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与边政学研究

2016-02-24 23:05梁严冰
关键词:西北大学西北学术

梁严冰

(1.西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69)

【历史研究·西北大学校史专辑】

西北联大与边政学研究

梁严冰1,2

(1.西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北大学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6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危机背景下,边政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应运而生。国立西北联大组建后,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应对民族危机,关注边政问题,进行了关于边疆问题的一系列学术考察活动;积极组建边政学系;成立边政问题学会及主办学术专栏;并撰写、出版了大量关于边政学的论著。西北联大的边政学研究为边政学的奠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及现代学术的建立具有开拓与示范意义;并对构建民族国家与民族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西北联大;边政学;学术转型;民族国家;民族认同

中国近代史上,关于边疆问题的研究出现过两次热潮。一次是晚清道光、咸丰年间,这一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蔚为壮观,正如梁启超所言:“此数君者,时代略衔接,相为师友。”“流风所被,继声颇多,兹学遂成道光间显学。”[1](P388)一次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不仅部分高校创办了边政学系,培养出大批边政学人,而且创办了大量边政学术刊物,随之一新的专门学问——边政学应运而生。西北联大创建后为边政学的理论奠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后人高度重视与关注。

一、边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面对日益严重的边疆问题,在开发经济与发展文化教育的同时,力图整合边疆的社会与政治,以巩固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为此,1928年公布了《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组织法》,12月,任命阎锡山为首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2月1日,该委员会正式开始办公[2](P244)。其后,蒙藏委员会拟定了《蒙藏委员会施政纲领》,明确指出蒙藏委员会的工作是积极规划蒙藏工作[3](P674-678)。与此同时,蒙藏委员会还设立了一批边政事务的研究机构。“九一八”事变后,边疆危机进一步加剧,正如时人所言:“日本即强占东北四省,犹思进窥华北,苏俄勾结蒙古、新疆,意存兼并,英人操纵藏乱,图我川、康,法国与日本默契,进图滇、黔,莽莽神州,已陷入列强包围环攻之状态,且已虎狼入室,外人兵舰,得航入我腹地数千里。”[4](P101)尽管有有识之士的呼吁与警醒,但不容乐观的是,长期以来国人对于边疆问题严重性的认识,还远远不能适应边疆危机不断加剧的形势,对于边政问题的研究,“较英法俄日等国人士落后数十年,故吾人对于我国本身之边疆状况,其认识程度且不逮远甚”[5]。在此背景下,加快培养筹边人才,加强边疆治理,以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边疆危机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这也使国人对边政问题的关注与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力图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案。

1931年11月,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的工作报告在谈到《实施蒙藏教育计划》时指出:“全国教育应当统一,但为推行便利计,也有因地制宜的必要。”“蒙藏地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地势、交通、经济需要,处处与内地不同,若把适宜内地的办法,到蒙藏地方去办,一定费力多而成功少,有的竟办不通也难说。”故在新疆等地要采用“变通的办法”[6](P20),以促进边政的建设。抗战爆发后,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订定之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教育部对于蒙回藏各级学校教育应加以切实整理与改进。”[7](P36)1939年4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决议案中将“国立大学酌量增设有关建设边疆之科系及边疆语文之选修科目”[8](P124)作为决议案的重要内容之一。1939年10月,参政员马毅建议在西南联大等高校筹设边政系,使有志青年习其语言,谙其政教,以造就一批开发边疆的专门人才,担任开发建设边疆的各项工作[9]。1941年3月,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强调:“设置边政研究机关,敦请专家,搜集资料,研究计划边疆建设问题,以贡献政府参考,并以提倡边疆建设之兴趣。”[10](P136)1942年2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在边务工作会议上指出:“近百年来,我们自己不做的工作,外人会去做,我们自己不去过问的地方,外人会去过问,我们以前的马虎便形成了如今的棘手。为了挽救这个喧宾夺主的局面,我们的边务工作就更加不可放松一步。”[11](P665)1942年11月27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继续强调“对于边疆各地之一切政务设施,应继续遵照八中全会之决议‘培养其自制能力,改善其生活,扶植其文化,以确立其自治之基础’”[12](P789)的边政原则。1942年12月21日,蒋介石在《对派赴新疆工作同志之指示》的演讲中,明确要求:“各位同志此次奉赴新疆工作,应自知所负责任之重大。”“因而兢兢业业,黽勉从事。”[13](P404)为了进一步推进边疆学术研究,1944年国民政府曾筹设边政学院,之后于1945年改为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14](P274)。

