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艳
在德国学习期间,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暮色将近的傍晚沿着河边散步,看着垂柳的倒影映在澄明如镜的河里,河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在水草间畅游,阵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感觉惬意极了。
到达德国不伦瑞克市的当天,我受邀去了一位朋友家做客。他家住在市郊,附近草木葱郁,河流环绕,风景十分怡人。饭后,我们去散步。走前他去储物间拿出一根有一米多长的打捞网,我诧异道:“散步带这干吗呀?”他说:“我承包了附近一段河流,散步正好经过,顺便去看看河面有没有垃圾啊。”我更疑惑了,问:“你当环卫工人了?”朋友摇了摇头,笑着说:“不是啊,只是一小段而已,不耽误正常上班,而且很多家庭都抢着做这件事呢。”
原来,德国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奇迹”时期后,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河流成了污水沟,河中几乎看不见鱼类。后来各地陆续设了环境警察保护河流,还出台了不少涉及河流保护的法规,但因为境内水道纵横,保护起来相当困难。
为了长效久治,发动每家每户参与到河流的保护之中来,市政部门提出了将河流承包给附近居民的倡议。
“当然,并不是谁想承包,就能承包的。”朋友补充道,“虽然是自愿原则,但承包者要与河流管理部门签订合约,还要进行培训,要坚守承包河流的职责,学习如何管好河流等,还要会使用测试工具对水质进行采样检测。一旦发现自己承包的河流有污染了,要及时上报给环保警察。”
“做这些是纯粹的义务劳动吗?”我又问。朋友满足地笑了起来,说:“肯定不是啊,就我家包的那一公里,不仅仅不用交物管费,每月工资税还能少交一些呢。政府会按照承包的时间长短和河流的长度,开出相应的优惠的。”原来如此,这样的大利好,也难怪每个家庭那么热情用心了。
(摘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