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兴
摘 要:二化螟性诱剂可有效防控二化螟危害,减少使用化学农药次数,实现绿色增产。该文总结了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应用效果及在再生稻病虫害整体防控中应用技术。
关键词:二化螟;再生稻;性诱剂;防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66-02
二化螟是怀宁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一般每年发生3代,造成枯鞘、枯心、白穗而影响水稻产量,一代幼虫发生危害时间长,田间危害从5月上旬至6月初,盛期在5月中旬;二代幼虫发生危害时间在7月上旬至中旬;三代幼虫发生危害时间在9月上中旬。2005年以来,多为中等以上程度发生,严重者损失可达5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较大危害。多年来二化螟的防治基本上都是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策上采取:“狠治一代压基数,普治二代,巧治三代”。物理防治虽然也采用了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等绿色环保的方法防治,但因成本较高,应用范围有限。采用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使田间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减少受精卵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从而达到防控目的。
再生稻在怀宁县一般选用生育期130d左右再生能力强的中籼杂交稻组合,在3月底播种,7月15日前后抽穗, 8月20日前后收获。遭受二化螟1代和2代危害。为验证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成虫效果及大田防控效果,进一步探索使用二化螟性诱剂方法及经验,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化螟和“无公害大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总结綠色增产模式,探索农药减量使用,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为此,2015年我们按排了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防控二化螟效果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及干式诱捕器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诱芯:长度80mm±5mm,外径1.8mm±0.2mm,内径0.8mm±0.1mm;材料:PVC毛细管;诱芯净重200mg±5mg;PVC毛细管,管液释放结构;诱芯活性组分总量900ug±50ug,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占(81.8±5)%,气相分析纯度大于97%;稳定期:在通常自然气温下56~70d;田间使用密度1个/667m2:干式诱捕器: 塑料制品,白色;钟罩倒置漏斗形(倒置开放式),外壳尺寸:总高度32.0cm±0.1cm、外径16.4cm±0.1cm、内径14.8cm±0.1cm;漏斗:高度19.8cm±0.1cm、下口内径14.5cm±0.1cm、进虫口内径2cm±0.1cm;诱芯柄长:12.8cm±0.1cm;
1.2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 试验地点在怀宁县高河镇谢山村大畈,面积10hm2,品种为准两优608,作再生稻栽培。3月28日播种育秧,5月1~3日人工移栽,8月25日收获一季稻,再生稻9月12日齐穗,10月28日收获。
1.3 试验设计及处理经过 性诱剂处理区:性诱剂处理区面积共3.3hm2,按每667m2放置1个诱捕器(配置诱芯),共计放置了诱捕器50个。诱捕器安置高度,首次放置诱捕器需高于作物50cm(距地面80cm),水稻破口期(7月7日)调整一次诱捕器高度,高于作物20cm,水稻齐穗后诱捕器口可以在水稻冠层下10cm。诱捕器诱捕器安置时间,5月7日越冬代二化螟发蛾期放置诱捕器,经过60d,7月7日换一次诱芯, 8月20日水稻黄熟收回诱捕器。
处理1:带药下田+性诱剂。面积1.6hm2,移栽前3d,秧田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mL/667m2兑水30kg喷雾带药下田;栽后5~7d追施拔节肥,每667㎡尿素10kg+14%苄乙30g+10%吡虫啉40g;拔节孕穗期6月11日防治纹枯病兼治飞虱每667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25%吡蚜酮20g,7月5日防治穗期病虫害(稻纵、飞虱、纹枯病、稻曲病)667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25%吡蚜酮20g+20%氯虫苯甲酰胺10mL。
处理2:未带药下田+性诱剂,面积1.6hm2,其它田间病虫草害防治及管理同处理一。