与国民政府对边政问题高度重视及其倡导的同时,一批学人基于学术立场、观点、方法与途径,对中国边政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原则,并形成了一套解决与治理边疆问题的思想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边政学的产生与发展。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两位学者的两部著作的重要性,一是吴文藻于1942年1月发表的《边政学发凡》,一是杨成志于1941年9月发表的《边政研究导论——十个应先认识的名词与意义》。可以说吴、杨两文从不同角度最早阐释了边政研究的重要意义,可视为共同的奠基性论著。

杨成志在《边政研究导论——十个应先认识的名词与意义》一文中,对边政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作了精到的阐述,揭示了边政研究的内涵和思想背景,并强调了边政学与民族学的密切关联。文中指出,在谈边政学时有必要先辨析“边疆”与“边政”两个概念,他认为民国时期“边疆”一词已成为国人惯用的“口号”,“但其真实涵义至今罕见人论及,因而常见论者使用起来,意念未清,纷立所见,这种日常用语似乎应该弄个清楚”。他认为,“边疆”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区别。狭义的边疆是指“中华四方境土凡与外国领土或殖民地接壤或毗邻的地方”,也就是说“凡领土、政治及人民尚未能与本国文化政治经济和教育发生更加直接或密切关系同列于水平线上的区域,便是边疆”。而广义上的边疆,“便是‘领土完整’四个字可做代表,再伸述之,不特包含了狭义解说所指定的地区,而且应概括沦陷区和接近沦陷区的各省,尤其是既未开发而尚有无[](原字脱落——笔者)未受汉化的苗夷瑶藏回各族群所居的内省各山地,都属于边疆范围的重地”[15]。那么,何为“边政”?杨成志认为:“所谓边疆政治者,就是一切边民的事,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实现边疆各项问题,如何开化边民,如何提高边族文化,如何推行边疆教育,如何开发边疆资源,如何举行边疆调查,如何探讨边疆文化与历史,如何训练边疆干部,及如何设立边疆博物馆等。”并将此类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九个问题,诸如文化、教育、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史地、外交、国防等[15]。继杨文发表后,吴文藻于1942年1月在《边政公论》第1卷发表《边政学发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边政学”的概念,他认为:“边政学就是研究边疆政治的专门学问。通俗地说,边疆政治就是管理边民公共事务。用学术语,边政学就是研究关于边疆民族政治思想、事实、制度及行政的科学。”而这些学科,首推人类学、社会学及政治学,其次如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再其次如史学、地理学籍其他相关的国防科学,“非如此不足以建立边政学的学术基础”[16]。

杨文与吴文的发表,标志着关于中国边疆问题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西北历史地理研究,转向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边政问题探讨,即专门的学问边政学的产生;也标志着20世纪40年代中国学术研究进入了“边政学的时代”,由此边政学一时成为时代显学,备受各方关注。

面对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一些高等院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紧跟时代潮流,将边政研究纳入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增设边政学系,这又对边政人才的培养及其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最早设置边政学系的高校是朝阳学院,1931年,该校商科增设边政学系。[17](P13)另外,“九一八”事变后被迫迁往北平的东北大学,于1933年在法学院增设边政学系,该校“边政学系以注重日俄研究,养成筹边人才为主旨”[18](P487)。1937年5月7日,东北大学改为国立,边政学系撤销。抗战爆发后,鉴于边政问题的严重突出与至关重要,1944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国立中央大学及国立西北大学增设边政学系,以期造就大批边政人才,从事边疆政教工作[19]。

总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强敌入侵、边疆危难之际,国民政府、高等院校、边政学人“三位一体”,共同推动了一门专门研究边疆问题的学问——边政学的兴起与发展。其间,西北联大的边政学研究具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二、西北联大的边政学研究

