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2016-02-24 09:31何爱萍贺云梅周龙祥杨序春陈兰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麦密度产量

何爱萍 贺云梅 周龙祥 杨序春 陈兰金

摘 要:为探讨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淮麦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行距配置、密度处理下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较小行距配置较大密度和较大行距配置较小密度均不利于高产,本试验中,行距配置为20cm、密度为35万/667m2处理因具有适宜的基本苗,较高的成穗率,穗大,千粒重较高,最终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小麦;行距配置;密度;产量;产量结构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29-02

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了播种行距与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个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形成了不同地区有关小麦播种行距与密度的理论与成果,对高产栽培起到了积极作用[1-4]。本研究立足于黄海农场气候土壤等条件,通过设置不同的行距配置和密度组合,旨在探讨不同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期为黄海农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为淮麦28,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并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江苏省农垦农业科学研究院黄海农科所试验田进行(119°56′57.7″E,34°20′25″N)。土壤为粘性壤土,前茬为棉花,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20.2g/kg,全氮含量1.85g/kg,速效磷含量13.23mg/kg,速效钾含量119.4mg/kg。

1.3 试验设计 行距设H15、H20和H25 3个水平,分别为15cm、20cm和25cm,密度设M30、M35和M40 3个水平,分别为30万/667m2、35万/667m2和40万/667m2,共9个行距密度处理组合,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长10m,宽3m,试验区四周设置保护行。

1.4 肥料运筹及田间管理 供试小麦于2014年11月28日播种,人工拉绳开沟播种盖土。基肥旋地前人工撒施翻入。分蘖肥、腊肥、返青肥及穗肥均在阴雨期间撒施,穗肥分2次撒施,总施氮量为23.4kg。其它管理参照当地大田高产栽培模式。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成熟期测定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03整理数据,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处理间平均数的差异比较采用Tukeys hones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HSD)法。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行距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在对穗粒数影响方面,20cm和25cm行距处理下,35万/667m2密度处理667m2穗数最高,15cm行距下表现为随着密度增加穗粒数降低;在对千粒重影响方面,15cm和25cm行距处理下,35万/667m2密度处理千粒重最低,20cm行距下表现为随着密度增加千粒重降低;在对理论产量影响方面,3个行距下表现均不同,15cm行距下表现为随着密度增加理论产量降低,而25cm行距表现与15cm行距相反,20cm行距下35万/667m2理论产量最高。在密度条件一定的情况下,30万/667m2、35万/667m2和40万/667m2这3个密度下,均为20cm行距下穗粒数最高;在对千粒重影响方面,30万/667m2和35万/667m2密度下,表现为20cm行距穗粒数最高,而35万/667m2密度下表现为随着行距增大,千粒重增加;在对理论产量影响方面,3个密度表现也完全不同,30万/667m2密度下表现为随着行距增加理论产量降低,而40万/667m2密度表现与30万/667m2密度趋势相反,35万/667m2下,20cm行距理论产量最高。从总体上看,在对穗粒数影响方面,处理H20M35穗粒数最高,处理H15M40穗粒数最低;在对千粒重影响方面,处理H20M30千粒重最高,处理H25M35千粒重最低;在对产量影响方面,处理H20M35,即20cm行距,35万/667m2密度,产量最高;处理H25M30,即25cm行距,30万/667m2密度,产量最低。

3 讨论与结论

随着麦田土壤肥力提高、品种矮化和栽培措施的优化和升级,小麦播种行距呈现缩小的趋势,前人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5-7]。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密度,表现为在较小行距下,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结构有负面影响,在较大行距下,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结构有正面影响。较小行距较大密度和较大密度较小行距均不利于小麦高产栽培,究其原因,在较小行距较大密度,由于基本苗过高,个体间竞争积累,不利于小麦生长,最终导致其成穗率和穗粒数最低,最终理论产量较低;而在较大密度较小行距的情况下,其基本苗最低,个体间空间大,竞争较小,成穗率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也相对较高,但由于667m2穗数最低,最终导致理论产量最低,因此寻找适宜行距和密度配置尤为重要。

本试验中,20cm行距和35万/667m2密度,其产量最高,达到601.87kg/667m2,分析其高原因,基本苗为35.16万/667m2,成穗率和667m2穗数和其它处理相比均处于一个适宜值,但其穗粒数最高,达到43.4,且具有较高的千粒重,最终导致产量最高。因此,在生产上通过配置适宜的基本苗,提高成穗率,攻大穗,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印杰,冯兰芝.小麦宽窄行种植对个体发育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1997(10):7-8.

[2]朱云集,郭汝礼,郭天财,等.行密配置与密度对兰考906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2):62-66.

[3]郭天财,朱云集,沈天民,等.重穗型小麦品种窄行密植公顷产量超10t配套栽培技术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6(3):25-28.

[4]周勋波,孙淑娟,陈雨海,等.冬小麦种群不同分布方式下水分特征与产量构成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1):119-122.

[5]趙虹,杨兆生,闫素红,等.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0,(2):100-105.

[6]朱统泉,赵立尚,贺建锋,等.不同行密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调节效应[J].陕西农业科学,2006,(4):8-10.

[7]张松令,刘玲玲,程麦凤,等.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J].华北农学报,2002,17(2):40-4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小麦密度产量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哭娃小麦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