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琳
不良资产处置眼下正成为供给侧改革亟需打通的任督二脉。随着金融业不良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现在的金融业只要一谈坏账就即刻“色变”。如何解决企业出现的临时流动性危机,解开债务死结,是实体经济提出的现实需求,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随着地方企业和银行的坏账不断显现,由坏账带来的风险亟须化解。
“速度情结”难以为继
未来,不良资产增速仍将持续上升,这无论对于金融还是实体经济来说,都是不好的事情。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去杠杆和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金融风险爆发不可避免,不良资产将持续上升。
“截至2015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7季度上升,且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0季度上升。”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6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随着经济增速从2011年的9.5%下降至2015年的7%左右,银行业利润增速就从2011年的39.3%陡然下降至2015年的2.3%,而不良贷款却从1.05万亿元上升至1.95万亿元,“这表明,‘速度情结再也难以为继,经营困难、风险加大使得银行业转型压力日益凸显”。
更可怕的是,真实的不良资产规模或许比这些能够统计出的数据更加惊人。很多“悲观”的业内人士都表示,未来这一体量会继续增加。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从实体经济到金融行业,从传统企业到创业型公司,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近十年未遇的寒潮。严重的产能过剩,已经把一些行业逼到了全行业亏损的悬崖边上,僵尸企业的比例超过15%。”包之网创始人兼CEO张洛夫向《经济》记者分析称,2016年,经济将会继续下行,并且国家政策继续处在一个去泡沫化的阶段,市场上的P2P、私募等兑付危机将继续向峰值逼近,兑付危机或将进入一个集中爆发的阶段,所以不良资产存量会继续增加。
同时,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通过对62位商业银行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升势尚未见顶,不良贷款率上升还会持续4-6个季度。
对此,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臧景范向《经济》记者介绍称,银行不良贷款整体攀升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区域性特征。“截至2015年三季度,浙江、山东等地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过千亿,内蒙古、浙江、江西、山东等地不良贷款率突破2%。从行业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虽然银行对这些行业已实施严格的名单制管理,但存量不良资产化解面临着巨大困难。”
“银行不良率确实一直处在上升阶段,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还是因为当前宏观经济面的下行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经济》记者表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称,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落后产业结构将会被淘汰,由此会产生很多产能过剩行业,“这些行业在过去往往牵涉到与当地银行的巨额信贷,会导致更多不良贷款高企的隐忧”。
AMC的黄金时代
面对不良资产增长率的飙升,银行不开心,企业不开心,但对于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却是一个黄金期。
“随着今年去产能、去库存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银行业未来还将面临较大的资产质量问题,对这类资产管理机构(AMC)的需求会增长。”曾刚表示。
组建AMC来管理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和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共同作用下,4家国务院直属的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即: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
从当前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看,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主要参与者。而在当前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上,不仅有四大AMC巨头。随着2014年银监会开始批准地方可以成立类似资产管理公司,地方纷纷筹建地方AMC,目前已经超过20家。
尽管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陆续获批,市场主体越来越多,但臧景范认为,不良资产市场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制度尚不完善。
这就给一些民间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目前来看,这个市场非常大,但是相对来讲,处置方式比较单一,2016年不良资产体量将持续攀升,类似于证券化这样的实践,虽然已经开始进行小范围内的尝试,但短时间内全国性重启的概率并不高。”在张洛夫看来,不远的未来,不良资产将逐步走上发展空间大、利润可观、投资火热的道路。
事实上,从2014年起,不少民间机构甚至是上市公司开始意识到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一旦银行因为不良资产体量的提升希望迅速把这些资产出表,那么这个市场的空间无疑很大。
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来看,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收益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取得不良资产时的折扣收益、房产等质押物价值增长收益、兼并重组等整合收益以及税收优惠收益四大部分。
不仅是上市公司,还有民间的主体,都在盯着这块市场。如果银行也因为不良资产率的提升希望把这些资产出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能够发现很多的机会,而一些投资人也看中了这些新生力量,积极布局。
“吃老本”是不行的
对于资产公司来说,经济下行是一个躲不开的挑战。
“不良‘双升趋势可能要滞后一年或者一年半”,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胡建忠向《经济》记者分析称,在经济下行期,不良资产处置有困难,不良资产的买家会减少,不良资产的价值也存在贬损可能性。
但困难总是与办法相应存在。“资产公司有全周期配置资产的功能,在经济下行期收购不良资产,通过并购重组和精细化提升的办法处置一部分不良资产,而把大部分收购的不良资产放到经济上行期去处置,从而熨平周期波动。”胡建忠说。
“重点关注其中有重组价值的,使其价值提升以后就退出,减轻成本压力。剩下的资产我们有处置机会就处置,没有处置机会使它进入经济顺周期以后再处置。”胡建忠表示,在经济下行期间,不良资产的供给会增多,不良资产的价格会下降,成本也会降低。