西北联大组建后,对边政学的产生与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组织进行了关于边疆政治、经济、社会、国防、文化、教育等一系列学术考察活动。

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组建不久,学校即派校务委员会常委、原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及体育系主任袁敦礼、纺织系主任张汉文等教授赴甘肃、青海两省考察,目的在于“相度地宜、衡量人事,并探察天然资源”[20](P6)。1939年7月1日,由全国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主办的川康考察团成立,西北联大地理系主任黄国璋任副团长(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邵逸国任团长),团员41人,分3期对川康边疆地区进行考察,每期一个半月至两个半月不等[21](P64)。1939年7月20日—9月20日,经联大第72次常委会通过,学校第二次组成教授考察团,对甘肃、宁夏、青海三省进行学术考察,考察范围“分为政治、经济及历史、地理两组”,由张贻惠、袁敦礼、李季谷、徐褐夫、殷祖英、杨其昌等具体筹备负责[22](P13)。1940年,王子云任团长的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从1940年至1944年间考察了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重点是文化与艺术,主要考察了青海塔尔寺、敦煌莫高窟、拉卜楞寺、河西走廊石窟群等诸多边疆地区,获得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料[23](P194)。1942年3月,西北大学组织牵头,特请文、理、工、地质、航空等领域专家多名,并与“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商妥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组成人员有地质地理系主任殷祖英、历史系主任黄文弼,西北工学院电工系教授余谦六、矿业地质系教授李善堂、航空系主任罗明等,前往陕、甘、宁、青、新、蒙等各省实地考察[24](P7)。同年冬,考察团归来后,详细介绍边疆地区之民族特性,“并向我朝野大声疾呼,提高警觉,重视西北国防,更鼓励同学,远征天山,建设西北”[25](P65)。1944年,边政系成立初期,杨兆钧率边疆考察团前往青海进行学术调查,他选定循化县作为其主要考察区域,对撒拉族语言及维吾尔族文化、风俗、习惯、生活等进行重点调研,历时两个月,收获颇多[26](P297-298)。这些学术考察活动,对边政学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联大组建边政学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组建边政学系。

如前所述,西北联大遵照教育部指令,于1944年秋成立边政学系,隶属文学院。首任系主任由王文萱教授担任,教授有王子云,副教授有杨兆钧、郑安伦等。该系在建立之初确定教育目标有四:建立边政学之体系;研究治理边疆的原理原则;检讨边疆所发生的实际问题;推进边政之事业[27]。

在陕南城固时期,联大边政系共招收学生两届,一、二年级共有学生34人[26](P297)。边政系成立时设维文组和藏文组,1947年夏增设蒙文组,“以造就畅晓蒙、维、藏各族文字的专门人才”[26](P389)。同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属法商学院[28],黄文弼任系主任,教授有马宏道等,副教授有杨兆钧、谢再善、宫碧澄,讲师有杨福龄、阎锐,助教朱懿绳等[29](P48-49)。1949年8月4日,军管会命令西北大学与陕西省立师专、商专、医专合并,院系整编,边政学系改为少数民族学系,隶属文学院。

边政学系在成立之初及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课程的建设,不断完善、修订课程体系,科目设置既重视“广”“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又重视“专”“精”知识的传授与专门人才的养成。此外,边政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该系以“实地到边疆去”为口号鼓励学生,每年暑期组织四年级学生到边疆调查、见习,很有成效。

第三,成立相关边疆问题学会及出版学术刊物、学术专栏。

学会在现代学术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44年边政学系成立后,联大相继成立了边政学会、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城固分会等边政问题研究专业学会组织,积极网罗人才,推动学术发展。1945年4月16日,边政系、边政学会、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会城固分会、历史系等联合主办《边疆问题十讲》开讲,讲题有《新疆十四个民族》《新疆中苏国界问题》《边疆之婚姻》《拉扑楞——西北的一个宗教中心》等。为了促进边政问题的深入研究,边政学系成立后主编、出版了《边风》月刊,发表了大量关于边政问题的学术论文;之外,边政学会在西安《建国日报》还开辟专栏,刊出《边政学报》;王文萱教授主动负责主编副刊壁报《边疆文化》等学术专栏[26](P298)。这些刊物及学术专栏的创办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第四,撰写、出版了大量关于边政学的论著。

