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华 陈刚
[摘要]历来有关宁浩电影的研究,往往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他对盖·里奇电影的叙事手法的模仿上,这造成了对于宁浩电影的解析多聚焦于其技巧而非内容。在《无人区》中,宁浩放弃了叙事上的炫技手法,但他仍从容不迫地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观众的关注点也从“迷宫”变为“宝藏”,而这部电影的宝藏便是其中的人性书写。文章从《无人区》对人性泯灭的批判、对人性迷失的揭示、对理想人性的追寻三方面,分析宁浩电影的人性书写。
[关键词]宁浩;《无人区》;人性
历来有关新锐导演宁浩电影的研究,往往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他对盖·里奇电影的叙事手法的模仿上,造成了对于宁浩电影的解析大多聚焦于其技巧而非内容。然而在任何时候,对于一部故事片来说,技巧和结构并非电影本身,它们都是必须为故事的内核服务的。过于注重技巧导致了观众以及影评人难免会忽视剧情与逻辑不自然的地方。在《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赛车》之中,宁浩已经用高超的手法给观众建造了一座诡异离奇的迷宫,一时间改变了国产喜剧电影的叙事模式,让观众及专业批评者均击节称叹。[1]然而,在之后的《无人区》(No Mans Land,2013)中,宁浩则放弃了这种炫技手法,将故事全部集中在了两层意义的“单线”上,第一层意义的单线指的是故事全部集中在主人公潘肖两天之内的经历上,第二层意义则指的是潘肖驱车走的那条五百公里的无人区道路,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宁浩在这部电影中更多地借鉴了奥利弗·斯通的《U形转弯》,包括主人公潘肖名字的设定都显然是来源于《U形转弯》中饰演男主人公的西恩·潘。但是《无人区》的叙事空间远比《U形转弯》中的荒凉小镇更逼仄,对于导演叙事能力的要求也更上了一个台阶。然而,宁浩却从容不迫地照样将一个故事讲述得引人入胜,观众的关注点也从“迷宫”变为“宝藏”,而这部电影的宝藏,也即核心之处,便是其入木三分的人性书写。在看似平铺直叙的单线叙事中,宁浩对各种人性的扭曲之处揭示得淋漓尽致。
一、对人性泯灭的批判
在艺术作品中,给予受众震撼最大的莫过于对人性丑恶一面的无情展示。而要塑造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坏人”形象,从而揭示出人内心深处的自私、贪婪与残酷是毁灭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根源,这实际上并不容易,需要创作者有着较为独特的视角以及优秀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还需要其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与人生感悟。
在《无人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两个负面人物,而最为泯灭自我、灭绝人性的莫过于多布杰饰演的老大。老大可以说将人性扭曲、凶恶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电影中老大的出场便是开车撞死了逮捕老二的警察,命令老二藏起阿拉泰隼后主动报警。在被拘留阶段面见为之辩护的潘肖时,他并没有在律师的引导下展开交谈,而是反复问潘肖“这案子你行不行”,语气极为桀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镜头都没有对准老大的面部,观众只能从他的口气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极为阴郁冷酷之人。当潘肖成功帮其脱罪后,他提出了十天以后再结清辩护的余款。在被潘肖拒绝之后,老大有意让其注意到了自己红色的汽车,并声称自己的妻子喜欢红色车,后来妻子死于一氧化碳中毒,他还是买了红色汽车,以表示自己是一个守信用的人。于是,潘肖提出要用汽车作为抵押。然而,这正是宁浩埋下的一个伏笔,在后来老大开车撞死黑店老板的哑巴儿子后,有意制造潘肖撞死哑巴儿子后畏罪自杀的假象,利用汽车尾气试图让潘肖也死于一氧化碳中毒。此时,观众才惊讶于他之前给潘肖讲述的故事。
除了阴毒之外,老大还表现出了凶残的一面。在“夜巴黎”黑店中老大受到老板娘的讹诈,转身走去后便开车撞死了老板娘;当发现老二死于哑巴儿子的锤子之下时,老大当着潘肖与娇娇的面将哑巴儿子活活撞飞;在掳走娇娇后,老大要将娇娇连同黑店老板一起活埋,后来又要让潘肖看着自己撞死娇娇。从头至尾老大完全以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对待周围每一个人,作为“人”的感情早已消失殆尽。而宁浩对此的态度也是十分明朗的。电影中老大曾多次对潘肖表示“我们是一样的”,意为他们都是只看利益,不讲是非之人。而潘肖则明确表示“我和你不一样”。最后,良心尚存的潘肖用点燃卡车、与老大同归于尽的方式解救了娇娇,与老大代表的黑恶势力做了一个彻底的了断,这也是宁浩对于人性回归的盼望。
二、对人性迷失的揭示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有着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层面的意识。[2]在本我这一层次中,人追求的是对自身欲望的满足,而在本我和超我这两个层次上,人才会出于理性对自身欲望进行抑制和制约。当人过分地放纵或压抑本我时,人性就有可能发生变异或迷失。宁浩对于人性弱点的理解是极为深刻的。《无人区》中出现在无人区的人,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完美的“好人”,包括警察这种通常被塑造为正面形象的人物,都有着为了报复而简单执法的缺陷,而更广泛的则是普通人对于名利诱惑的不可抗拒。如在“夜巴黎”中,黑店老板用两万块钱给自己的哑巴儿子买了一个女人,并强迫她接客,将一桶油卖至一千五的天价,而其中一千二是所谓的“歌舞表演”(强迫式的色情服务),老板娘以一百块钱出售一个打火机,并且在每个人走后都索要所谓的“保密费”,这些都是底层小人物出于对利的赤裸裸追求。而潘肖的人性迷失则是作为一个来自“文明世界”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上层人”,有着对名利的强烈渴望。