不良资产最大的问题是瑕疵,最大的闪光点也是瑕疵,在不同的风险偏好和不同的投资偏好的投资者手里,不良资产价值的理解和价值的实现都不一样。在胡建忠看来,没有卖不掉的东西,只有卖不掉的价格。“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欠了银行50亿贷款,假如AMC用10亿收下,用10亿的尺码来看就是好企业,进入的成本很低,这是一个优势。”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方式也将是不同的。在胡建忠看来,AMC 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打包转让变成了并购重组,发挥综合性金融的并购重组手段。“对于还有前途但目前问题很大面临破产清算的企业,AMC采取破产重整和债务重整的办法来解决;对于阶段性现金流短缺的企业,采取债务重组和股权重组的方式来解决;对于朝阳企业则采取股权投资和资产重组的办法。”
基于此,AMC可以通过对企业间的应收账款进行收购和重组,改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债权不良状况,促进流动性改善,防止企业之间的债务风险传递到银行系统中去。
同时,不良资产的处置环境已然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新时期不良资产风险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化解难度加大。不良资产已经不是简单的转卖,而是经过分类整理加工。
“要化解经济新常态下的不良资产风险,‘吃老本是不行的,需要与时俱进,创新经营理念,推动不良资产经营业务转型升级。”臧景范表示,未来不良资产的处置思路和方式都要有相应的变化。
“不良资产的形成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而且着眼于企业的低效和有重整需求的资产,能够通过多元化业务平台,提供综合性的金融解决方案。”臧景范说。
四大AMC纷纷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在从政策性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集团转变布局,谋求银行牌照。
“拿银行牌照不是为了‘办银行,而是意在通过商业银行整合集团客户资源,发挥协同优势。”臧景范表示,银行掌握了企业账户就掌握了企业的现金流,能最早感知到企业经营的变化,便于资产管理公司做好风险控制。
“互联网+”思维的渗透
民间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银行把不良资产出表的愿望比较强,不良资产的量级也比较大,政策部门也在鼓励民间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处置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民间机构是对整个行业的有益补充,有望把原有的不良资产产业进行升级。”张洛夫表示。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却是万能的。在民间不良资产市场,已经有人在对这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的形式进行探索。
“不良资产本身受到非常复杂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处置方式中,得不到非常高效、高质、专业的处置,随着经济的发展,不良资产不仅在数量上激增,同时也更具有复杂的特性。只有充分利用新的时代技术、手段才能消化掉日益增加的不良资产。”在张洛夫看来,互联网、大数据是这一时代最前沿的技术体现,互联网的信息互通、无缝连接、资源整合的理念和能力影响了整个经济领域,同时也可以被不良资产所用。
互联网的全覆盖与大数据搜集整合,可以实现不良资产持有者与处置方直接进行快速、无障碍的匹配,以及及时的洽谈、合作等。“互联网思维的免费服务与增值收益的思维模式,同样可以在不良资产处置服务中得到实现。通过不良资产综合服务平台,就可以覆盖不良资产全产业链条,让用户充分享有互联网免费红利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求得到增值服务,这必将是不良资产处置的未来必经之路。”张洛夫分析称。
尽管这些民间机构的手中并没有拿到一个“牌照”,但对于这些有“互联网+”思维光环加持的机构来说,牌照并不重要。搜赖网联合创始人贺国旺向《经济》记者表示,整个中国不良资产行业里的牌照实际上只存在于不良资产处置的中间环节,才需要有牌照。“如果拿到这个牌照可能会有好处:能够在收购环节上获得极大的方便性,可以直接从银行手上去拿不良资产,获得地域性的垄断资质,相当于不良资产在某个省级区域里面的批发商。但无论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这种全国性的牌照,还是省级资产管理公司这种地方性的牌照,对整个不良资产行业来说,未必就是一种必须的牌照。”
在贺国旺看来,要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得特别好,最主要的是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信息更加对称,很多参与主体其实对某一类信息都有很强的需求,希望大家对这些事情有一个共同的了解;二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把相关主体聚合到一块,大家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共同提高行业的效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甚至能让大部分的参与主体受益。”
但不论怎么说,“互联网+”都只能是一个工具,如何真正把不良资产处置掉才是真本事。
“不良资产情况特别复杂,有很多不良资产很难处置,需要时间、方法和手段,这不是一个技术和经验的问题。如果债务人确实没有清偿能力,那么这种不良资产就很难处置。”张洛夫表示,对于这种情况,创新营销介入的方式就很必要,要考虑如何让不良资产持有者与处置机构得到高效、高质而且免费的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必要且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如专家咨询、风险测评、定制处置等。“如果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不良资产问题,就可以在对这些资产处置之前帮助这些企业解决问题,从最早的阶段避免难以处置的不良资产的产生。”
据《经济》记者了解发现,目前在“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中,除了综合服务平台,还有一类就是催收平台。这种催收平台试图探索最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催收方式。
“对于小额债务,现在一种催收方式就是电话催收,这是有策略的,要找到最佳的时间点和话述方式。大额债务也是类似的。在催收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属地催收。”资产360创始人叶海涛向《经济》记者表示,对于这个行业来说,现在最难的是判断资产价值的能力。
那么对于这些机构来讲,他们所看见的不良资产处置的盈利来源究竟在哪里?
“不良资产的利益来源一定是资产持有者。因为在处置的过程中,被处置资产必然要被议价,无论是处置机构直接收取的佣金还是服务方的服务费,最终都是来源于该笔资产的贬值部分。”张洛夫表示,这个行业的盈利来源就是对不良风险以及价值判断的博弈。
对此,贺国旺表示,如果“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把以下3个要素配齐,那盈利模式就比较清晰了。“一是数据因素;二是信息因素;三是资金因素。”
而在叶海涛看来,催收公司是一个现金流很好的行业。“现在一些催收公司的效益是很好的,可能只有十几个人,一个月为公司带来的收入能有几十万。”
一个健康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同样需要制度的规范。“现在有3500多家催收机构,在催收领域还没有立法,呼吁一定要依法催收,让专业的人来做这件事。”张洛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