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新,高文学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毛泽东倡导的雷锋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李佑新,高文学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从为雷锋题词后的谈话和第二次题词的内容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雷锋最重要的品质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的这种精神品质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时代价值
1963年,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相较于其他领导人的题词,毛泽东题词没有明确学雷锋学什么等问题。但从题词后的谈话、第二次题词的内容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雷锋最重要的品质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3年3月,对雷锋先进事迹的报道引起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并先后为雷锋题词。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周恩来最早概括出雷锋精神的内涵,将雷锋精神具体化,为当时的人们学雷锋指明了方向。刘少奇、邓小平的题词,着重突出了雷锋精神的共产主义性质。相比其他领导人突出雷锋某一品质的题词,毛泽东的题词并未突出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毛泽东看过大部分雷锋日记,读过关于雷锋的宣传报道,对雷锋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有比较详尽的了解。从毛泽东题词后的谈话和为身边工作人员的题词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雷锋最重要的品质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一,毛泽东在题词后的谈话中着重提到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据林克回忆,毛泽东在接到《中国青年》杂志请他为雷锋题词的信后,要秘书先拟几个题词备选。林克经过思考,拟好了十来个题词,其中有:“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勤苦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可以看出,林克所拟的题词都具体到雷锋身上的某一种品质和精神,但不足以全面概括雷锋精神。林克回忆,“毛主席好像是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1]林克的回忆表明,毛泽东在为雷锋题词时,深入思考过学雷锋学什么、怎么学以及雷锋精神的内涵等问题,并着重提到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二,毛泽东第二次为雷锋题词“为人民服务”。1965年7月20日,毛泽东对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高殿英说,青年同志们应当向雷锋同志好好学习,并在高殿英学习雷锋的笔记本上写下:“好好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2]408的题词。这次题词虽不是为雷锋题词,但间接提出了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65年8月,在庐山会议期间为毛泽东做保健工作的钟学坤大学毕业,她专程来到北京希望得到毛泽东的接见,并汇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毛泽东在此前的回信中曾叮嘱她:“尽心工作,业余学习,真正钻进去,学一点真才实学,为人民服务,是为至盼!”[3]567见到钟学坤后毛泽东很高兴,叮嘱她大学毕业后要好好工作,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不能骄傲,要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随后,毛泽东在钟学坤的笔记本上写下“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2]446的鼓励话语。这是毛泽东第二次为雷锋题词,并明确提出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毛泽东将白求恩和雷锋并列,认为白求恩和雷锋两人的品质是有共性的,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毛泽东有感于雷锋日记的内容。日记记录了雷锋的苦难家史、成长经历、读书心得和生活点滴,透过日记我们可以直面雷锋的内心世界,发现雷锋最真实、最可贵的品质和精神,日记也就成为广大群众认识雷锋、学习雷锋的最好材料。早在1960年12月1日,《前进报》摘发了雷锋的15篇日记作为宣传材料。雷锋牺牲后,1963年1月9日、10日,《辽宁日报》先后以四个版面刊载雷锋日记,并加些按语:“雷锋无心于写作,他写日记是给自己看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驰骋,他想不到这些生前用来鼓励自己的东西,今天会是鼓励他人的教材。”1962年2月7日,《人民日报》第5版全版刊载雷锋日记34篇,这34篇日记中有15篇涉及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和读书心得。在雷锋日记中,《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这两篇文章的读书笔记和眉批有数十条,雷锋在读书笔记中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树立了力争上游向先烈看齐的愿望和决心。“每当我得到福利和享受的时候,就想起了白求恩,就先人后己,把享受让给别人”;“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向白求恩同志那样,把自己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就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我觉得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透过这些自勉的话,我们看到了雷锋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追求。毛泽东正是通过雷锋日记和相关报道,认识了雷锋、详细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并对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这一为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充满哲理的话语,表达出了雷锋精神的实质。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工作和生活中,雷锋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外化为一种身体力行的助人为乐,内化为渗透于灵魂深处的道德情怀和信念追求。正是有了这种信念和追求,才有了雷锋时时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做好事,才有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善举和人们对他的赞誉。从本质上来说,雷锋是践行共产主义道德的光辉典范,他身上所体现的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服务人民的品质和精神,反映了雷锋内心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崇高境界,也是雷锋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并力诫全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4]1094-109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现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着力克服这一危险的重大举措。“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这与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党员干部观照自我的一面镜子,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公私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毛泽东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比作“土地”,我们的同志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同群众搞好关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雷锋热爱群众、尊重群众,愿做人民的勤务员,甘当群众的小学生。雷锋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他的所言所行无不体现着党的宗旨和军人的风采。“党的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党又只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6]355但在当下,有的党员干部利用党的执政条件和自身权力,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工作行事不站在人民的立场,把“情为民所系”抛之脑后,甚至说出“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荒唐言论,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背离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阶段,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增强宗旨意识、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其次,要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公”即国家、党和人民的利益,“私”即党员、干部个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不是为少数人或狭隘的集团谋私利的,而是为广大人民和全民族的利益奋斗的。所以,党员干部的个人的利益与国家、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强调公私关系,并不是不允许党员干部存在个人利益,而是要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如果不摆正公私关系,就会在公私利益发生冲突时,牺牲国家、人民的利益,“利为民所谋”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公私关系上,先私后公、损公肥私,甚至利用职权与民争利,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雷锋时时、事事、处处为人民着想,始终坚持“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处处为集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原则。雷锋的这种精神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最后,要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党员的权利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能否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是检验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从义务的角度讲,对普通民众来说,为人民服务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需求”的一项“非完全强制性义务”;对共产党员而言,则是一项“完全强制性义务”,这也正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所在。但有的党员干部人为割裂义务和权利的关系,只要权利、不尽义务,只图享受、不讲奉献。这必然导致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权力腐败,“权为民所用”成为空谈。在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雷锋“我要愉快地多给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质和精神,常做权利和义务的“加减法”,认真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神圣权利,并履行好党和人民群众所交付的使命任务。
