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王鑫磊 冯广鹏 赵振东
摘 要:通过对骡鸭制种模式、养殖管理技术要求与疫病防控技术要求论述,以期为骡鸭的生产和养殖提供帮助。
关键词:骡鸭;制种;养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94-03
骡鸭是公番鸭与母家鸭进行属间杂交生产的一种不具有繁殖能力的杂种鸭,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骡鸭肉味鲜美,早期生长速度快,具有耐粗饲、瘦肉率高、抗病力强等特点。与瘤头鸭相比,骡鸭上市时体重差异相对小,又克服了一般肉鸭瘦肉少、脂肪多等缺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肉用杂交鸭。本文通过对骡鸭制种与管理技术阐述,为骡鸭的生产和养殖提供帮助。
1 骡鸭制种模式
目前,生产骡鸭的制种方式有2种:两元杂交和三元杂交。但是,都是以公瘤头鸭作为终端父本的(这种杂交方式也称为正交),如图1所示。
1.1 杂交方式
(1)二元杂交:二元杂交包括正交和反交,主要是将正交即公番鸭与母家鸭进行杂交,其遗传效果较为显著,家鸭为母本,产蛋多,繁殖率高,半番鸭雏成本低,而且公母鸭的生长速度相差不大,这种正交方式符合现代家禽育种理论,在实际生产中也是可行的。生产中一般不采用反交方式,即用公家鸭与母瘤头鸭杂交以生产骡鸭。因为瘤头鸭做母本产蛋少,半番鸭雏成本高,其体重比公瘤头鸭小很多、生长速度也慢很多。更重要的是这样生产的骡鸭生长速度慢、公母体重差异大。
(2)三元杂交:此种制种方式遗传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为遗传变异奠定了一定基础,个体间差异明显,优良性状并未突出显现,但三元杂交肉用性能较高,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亲本,可遗传亲本的优良形状。三元杂交有较高的适应能力,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杂交亲本的纯度,亲本差异程度越大,杂交效果越明顯,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但在生产中比较复杂,需要成本较高。
1.2 骡鸭生产的亲本选择 骡鸭生产的目的是作为肉用,追求的是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是,并非所有品种的家鸭与瘤头鸭杂交生产的骡鸭都具有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在骡鸭生产中亲本的选择十分重要。
(1)母本的选择:一般来说,体型大的家鸭与公瘤头鸭杂交后,所生产的骡鸭体型也大,生长速度也较快。金定鸭是国内作为骡鸭生产母本使用最多的家鸭品种,近年来以北京鸭、天府肉鸭、樱桃谷肉鸭等大型白羽肉鸭品种做骡鸭生产母本的报道越来越多。此外,还有用上述白羽肉鸭与麻鸭进行杂交,用杂交后代作为骡鸭生产的母本。据江苏泰州的实验报道:10周龄时瘤头鸭(雄)与樱桃谷肉鸭(雌)杂交后代的体重达4 230g,而瘤头鸭(雄)与金定鸭(雌)的杂交后代为3 223g,由此可见母本的生产性能对骡鸭性能的影响。
(2)父本的选择:作为父本的公瘤头鸭其生长速度、体重对骡鸭的生产性能同样具有影响。如用生长速度较慢的地方瘤头鸭做父本与金定鸭杂交,其骡鸭的生长速度就没有用快大型瘤头鸭与金定鸭杂交产生的骡鸭快。
2 骡鸭的饲养方式
2.1 厚垫料地面平养 这是骡鸭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在地面上铺一层厚8~10cm的干燥垫草,长短以5cm左右为宜。可用稻草、玉米芯、刨花、锯末等,以后定期在旧垫草上面添加新垫草。鸭在上面散养,可用热风炉、地面水平烟道、暖气等加温取暖。厚垫草饲养要加强垫草的管理,垫草要垫平,厚度一致,不露出地面;及时将饮水器周围的湿垫草取出更换,并经常用耙齿松动垫草,使粪便落在下面,以免垫草板结,保持其松软干燥。夏季高温情况下,应经常清理垫草并减低厚度,也可以用细沙作垫料以避免垫草产热对鸭群造成不良影响。
此法的优点是对房舍质量要求不高,设备简单,投资少,雏鸭平养适应性好,增重快,可减少胸囊肿和软脚病,残次品少。缺点是易感染球虫及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药物和垫料费用多。
2.2 弹性塑料网上平养 在鸭舍内砌设离地高60~80cm的砖柱,在其上面放置金属框架,金属架上用铁丝网覆盖,并在其上面铺1cm×1cm孔眼的弹性塑料网以提高其弹性,外缘设置高50cm的隔栏以防鸭跳下网架。可用地下火道、烟道式火炉、火墙或暖气等加温设施取暖。
这种饲养方式骡鸭在网上饲养,排泄的粪便、洒落的饲料和弄洒的水均落在网下,鸭不直接与粪便接触,鸭的羽毛很干净,还可减少许多疾病的发生,提高雏鸭成活率和商品合格率。本饲养方式的缺点是易造成鸭舍潮湿和有害气体蓄积,需要注意通风和及时清理粪便。如果网的质量不好或规格不合适有可能导致雏鸭落入网下或腿脚被网孔卡住。
3 养殖管理技术要求
3.1 育雏期的管理要求
(1)做好接雏前的准备工作:将饮水器清洗干净并装好水,提前放入育雏室以使水温和室温一致。放入干净的料盘,雏鸭料也应提前按饲喂标准称好并运至育雏室。雏鸭运输途中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通气环境以减少运输时对雏鸭的应激,装雏鸭及运输的工具,在使用前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接雏途中要随时察看雏鸭的状况,检查温度是否适宜,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重点检查中间位置的雏鸭箱,防止由于温度过低或氧气不足出现压死、闷死现象。
