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泰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可以使学生在欣赏美文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阅读美文,同时也要投入自己的情感。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之中,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继而进行深度的对话。因此,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在语文课堂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强化朗读,感悟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阅读,通过阅读来感知文本,从而使自己有所收获和感悟。同时阅读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感知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教材中选取的都是一些名篇佳作,教师应该重视对这些文章的运用,引导学生朗读、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雪儿》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读,在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以及不理解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之后让学生结成小组,小组内进行课文的朗读,并且进行互评交流,在此基础上,鼓励想在班上朗读的同学,主动站起来给大家朗读,最后大家齐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阅读,同学们对于文本中蕴含的感情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腿受伤的孩子和翅膀受伤的白鸽有着共同的向往,孤独的孩子对白鸽奉献了自己的同情以及爱心,也为白鸽的痊愈而高兴,这让我们看到一个善良、纯洁的心灵,同时自己也深受感动。
人的情绪是有记忆的,这样的记忆不仅指的是思想,更重要的是指内心深处的情感,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字词句以及文本的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经验,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以及爱憎敬鄙,同时促进自身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二、走进情境,体验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更加灵动,学生更容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创造和谐氛围更加重要。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深入文本,充分体验文本的情感,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这篇文章中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首先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播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故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课文,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马上找到了朗读时情感的方向,这样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进入了学习渐浓的氛围。学生通过语言的魅力感受文本的情感,获得和谐的情感体验,奠定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展示了文本相关的图片资料,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感到自己好像也变成了文本中的人物。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画面,通过绘画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渗透了情感教育的阅读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感同身受,由此而愿意学习,同时也能从中体味学习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体验文本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能够很好地陶冶学生情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小学生感受情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
三、有效补白,升华情感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很多作者有意设置的空白点,我们称之为“留白”。这样的留白可能是一个词语,也可能是一个标点,还可能是一幅插图,甚至是文章结尾未尽之意,这是作者行文的巧妙之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些文本留白,有效引导,使之成为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平台,升华学生的情感。
例如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文中说“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一处留白。作者充分体会了大树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享受,大树将形态各异、无私奉献的大量美丽的叶子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读者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补白:看见这些美丽的叶子,你想到了什么?这棵大树,你又想到了谁?然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出自己的答案。之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班内展示,和大家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以抓住文本中的情感空白作为练笔的契机,引导学生就此进行练笔,将文中意犹未尽之处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这样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如果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生命体,那么情感就是最重要的灵魂所在,也就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是情感教育使阅读教学变得富有活力,使小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情感渗透语文课堂,为阅读教学打开一扇心门。◆(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实习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