当人被名利欲望所纠缠时,就有可能从人退化为“兽”。在电影中,潘肖在为老大辩护时,乘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与驴车千里迢迢奔赴无人区,并不是为了弘扬正义,而仅仅是因为老大能够给他高额的律师费。在准备这个案子时,潘肖也没有在意老大是否真的偷猎珍禽,谋杀警察,而是利用检方证据的缺陷(牺牲警察在点有酒的菜单上的签名),以被害人酒驾的借口帮助老大恢复自由之身。在庭辩时,胸有成竹的潘肖并没有理会证人提供的证据,而是在自己即将发布的新书上将自己署名中的“新锐律师”改为“著名律师”,足见其对于名的热切期盼。随后又以同样的方式(在菜单上签名,表示签名不意味着一定喝了酒)威胁老大,让老大给他红车。在驾着红车返家的路上,潘肖打电话叮嘱同事安排他第二天的新书发布会,要求请领导,发红包,上头条,直言“没有名哪来的利,没有利谁给你名”。从这些细节中都不难发现,潘肖是一个深谙现代社会名利运作规则的人。
但另一方面,宁浩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切切的人物,潘肖始终都在内心做着激烈的挣扎。在娇娇偷偷带着自己两年来接客攒下的小费上了潘肖的车,而在老大要杀潘肖时娇娇主动拿出自己的钱、希望老大饶潘肖一命后,潘肖开始从一个无良的律师转变为一个迷途知返的仗义人物。为了拯救娇娇,他骑马长途奔波,在娇娇即将遭到活埋时站出来制止凶手。在最后的爆炸中,潘肖始终带在身边的装着钱和自己新书的密码箱被炸飞,钞票漫天飞舞,钱与书正是利与名的代表,这实际上隐喻的是潘肖舍弃了自己曾经最为重视的东西。观众能感受到,宁浩对于潘肖微妙的人性实际上是持一种宽容态度的。他以一种平视的姿态来洞察以潘肖为代表的绝大多数来自“有人区”人内心的缺点,并且最后让潘肖成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以一种略带温情的方式抚慰着拥有这些缺点的人。
三、对理想人性的追寻
宁浩的电影是立足于人道主义的立场的。原本电影的结尾是所有人都在争斗中死去,唯一幸存的娇娇在漫天钞票中无处可去,也必将为其他人扭曲的价值观而付出在无人区默默死去的代价,这无疑是极为悲哀的。[3]尽管娇娇存在说谎的缺点,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在非人环境的焦虑下选择的生存策略,而在更多的时候她所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具有仁爱的一面,如老二强迫娇娇去给淋了汽油的潘肖身上点火时,娇娇不敢动手;老大要用汽车尾气毒死潘肖时,娇娇偷偷在排气管上做了手脚等,这都是一种极为朴素的人性之善的体现。卢梭曾经指出,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具有可改造性。人依然是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救赎,走回正途的。“人的生命并不仅仅是一个偶在的肉体,人还可以反抗荒谬,在反抗中追寻自己的命运,在斗争中超越给定的限制而走向未来,从非存在状态回归存在状态。在自我超越中体验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和实在性。”[4]一旦电影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走出无人区,那么潘肖对整个无人区这个聚集了魑魅魍魉、飞沙走石的世界的反抗无疑也就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宁浩以一种悲悯的眼光重新修改了结局。
《无人区》中的人具有对他人进行救赎与自我救赎的两种理想人性。潘肖内心中善的因子被娇娇唤醒,实现了自我救赎。在电影的结尾,卡车司机在被潘肖包扎好伤口后与潘肖化解了之前的龃龉,当潘肖被老大打后一边嘲讽他“血染的风采”,一边让娇娇去车上拿急救包,自己也遭到了老大的枪击。而宁浩并没有安排他死亡,而是让警察包围了事发地,并让卡车司机带着柔弱而坚强的娇娇离开了无人区。并且娇娇最后找到了一个在舞蹈学校当助理的工作。舞蹈学校老师在听完娇娇讲述了她的遭遇后,明知道娇娇实际上并没有学过专业的舞蹈,但是为了让她能够获得新生还是收留了她,并且让练舞的小朋友一起喊老师好,这里体现的则是对他人进行的救赎。在舞蹈学校的场景中,宁浩有意安排了许多天真无邪的学舞蹈的小女孩。在小女孩们跳舞时,无事可做的娇娇便去拉开了窗帘,透进来的阳光表明这里已经是远离无人区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睚眦必报、针锋相对和充满算计,而是可以充满了善良、宽容甚至崇高的,娇娇也将在女教师的帮助下重新拾回自己的尊严,成为一个命运的强者。
可以说,宁浩在《无人区》中对于人性的泯灭和迷失毫不避讳,表现出了他对文明社会的阴暗角落的警惕与反思。另一方面,宁浩对于人性仍然具有温暖人心、敬畏生命的一面并没有失去希望,即使是在衰颓不堪的环境中,人性依然可以散发着光辉。从《无人区》中,观众看到的是宁浩继“石头”系列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后升华出的一种极具普世意义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陈捷.宁浩的类型与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2).
[2] 倪海.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及其贡献[J].理论月刊,2002(10).
[3] 胡克,张卫,郝建,李迅,叶子.无人区[J].当代电影,2014(01).
[4] 陈忠武.人性的烛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285.
[作者简介] 太清华(197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众传播学。陈刚(1963—),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表演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