合一般高校“体艺结合”教育的现状,依据课程目标任务、学生的身心特点等状况,高校的体育与艺术应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践课为主体的课堂课程结构体系,衔接课堂内外,使其实现一体化,拓展教学时空,见表1。

表1 高校“体艺结合”课程结构体系与功能

3.2 “体艺结合”课程课外活动结构体系与功能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根据条件和学生的兴趣灵活多样地设置活动内容,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也较高,可以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结合体育与艺术的学科性质、特点,设置“体艺结合”课外活动课程结构体系(见表2、图1)。

表2 “体艺结合”课外活动课程结构与功能

4 结语

“体艺结合”可以很好地发挥两者的教育价值,协同作用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体艺结合”教育价值最大化的保证。课程体系的实际运行还需要良好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条件,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创造条件为发展“体艺结合”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使“体艺结合”的课程体系能有效实施,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王小舒,凌晨光.审美艺术教育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周学荣,谭明义.高校体育大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806-807.

[3]孙海涛.试谈体育美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的特点和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7,19(3):96-99.

[4]曾伟.“体艺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中的运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95-96.

[5]袁绍辉.高校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19-21.

[6]薛芳.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G807

A

2095-2813(2016)12(c)-016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163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JXJG-14-11-12)。

宋迎东(1975—),男,安徽无为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艺课外活动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江苏乡村体艺教师定向师范生从教意愿的调查研究——以江苏H高校为例*
“智雅2+1”体艺普及教育实施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中学“体艺2+1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