黄文弼在对边疆问题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先后撰写、出版了《高昌砖集》(1931年)、《高昌陶集》(1934)、《罗布淖尔考古记》(1948)、《吐鲁番考古记》(1954)等著作;1938年2月,他还在《西北史地》第1卷第2期发表了《两汉通西域路线之变迁》一文;1942年7月,在《边政公论》第1卷第11、12期上发表了《新疆地形概述》一文;1944年2月15日,他又在《西北学术》第4期发表了《吐鲁番之历史与文化》等等边政学文章,对于高昌史、中亚文明史、丝绸之路古道、古渠及屯田遗址等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学界所称道。

此外,1942年7月,黄国璋在《边政公论》第1卷第11、12期上发表了《西康边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943年6月15日《西北学报》复刊,续为第2卷第1、2期合刊,在该期上殷祖英发表了《回疆典型之吐鲁番盆地》,王钧衡发表了《甘肃境内黄河航运的地理根据》等;1943年7月15日,《西北月刊》在城固创刊,创刊号上发表了董绍良的《漫谈国防与地理》及李式金的《西陲喇嘛教盛行之原因》等边政学论文;1944年2月15日,殷祖英在《西北学术》第4期还发表了《论西北国防问题》一文等。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杨兆钧等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主编、撰写的《维汉词典》于1947年出版;谢再善于1948年春开始编纂《蒙汉词典》,以供研究少数民族语文参考[26](P389),等等。

三、西北联大边政学研究的历史意义

西北联大边政学研究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边政学的奠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边政学的产生与发展,以挽救民族危亡为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以改善边疆政治和增强民族团结、民族和谐、边疆稳定及加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为努力方向与最终目标,以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为学理依托,以边疆政治、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地理、边疆国防等为研究内容,在研究中十分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社会实践调查,注重高等院校边政学科体系的建设,将资料积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有机结合,为边政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西北联大在这些方面自觉顺应时代潮流与社会需求,为学科建立、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与贡献。当然,从现代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来看,西北联大的边政学系也有着重要意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站在边疆及国家西北建设的战略高度,决定挑选两所高等院校设置边政学系,其中之一即是西北联大,由此可知其重要性。抗战时期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的陈立夫后来回忆说,国家关于边疆学术研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在中央、西北两大学增设边政学系[14](P274)。

不仅如此,西北联大的边政学研究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边政研究专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在当时弥补、充实了边疆建设之亟需,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民族学、历史地理学、中外关系学等学科的建立、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二,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及现代学术的建立具有开拓与“示范”意义。

20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整个中国学术都处在转型与“寻求突破”时期。具体就晚清传统的西北史地研究与边政学研究比较而言,晚清的西北史地研究基本上出于传统社会知识精英的个人爱好,治学的路径是考据学指导下个体孤立的“闭门造车”方式,资料的掌握与运用仍处于从史料到史料、从文献到文献的层面,而研究范围主要是西北的历史与地理,基本是一种“描述”的方式。而边政学的研究则开始走向组织化、系统化、专门化的学术路径。与此同时,各种相关学术团体、学术机构、学术刊物不断涌现,并将边政学纳入了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研究范围由西北史地扩展到整个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边政问题,即使是地理研究也借鉴了西方现代地理学的气象、测量、水文等技术。研究范式在重视传统治学理路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吸纳西方现代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地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精华,并十分注重实地社会调查、计量统计等实证研究方法。由此可知,边政学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既重视吸收西方现代理论与学科的新成果,又重视与中国本土意识的参酌并用,从而使中外学术的精华得以互相交融,并在中国生根发芽,进而开辟出中国学术的一条新路。这显然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及现代学术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第三,对于构建民族国家与民族认同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

