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转型期

2016-02-24 20:55谭松珩
财经天下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股灾杠杆股市

30年的高速增长让人们有了强烈的紧迫感——如果我的投资不能获得很高收益,我将会被社会甩到身后,这种紧迫感导致对股市、低等级信用债和互联网P2P、小额贷款的偏好,人们已在高风险资产上倾注了太多。

谭松珩银行投资经理,专注资产管理和宏观政策分析

不管是从金融从业人士还是普通人的角度,2015年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所呈现出来的癫狂与脆弱、暴涨与波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脆弱性甚至带到了2016年: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引发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继2008年之后,中国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而对我自己来说,身处资产管理行业,为客户管理上百亿资金,亲历市场的波诡云谲,自然是另一番体验:与2014年纯粹的股债牛市不一样,2015年投资交易的难度显然比往年更强——更别说市场走势推翻你分析框架时带来的无力感了。

不过,哪怕经历了挣扎与痛苦,能够不负客户所托、确保收益,还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结2015年的得与失,展望一下2016年,也算是一种幸运了吧。

从“疯牛病”到“资产荒”

成功预测到2014年的“股债双牛”,让我自信满满地进入2015年——经历了2014年12月的调整,债券市场无视资金面的紧张,奋力上涨,而股市则延续着2014年末的暴走——伴随股票指数走高的,还有股票交易量、新开户数和证券公司的两融余额,加上各类配资公司和私募基金的结构化产品,整个股市高杠杆的脆弱性和投机热潮已十分高涨。

回过头看,此时A股已经显示出对流动性和杠杆的极度依赖:每次证监会对两融进行监管,A股便会大跌——只是在当时,所有人都沉浸在群体步调一致的幻觉里,没有人对市场发出的警告有所反应。

而在当时,实体经济延续了2014年的疲软态势,汽车和手机等销量不断下滑,房地产去库存路漫漫——大宗商品虽然在3月政府刺激经济时有所反弹,但总体依然处于下滑趋势里。

2015年3月,政府主导对经济兜底,投机风起,高度依赖杠杆资金的股市开始从债市“吸血”,投资者也开始信心满满地从各类产品中撤资来投资股市——我们产品的募集难度变大了,所有人都在投资股市,而银行开始大规模介入股票质押融资及私募结构性产品,为投资股市的资金提供杠杆。于是,股市开启疯牛模式,直线飙升,而作为避险资产的债券则遭到了抛售——这是2015年债市面临的第一次调整。

疯牛病在5月达到高潮,又因证监会监管杠杆而梦碎,引发2015年第一次股灾——恰如1987年的美国股市,垃圾债券市场崩盘导致杠杆消失,最终引发美股闪崩那样,杠杆资金一夜消失,股市终于重回基本面——暴跌后又是暴跌,资金四下逃窜,终于回到了热钱最爱的地方——一线城市房地产。

有什么是我始料未及的?股灾之后的消费,不光是餐饮和电影,还包括房地产和汽车这类大宗消费迅速地崛起了。不光一线城市地产价格出现明显反弹,连汽车销量都走出了深V——工业的走软和服务业的走强似乎给了人们经济改革已有成效的错觉,然而我们都知道,那只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带给人们的幻觉而已。

然而股灾带来的并不止这些,实体经济的疲软、信用风险的加深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强烈预期,本身就会导致资本流出中国,而一个杠杆的、看涨的、需要资金的股市则在吸引资金留在本国——在股市失去吸引力后,资金的外逃似乎已经无法阻挡,人民银行8月11日宣布汇率中间价改革,拉开了人民币贬值的序幕。而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不断放缓,信用风险逐渐暴露,让金融机构极度谨慎,不敢放贷、不敢投资股市,只能购买低风险的债券,“资产荒”就这么产生了,过多的资本追逐过少的资产,这导致资产回报率过低,也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

而实体经济方面,“资产荒”显著地影响了一线城市的地产市场,一线城市地产呈现出明显的投机特征:号称“价值洼地”的深圳房价领涨,而明显没有投资价值的近郊、卫星城房价也涨幅突出。

波澜壮阔的2015年成为了一个新时代的纪元,在今年里中国逐渐摒弃了过去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7年的全球宽松环境即将作古,而中国也将在这几年里选择它的道路:是走向老龄化的日本社会,还是更为健康的美国社会。

慢投资也是投资

30年的高速增长让人们有了强烈的紧迫感——如果我的投资不能获得很高收益,那么我将会被高速发展的社会甩到身后,甚至不能在通货膨胀面前保存我的资产。这种紧迫感给了人们很强的风险偏好,股市、低等级信用债和互联网P2P、小额贷款,人们已在高风险资产上倾注了太多。

或许高速增长的经济让这些高风险投资有了很好的历史回报,但2015年实在让所有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者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股市经历暴涨之后的三度股灾、互联网P2P及小额贷款公司跑路已经不是新闻、债券市场上违约事件频发,每个事件都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不顾风险,疯狂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是否适合现在的市场?

而由于2015年遗留下来的“资产荒”问题,2016年极有可能在其他市场上出现类似“股灾”这样的情况——可能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也可能是信用债市场,谨慎投资,寻求稳定但低收益的资产标的,或者干脆持币等待更好的机会,也许是最优的选择。

另一方面,即将转型的中国经济也将给每个人的命运带来不确定性——特别是上一次经济转型已是近20年前,很多人对此已没有记忆,更谈不上拥有指导前行的经验或者教育的时候,这种不确定性更值得我们关注。

而在上一次经济转型中,无数之前被羡慕的好职业和好人生被打入到了社会底层,而新崛起的行业却带来了新的社会上层——社会阶层可能会因2016年的去产能政策而发生重大的改变,地产、传统金融业及工业可能会承受打击,而高端服务业也会受到影响,资产价格可能会下跌,抄底时机可能会显现,而普通人的社会阶层是上升或下降将会取决于某一个微小的决策——前提是他还有资本做决策。

古人说,晴带雨伞,饱带饥粮。或许说的就是2016年的某个时刻——2015年的人均收入增速减缓,而2016年可能会变成收入负增长。节约开支,谨慎投资,保存实力,或许是2016年的理财主旋律。

猜你喜欢
股灾杠杆股市
降杠杆引发股指冲高回落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灾一周年重要数据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股市日历
股价创股灾以来新低的股票
股市日历
股灾爆发近一周年 人均亏损46.65万元
股灾带给我们的六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