(2)雏鸭饮水:雏鸭的饮水温度一般以20~25℃为宜,为了增加营养摄入、调节体液平衡可以在5日龄前的饮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1g/L电解质和1g/L复合维生素制剂(或速溶多维);为了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也可以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连用3d。至少每天用干净水清洗饮水器1次,确保饮水器有清洁的饮用水,供水12h后开食。在以后的饲养过程中饮水管理要遵从“清洁、充足”的原则。
(3)雏鸭的饲喂:前5d采用小鸭破碎料,以后改为小鸭细颗粒料,直径在2~3mm,也可以直接使用粉状饲料。将饲料均匀撒在料盘上,要少喂多餐,少给勤添,前4周自由采食,第5周开始适当限制给料,以防浪费(注意:白天要强制小鸭活动,并确保小鸭在睡觉前吃饱喝足)。
(4)细心观察,适时分群:雏鸭到场后,技术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鸭群的状况,根据观察到的情况相应处理,使雏鸭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为养好整群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观察的内容包括:活动情况、脱水情况、呼吸情况、消化情况、脱水程度、伤残情况、鸭群分布、饮水量及采食量等,挑选出伤残和弱小的雏鸭,放入专用舍中精心饲养,待恢复后放回鸭群。
(5)断趾:断趾的目的在于防止鸭只之间互相打斗、互相抓伤以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骡鸭断趾一般在2周龄前后进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参考种鸭的育雏部分内容。
(6)卫生防疫:雏鸭阶段要注意细小病毒病、花肝病、鸭疫巴氏杆菌、感冒和球虫病等易发病的防治。做好环境和设备的消毒工作,杜绝传染媒介的接近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3.2 育肥期的管理 从第4周起至出栏称为骡鸭的育肥期,此阶段是饲养骡鸭生产的关键时期,育成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肉用骡鸭的生产效益。育成期的工作重点是促进骡鸭快速增长,并保持良好的均匀度,以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要点是:
(1)分栏饲养:每栏饲养200只左右,群量过大不利于饲养管理,也影响生长速度和合格率。根据体质的强弱分栏饲养,尤其注意挑出大群中全部弱小鸭,放入专用的鸭舍或鸭栏精心饲喂,待康复后放回鸭群。公母鸭要分开饲养,因为它们的生长速度差异很大。混群饲养则群内个体之间体重差异很大,母鸭的生长会受到影响。
(2)控制合适的密度:在全舍饲的情况下一般1m2鸭舍可养4只成品肉用骡鸭;如果有运动场则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但是,密度过高会影响鸭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也不利于羽毛生长。
(3)各群之间的隔离物牢固:要在每个群之间设置坚实的隔离物,高度要求不低于1m,在隔离网、板或栅的两侧要带有固定装置,以防鸭群活动时产生的压力将隔离物碰倒,或从隔离物上跨过。
(4)保持鸭舍清洁、干燥: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天让鸭群到运动场活动一段时间以增强其体质。当鸭群在舍外活动时,应安排人员清理鸭舍,清除粪便和潮湿结块的垫草,进行通风。
(5)断喙:断喙的目的在于防止啄癖, 避免鸭群的骚乱不宁,减少饲料浪费,骡鸭断喙一般在第3周进行。方法可以参照前面的要求。
(6)饲料与喂饲:根据所饲养的品种类型和生长阶段配制饲料,满足鸭群生长发育的需要。对于育肥期的鸭群需要促进采食,尤其在育肥后期要设法提高其采食量。每天喂饲4次,保证夜间开灯喂饲1次。
4 疫病预防要求
影响生产效益的因素主要是禽病和养殖行情,行情一般不可预测,因此禽病是骡鸭生产效益中影响最大的原因。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且禽病的种类之多,传播速度之快,总会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预防,发病要及时治疗。在养殖骡鸭之前,首先对骡鸭的常见病症有所了解,在发病时能较快且有针对性地处理;对养殖环境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做好消毒、灭菌工作,降低疾病的传播几率;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疾病的认识,使其对当前的流行病趋势有充分的了解,把握发病趋势。与此同时还要多参加有關知识讲座,与相关人士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饲养管理水平,从而能够用较低的成本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