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对话之美 促进有效教学

2016-02-24 19:20彭小知
江西教育C 2016年1期
关键词:篇文章师生文本

彭小知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而对话教学也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重视,强调对话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改革与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在对话教学中,更加注重师生、生生以及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倡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关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平等对话,情境教学

对话教学的开展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和学生之间,更存在于学生和文本之间,但是,不论哪种对话形式,都是以平等为前提条件的。只有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之上的互动对话,才能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从而挖掘文本蕴藏的价值与内涵。所以,进行对话教学,就要改变以前传统的传授性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享,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例如在教学《最美的花束》这篇文章时,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就将课堂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搜集关于课文内容的相关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介绍,也可以是图片、视频,通过这样的搜集整理过程,让学生对世界的人种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后在课堂上请同学展示自己整理出来的成果,并且讲一讲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通过文字介绍以及视频资料,学生对世界人种已经形成了比较深的印象,这时教师适度引导:“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虽然皮肤的颜色不同,但是大家互相友爱,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诗——《最美的花束》,感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这样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对话,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交流中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互相补充又共同进步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对话教学中,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抓住文本的重点内容,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及高效。

二、个性对话,超越文本

所有的文本都是由文字符号组合而成的,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同时也是动态生成的。读者通过自己对其表意空白的补充,形成个性化的解读,这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个性对话。通过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得到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感悟,发掘文本的不同内涵,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二次创造,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

例如在教学《一枚金币》这篇文章时,在课文中父亲看见好吃懒做的儿子十分痛心,所以决定将自己的财产赠给别人,而母亲却总是放纵儿子,欺骗老人,老人为了教育儿子,三次都把金币扔到了火炉里,最后才相信了儿子通过努力挣来了一枚金币。在这篇文章的解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有的学生认为老人决定将财产送给别人是出于失望和无奈,而有的则认为是因为生气愤怒。大家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最终使学生明白了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努力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话教学,教师要参与其中,不仅仅是作为管理者,同时也是对话者。教师要精心预设关于对话的每个环节,生成问题,保证对话的空间以及自由,从而保证对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抓准对话的契机,引导对话向更广更深发展。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拓宽对话的空间。

三、凭借对话,融情明理

在小学阅读课中,有很多的对话资料,这些对话内容有很强的故事性,语言也很典型,能够很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文章非常适合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情感沟通,充分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以及道理,提升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上天的蚂蚁》这篇文章时,文中的第四段到第七段的对话,教师是这样设计引导的:由学生饰演白胡子老爷爷,而老师则饰演小蚂蚁,然后学生用充满鼓励的语调激励白胡子老爷爷试着爬上去,但是老爷爷一直不敢,这样的情境一共出现了三次。教师在饰演过程中,第一次是不断地摇头,第二次是向后退了一大步,并且连连摆手,当第三次时教师饰演的小蚂蚁就转身,快速地跑了,而且声音发颤,缩在墙角。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学生的感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巨人的形象。学生对巨人的形象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很快就把握住了文本的情感。

对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断推动对话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与教师、同学及文本对话的方法,让对话教学有效进行,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猜你喜欢
篇文章师生文本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