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锋
【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疗效对比观察及评估。方法 99例胆结石患者, 其中46例采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53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小切口手术;胆囊切除;胆结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41
胆结石是指患者胆囊内出现结石所引起的疾病, 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胆结石症从胆管胆色素结石逐渐转变成胆囊胆固醇结石。由于结石在胆囊中形成后会引发胆囊炎症, 因此, 当患者出现胆结石后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1, 2]。为此, 本院欲探究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疗效对比观察及评估, 选取于2011年4月~2014年8月到本院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1年4月~2014年8月到本院收治的99例胆结石患者, 其中进行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 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的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2例, 女24例, 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52.2±8.6)岁, 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6例, 年龄23~74岁, 平均年龄(51.3±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 ①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并使用二氧化碳进行人工气腹后用超声刀分离粘连部位。②在腹腔镜下探查患者胆囊情况, 分离出胆囊动脉。③在胆囊动脉以及胆囊管上钛夹后切断, 顺行切除患者胆囊。④使用电凝钩将胆囊取出, 然后再进行电凝止血, 术后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 2. 2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①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 并于患者右上腹腹直肌处切开。②使用B超探查患者胆囊情况, 隔离开脏器后使用窄低尾拉钩将胆囊暴露出来。③结扎切断胆囊动脉后使用电刀将胆囊自胆囊床至胆囊颈部进行切除, 分离出切断结扎胆囊管。④使用电凝床进行止血, 术后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 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6.1±8.4)ml、住院时间为(3.8±0.7)d以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8.6±7.4)h, 均低于对照组(78.2±9.5)ml、(6.1±1.3)d及(41.2±9.4)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0例, 腹泻2例, 食管炎1例, 反流性胃炎0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6例, 腹泻13例, 食管炎9例, 反流性胃炎7例, 对照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结石作为最常见的胆道疾病, 其成因非常复杂, 先天遗传以及后天因素均可能导致患有胆结石[3], 因此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可有效的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继发感染[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常见的胆道外科手术,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减少了手术过程中针对性差、创伤大术后恢复不良等问题[5-7]。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较长, 并且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 影响了患者的恢复效果[8]。本研究显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6.1±8.4)ml、住院时间为(3.8±0.7)d以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28.6±7.4)h, 均低于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 手术过程中视野更加开阔、清晰, 抗扰性较强, 术后的创口较小[9], 患者经过治疗后感染的几率降低。本研究显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0例, 腹泻2例, 食管炎1例, 反流性胃炎0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6例, 腹泻13例, 食管炎9例, 反流性胃炎7例, 对照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宗梅, 綦怀纲, 余丹, 等.胆结石患者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8):1747-1749.
[2] 王敏, 仝麟龙, 张俊杰, 等.胆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6):3922-3924.
[3] 王娜, 王培玉, 仝林虎, 等.胆结石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关系.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2):2935-2937.
[4] 邹浩, 张小文, 李越华,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入路的研究.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2):144-148.
[5] 覃潇茗, 向前, 周杰,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用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4(33):3938-3943.
[6] 吴继营, 李水薇, 谢翠芳, 等.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96例临床分析.中国内镜杂志, 2012, 18(7):767-769.
[7] 赵洪.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2):247-249.
[8] 周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8):1033-1035.
[9] 沈丰.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4(4):44-46.
[收稿日期: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