处理3:对照区,常规管理(带药下田),面积6.7hm2,距离性诱剂处理区200m以上。移栽前3d,秧田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mL/667m2兑水30kg喷雾带药下田;栽后5~7d追施拔节肥,每667㎡尿素10kg+14%苄乙30g+10%吡虫啉40g;拔节孕穗期6月11日防治纹枯病兼治飞虱每667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25%吡蚜酮20g+20%氯虫苯甲酰胺10mL,7月5日整体防治穗期病虫害(二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飞虱、纹枯病、稻曲病)667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mL+25%吡蚜酮20g+20%氯虫苯甲酰胺10mL。
1.4 调查统计方法 (1)诱蛾量调查。在性诱剂处理区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设置5个调查点(分别用Ⅰ、Ⅱ、Ⅲ、Ⅳ、Ⅴ来表示),每点选取有代表性的诱捕器各5个,定点调查,每隔7d调查1次诱蛾量,同时清理诱捕器,记录每个点5个诱捕器诱得的蛾量,计算出单盆平均蛾量,记入调查表中。(2)控害效果调查。处理区和对照常规管理区,每代二化螟田间危害稳定后,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共取5点,每点查20丛,5个点共查100丛。记录调查总丛数、总株数、螟害株数(虫伤株数、枯心株数、白穗数),计算出螟害率,记入调查表中。
螟害率(%)=螟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杀效果 结果表明: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干式诱捕器及二化螟性诱剂对二化螟雄虫有很好的诱杀效果,各位置诱蛾量二化螟呈现均出明显的诱蛾峰峰期,至示范结束止,平均单盆累计诱蛾量108只(5月7日至8月20日)。
2.2 诱芯持效期观察 7月7日(表1)换诱芯时任然可以诱集到二化螟蛾,说明诱芯持效期可以达到2个月,越冬代发蛾期长,放一次诱芯可以达到诱集越冬代效果。二代可以在6月25日放置诱捕器或更换诱芯。
3 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3.1 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杀了雄虫,降低雌虫交配率,从而降低了有效卵量,有效控制二化螟为害。表2性诱剂处理区:处理1螟害率0.48与处理2螟害率2.07,一代二化螟螟害率明显低于处理3螟害率5.07,分别要低4.59、3.0个百分点(表2)。结果表明,二化螟性引诱剂对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移栽前秧田一定要用高效药剂带药下田,安放二化螟性诱捕器最迟要在水稻移栽至大田前放置好,以减少有效卵量。2015年大田5月3日移栽结束,一部分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己开始在秧田和大田产卵,5月7日才安放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时间迟了。秧田如果不帶长效药剂移栽,二化螟秧田产卵及大田初期产卵就可以孵化造成危害,所以造成处理2性诱剂比处理1性诱剂,螟害率高1.59个百分点(表2)。
4 结论与建议
(1)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性诱剂诱芯干式诱捕器防治水稻二化螟可有效控制再生稻一、二代二化螟的为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在二化螟一般发生年份,二化螟使用性诱剂后,可不施用化学药剂防治,绿色环保。发展再生稻,开展绿色防控,二化螟性诱剂诱有推广价值。
(2)再生稻病虫害整体防控。再生稻栽培3月底开始播种,4月底移栽,头季稻8月20日左右收获,再生稻9月10左右抽穗,10月25日左右收获。病虫防治主要是头季稻,采用“诱捕技术(二化螟性引诱剂于水稻移栽前安置于田间,2个月及时更换诱芯)+秧田带药下田+栽后5~7d追施拔节药肥(每667㎡尿素10kg+14%苄乙40g+10%吡虫啉40g)+头季稻大田实施2次总体防治(第一次于拔节孕穗期主治水稻纹枯病兼治螟虫、飞虱、叶瘟等,第二次于水稻破口前5~7d主治稻曲病兼治穗颈瘟、稻纵卷叶螟等)”;二季再生稻不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3)诱捕器安置.二化螟性诱剂诱捕器应在始见蛾时使用,诱捕越冬代成虫在我地应在4月25~30日开始安置大田使用,二代6月25日左右开始使用或更换诱芯,水稻移栽前务必安置于田间。
(4)性诱剂放置。田块应全覆盖,越冬代越冬场所如未翻耕田冬闲田、小麦田、油菜田及早播秧田、直播田都应放置。性诱剂安放高度重要,诱芯处离田面不超过80cm,破口抽穗期调整一次高度,诱捕器口沿超过水稻高度即可。田间分布四周密,中间疏,平均667m2安放1个。
(5)二化螟性引诱剂持效期。采用诱芯:长度80mm±5mm,外径1.8mm±0.2mm,内径0.8mm±0.1mm;材料PVC毛细管;诱芯净重200mg±5mg;型号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捕一代二化螟时间可以达到60d,诱捕二代二化螟时间可以达到45d。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