民族国家的构建既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活动的主题之一,也是学术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虽然也在政治上强调国族的制度与观念对于新国家创造的意义,但是直到三四十年代却很少有人主张实行西方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模式,而是根据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状况,主张破除西方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概念,实行与创造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即费孝通先生所界定的“多元一体格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一步加快了多民族国家的构建进程,而其间主要任务就是维护民族领土完整,保障边疆安宁,防止列强蚕食、吞并我边疆地区。因此,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在其构建的过程中,非常鲜明的特征与目标就是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与民族和谐、边疆稳定,而要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与民族和谐,首先要加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认同最重要的又是文化认同。西北联大师生通过对边疆地区的考察、研究及组建边政学系等举措,不仅促进了社会稳定、国家发展,而且加强了各民族社会成员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认同与归属的自觉认知。

[1]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 张羽新,张双志.民国藏事资料汇编[Z].第1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 徐百约.中华民国法规大全[Z].第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4] 侠成.边疆防空问题[J].《边事研究》创刊号,1934.

[5] 柯象峰.中国边疆研究计划与方法之商榷[J].《边政公论》第1卷第1期,1941-08-01.

[6] 改进全国教育方案[M]∥黄季陆.革命文献.第54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1.

[7] 教育部订定之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1938年)[M]∥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8] 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决议案(1939年4月)[M]∥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9] 马毅.苗民教育之检讨与建设[J].西南边疆,1939:(7).

[10] 八中会议通过之边疆施政纲要[J].边政公论,第1卷第1期,1941-08-01.

[11] 朱家骅.边务工作应有的认识与态度[M]∥张其昀.边疆论文集.台北:台湾国防研究院,1966.

[12]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C].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13] 蒋介石.对派赴新疆工作同志之指示[M]∥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20,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4.

[14] 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M].台北:正中书局,1994.

[15] 杨成志.边政研究导论——十个应先认识的名词与意义[J].广东政治,第1卷第1期,1941,(9).

[16] 吴文藻.边政学发凡[J].边政公论,第1卷第5-6期,1942.

[17] 熊先觉,徐葵.法学摇篮——朝阳大学[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18] 王鸿宾.东北教育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19] 法学院增设边政学系[J].国立中央大学校刊,第1卷第12期,1944-06-16.

[20] 本大学派员赴甘青两省考察[J].西安临大校刊,第11期,1938-02-28.

[21] 西北大学大事记编委会,赵弘毅,程玲华.西北大学大事记[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

[22] 本校组织甘宁青暑期考察团[J].西北联大校刊,第17期,1939-06-01.

[23] 西北大学学人谱编委会.西北大学学人谱[Z].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

[24] 黎锦熙.国立西北大学校史[M]∥国立西北大学建校三十周年纪念刊.台北:国立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

[25] 于书绅.怀念恩师殷伯西先生[M]∥国立西北大学建校三十周年纪念刊.台北:国立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

[26] 李永森,姚远.西北大学史稿(1902—1949)[M].上卷,修订版,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27] 习之.西北大学的边政系[J].西北通讯,第6期,1947-08-10.

[28] 边政学系奉准改隶法商学院[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第32期,1947-12-15.

[29] 国立西北大学概况[Z].西安:西北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1947.

Since the National Northwest United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t subjectively adapts the country strategy, replies the national crisis and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of frontier. The Northwest United University also positively conducts academic investigation about frontier problems, organizes the department and society of the frontier politics, hosts academic column, compiles and publishes some books about the frontier politics. Therefore, the Northwest United University′s studies on frontier politic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history, which means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he frontier politics′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country and the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al Northwest United University; frontier politics; academic transition; national country; national identity

2015-05-2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资助项目(2013M532075);陕西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69);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5JK1512);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BY33)

梁严冰,男,陕西延川人,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西北大学博士后,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与教学。

K285;G644

A

10.16152/j.cnki.xdxbsk.2016-02-005

刘炜评]

National Northwest United University and the Studies on Frontier Politics

LIANG Yan-bing1,2

(1.CollegeofMarxism,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2.InstituteoftheHistoryofChineseIdeologicalCulture,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猜你喜欢
西北大学西北学术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一座西北小城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西北不惑
黔西北行吟
《我们》、《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