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接见某工兵团“雷锋连”的代表时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肯定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对新时期弘扬与传承雷锋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的追求,代表着社会的道德理想,反映着公民的道德水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雷锋时刻有着身份的自觉、纪律的自觉和责任的自觉。雷锋深刻地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自己是“革命的螺丝钉”、“人民的勤务员”、“群众的小学生”、“人民的子弟兵”。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为人民服务、责任意识、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学习雷锋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文明风尚,培育安定团结、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凝练的价值理念。要想得到人民群众认知认同,就必须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深入群众。雷锋以其自身的经历、点滴的小事、朴实的话语,为我们形象地阐释了崇高精神的价值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营造全社会学习雷锋精神的浓厚氛围,大力表彰学雷锋的先进人和事,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学习典型。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人们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常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成风气,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凝聚精气神、提供正能量。
2012年11月1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阐释了“中国梦”,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具体路径,即“三个必须”:“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融合。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重要体现。雷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昂斗志,体现了对中国道路的坚决拥护和执着追求。弘扬与传承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增强道路认同和道路自信。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并催生伟大的精神,雷锋精神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中孕育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当代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雷锋身上展现的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品质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其为人民服务、忠诚奉献、艰苦奋斗等品质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雷锋精神就是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和提供有力道德支撑的“中国精神”。最后,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7]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践行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时刻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广大群众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雷锋的这种精神与“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要求是一致的,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的。
德性是一个道德意义上的人格概念,德性概念所表征的是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以及由道德品格所形成的主体的人格状态。与法律和公共伦理规范的外在性不同,德性主要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是将人和动物彻底区别开来的精神尺度。从层次上看,德性可以分为正直、美德和崇高三种不同的道德品质。区分这三种不同层次德性的尺度,在于行为主体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方式和态度。正直就是行为主体能够自觉遵守划分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并享有不多于他所履行义务的权利,如果享有的权利多于所履行义务,行为主体的人格就不是正直的,而是可耻的或丑陋的;美德即行为主体在履行义务时不计较、不考虑相应的权利,即他履行了一个没有相应权利的义务,属于一种超义务的“义务”;崇高就是超越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具有奉献精神。[8]155-157正直作为普遍要求的德性,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须具有的,否则就触犯公序良俗或法律而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普列汉诺夫说:“道德的基础不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而是对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追求。这种愿望和利己主义毫无共同之点。相反地,它总是要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9]551费孝通认为,克己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10]34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意味着克己利他、无私奉献或更高层次的自我牺牲。所以,美德和崇高这样的德性,只能是个体自觉的选择和行动,而不能是人为的强加。从德性的角度讲,雷锋之所以具有美德和崇高的品质,就在于他为人民服务时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回报。雷锋的道德实践不仅是在践行共产党的宗旨和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还体现着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对崇高德性的不懈追求。雷锋的道德行为超越了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社会性分配,是一种具有奉献精神的美德。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国家公民的需求层次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国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说雷锋精神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说其偶然是因为雷锋精神的产生超越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时代条件,也正因为此,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和崇高。我们国家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公民个人需求的层次也显著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逐渐成为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从自我实现的角度,德性是“人作为一种多重维度的可能的存在自我实现而必须具有的实质性内容”[8]166,追求更高层次的德性人格是个体作为人而言的道德完善的自我确证。所以,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更高层次的德性,越需要像雷锋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利他精神。
从德性建构的角度上看,践行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不会压抑个性,而是提高个体德性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雷锋精神的产生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但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体需要层次显著提高的今天,践行雷锋精神,不仅不“超前”,而且正当时;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马斯洛“人的自我实现需求”的角度来看,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不过时,甚至可以超越意识形态、国界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普世价值。所以,以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能否与市场经济相融等否定雷锋精神当代价值的问题也无需再讨论。在公众视野中,雷锋成为“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代表和道德符号。弘扬与传承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引导全体社会成员追求更高层次的德性人格,摒弃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的义利观,提高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林克.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经过[N].人民日报,1993-03-05(3).
[2]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3] 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6]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7]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8] 李佑新.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10]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熊先兰
On Lei Feng Spirit Which Mao Zedong Advocated and Its Value of Times
LI You-xin,GAO Wen-xue
(SchoolofMarxism,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China)
From the conversation after the inscription for Lei Feng and content of second inscription,it can be seen that Mao Zedong think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of Lei Feng is “the spirit of everything from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Lei Feng spir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urpose of CPC and the core spirit of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In the new era, to carry forward Lei Feng spirit of serving the people,which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educational practice,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rought this way,we can achieve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of citizens.
Mao Zedong; Lei Feng spirit;serving the people;times value
2016-09-20
李佑新(1957—),男,湖南新化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高文学(1989—),男,山东济宁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14年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课题“中国梦与坚定理想信念研究——弘扬与传承雷锋精神”(编号:14JD710061)研究成果;2015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论雷锋精神的发展演变及其当代价值”(编号:CX2015B193)研究成果。
A84
A
1001-5981(2016)06-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