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132例, 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 采用凸阵探头(频率为3.5~5.0 MHz)和线阵探头(频率为7.5~10 MHz), 探查右下腹或下腹, 观察是否有异常包块, 观察其回声改变、测量大小、观察包块周围及盆腹腔积液情况。结果 132例患者中, 101例发现右下腹异常低回声包块, 8例表现为肠管局部扩张, 11例肠间隙见少量游离液性暗区, 3例右下腹探及淋巴结低回声, 9例无异常发现。结论 急性阑尾炎大部分表现为右下腹异常包块, 诊断准确率较高, 但部分急性阑尾炎声像图表现不典型, 易造成误诊、漏诊, 因而, 不能仅凭声像图作出诊断, 而应结合临床病史综合诊断, 这样将有助于其诊断准确率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40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各种急腹症的之首,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加剧, 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主要的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正常超声检查阑尾是难以显示的, 但阑尾因梗阻、感染使其肿胀或有积液粪食时超声便可以发现病变的阑尾, 本次临床研究对1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检查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132例, 男78例, 女54例, 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1.2岁。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右下腹痛、恶心呕吐、麦氏点压痛等症状, 多数患者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1. 2 方法 使用Philips IE33超声诊断仪, 采用凸阵探头(频率为3.5~5.0 MHz)和线阵探头(频率为7.5~10 MHz)相结合进行扫查。患者取仰卧位, 探置于腹部, 延升结肠向下扫查, 找到回盲部, 就地旋转找到阑尾出口及近端, 采用纵切、横切及斜切, 反复探查右下腹或下腹, 尤其是患者压痛明显的部位, 观察是否有异常包块, 观察其回声改变、测量大小、观察包块周围及盆腹腔是否有积液。
2 结果
132例急性阑尾炎中超声正确诊断123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2%。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7例, 诊断符合率91.2%(5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9例, 诊断符合率94.9%(56例);坏疽性阑尾炎12例, 诊断符合率91.7%(11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 诊断符合率100.0%(4例)。
2. 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超声表现为阑尾轻度肿胀, 多数<0.8 cm, 呈蚯蚓状, 内部呈低而均匀或欠均匀的回声, 管壁层次欠清晰。
2. 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二者声像图相似, 不易区别,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 呈囊袋样改变, 长轴似手指状, 末端钝圆, 管壁增厚, 层次不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匀, 呈低回声, 腔内呈强回声, 阑尾腔及周围渗出液增多。
2. 3 急性阑尾炎穿孔 超声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 内膜面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的强回声连续中断。
2. 4 急性阑尾炎伴周围脓肿 阑尾结构显示不清, 壁连续中断, 正常形态消失, 右下腹部探及不规则混合性回声肿块, 边界不清楚, 包块活动差, 周围肠管水肿、增厚。
3 讨论
阑尾位于右髂窝, 为一管状器官, 远端为盲端, 近端开口于盲肠, 大体附于盲肠后内侧壁, 长5~10 cm、直径0.5~0.7 cm, 形态呈蚯蚓状, 由于与盲肠位置关系恒定, 所以随盲肠位置变异, 一般位于右下腹, 但也可高到肝下方, 低至盆腔内, 甚至越过中线至左侧。正常阑尾超声显示几率较低, 阑尾直径是评价阑尾炎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常认为6~7 mm是正常阑尾阈值。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由于阑尾的管腔较小, 其一端连接着盲肠, 另一端为盲端, 故而食物残渣可以通过阑尾开口进入阑尾腔, 造成阑尾腔的堵塞, 加上阑尾血供单一, 这样就容易出现缺血现象, 进而造成阑尾炎。如果阑尾在正常解剖位置上, 依靠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部定位压痛的特点, 结合实验室检查, 可确诊。但如果位置变异, 诊断就变得困难。实验室检查中多数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但升高不明显也不能否定诊断。采用超声检查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简便迅速, 可重复动态观察等优点, 通过探查阑尾的大小形态, 内部回声及周围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能够对阑尾炎做出较为正确的超声诊断, 提高了临床确诊率。另外,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和其他急腹症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等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 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有文献报道显示:采用浅表高频探头进行阑尾的检测, 能有效提高阑尾显示率, 清楚看到阑尾管腔、管壁结构, 能显示出正常阑尾的97.8%。在本次研究中, 采用凸阵探头和线阵探头对患者的右下腹和下腹进行检查, 结果发现低回声包块较多, 这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超声诊断指征, 但是也有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图像不具有典型性, 故而在临床诊断中还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等得出最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以免造成误诊、漏诊现象, 耽误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能得出准确、清晰、全面的阑尾图像, 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振芳, 岳学旺, 毕言刚, 等.急性阑尾炎超声与64排螺旋 CT 检查对比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4(7):1154-1156.
[2] 张魁, 俞子东, 吕银祥, 等.超声间接征象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28(3):281-283.
[3] 文革, 赵景亭, 刘小珍, 等.超声在可疑急性阑尾炎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6):1270-1272.
[4] 吴芳, 崔凤荣, 芦桂林, 等.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33):3998-4000.
[5] 沈朝辉.超声间接征象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5):1677-1680.
[收稿日期: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