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海
真情作笔写华章
孙洪海
孙洪海
现为辽宁散文学会副会长,《辽海散文》杂志副主编,东北大学客座教授。早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先后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沈阳指挥学院、辽宁大学,从事基础写作、硬笔书法、应用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参加过全国高校散文写作教材、部队院校应用写作及逻辑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认识黄文兴的作品早于认识他本人。那是2011年金秋,我作为辽宁散文“丰收杯”的评委,还不曾认识黄文兴,就看到了他的纪实文学著作《真味人生》。这部获奖作品叙述了他父亲的人生故事,全书语言质朴,故事感人,作者就这样先文夺人,给我留下了美好的文字印象。
与作者见面的时空是2013年春节前,在辽宁省散文学会的换届大会上。那天,在沈阳老道口的一家宾馆的餐厅兼会议室里,我发现一个似曾相识的中年人,标准的国字脸,眉眼有神,肩平腰直,举手投足间,可见其训练有素。当时,他正在铺纸弄墨,为会议活动书写会标,他别具特点的隶书吸引了我,因此,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变得格外深刻,当江洋秘书长把他介绍给我时,我存储在大脑的信息,即《真味人生》的作者简介,立即和他对号入座啦。
从以往的背景资料中我了解到,黄文兴出身军旅世家,熏陶于书香门庭。他的父亲是黄埔学员,曾随四野奔赴疆场。他的姥爷是个满腹国学的文化人,行书书法誉满乡邻。黄文兴的人生道路和艺术追求,都与这文武之道息息相关。俗语说人熟为宝,自认识黄文兴之后,凡与其有关的事格外留心、关心。无论是他的文字作品还是书法,甚至是关于他本人的生活信息,对我来说都变得亲切起来。
积累多了观察久了,对他的评价,就形成了概念类的东西,比如他的文字,我认为,他一直坚持一个大写的“真”字,用“真味”“真情”等若干个小“真”来丰富其内涵。无论为人为文,我赞赏他能这样坚持。我国自古就有“文品即人品”之说,虽说这是一种理想主义,但现实中,已成有德文人的信条,大家对此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其中就包括黄文兴。
改革开放以来,散文写作生机勃勃,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这大众化的创作态势,导致了作品质量上的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甚至有的“鱼目”和“莠”对散文文体“真实性”的特征造成伤害。这种局面亟须有识之士对“真实性”坚持和倡导,扶正祛邪,推动散文健康发展。黄文兴的坚持和追求,契合了时代的需求。笔者在这里推介他的一束作品,借此以斑窥豹,透析他对真情的坚持,与读者分享。
这几篇都是散文作品,分别写的是读后感、人物和哲思。《但得真情留纸上》是他读恩师李正中先生诗集《正中吟笺》的读后感。此文的标题点睛于“真情”二字,可见作者的追求和崇尚。作者在文章中采撷经典,赏析佳词丽句,鞭辟入里地告诉读者,他追求的“真”何在,他言的“情”为何物?他从李正中先生的四百多首古体诗词中,发掘并弘扬了这种真情。他从《何满子·眺春江》里看到李正中先生在沦陷时期的屈辱和创伤,在《沈阳解放》中看到李正中的家国情怀,从李正中题赠萧军的多首诗中,他看到了李正中与萧军在文化战线共同抗日结下的革命友情,从李正中给大学同窗、抗日志士梁肃戎(台湾前“立法院”院长)的诗中看到同学之谊和爱国之心,以及在诗人与诸多名人大家交往的诗篇里,感受到李正中先生的“忠贞爱国、挚情友爱、豁达超脱的意趣,情真真、意切切”,也领略了李正中先生“强调真情实感,注重原汁原味,从不作无病呻吟,也不去‘闭门觅句’,而是捕捉瞬息所思所感,抒发胸臆”的创作态度,让他在坚持“真情”创作的道路上看到丰碑,获得了力量。
如果说《但得真情留纸上》一文,是黄文兴对真情的赞美之作,《告别姥爷》就是他对真情的表达之作。该文开门见山交代的情节是,作者以磕头大礼向姥爷告别。这段真诚质朴的文字,浓缩的是千言万语,概括的是悠悠岁月,抒发的是凝重的亲情。接下来,作者的倒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感恩情怀和“磕头大礼”的必然。从作者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姥爷的学识和为人对作者的耳濡目染,从姥爷帮他选择从军之路,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对姥爷的崇敬和遵从。姥爷是他人生的伟大导师,为他的成长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帮他构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这让他终生铭记。作为一名革命军人,面对这位恩重如山的亲人的重病,他没有时间守护照料,在这忠孝不能两全时,那种难以割舍的亲情是跃然纸上的,他料到姥爷的病情不久人世,他从东北千里迢迢奔回去探望,原准备给姥爷拍张珍藏版的照片,看到姥爷严重的病情,因不忍让姥爷病体受累而作罢,他临走时,又因不想让姥爷看到他流泪的样子,而压抑自己生死离别的苦痛,如此等等,都写得真切实在,他没有渲染煽情,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痛,这是他对真情的真实表达,即他所推崇的“真情实感”和“原汁原味”。诚如鲁迅所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前两篇一是赞美真情,一是表达真情,第三篇《钓者》坚持的是另一种“真”,即真知灼见。此篇虽然也讲了故事,描述了不同钓者的不同形态,但这不是文章主旨所在,平中出奇的是,作者借助“钓者”和“吞饵的鱼”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和思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易懂难做的道理,这是一番哲理,也是此文的亮点,这是思想的核儿,是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这种强化散文思想性的文章也是值得倡导和弘扬的。
诚然,从黄文兴这束作品来看,作者若成为斫轮老手还有待历练,如果作者能把故事讲得细些,李正中先生与名人交往的诗作就会挖掘出更多的故事,文字会更加感人,诗意会诠释得更加美妙,姥爷的传统文人形象会更加跃然纸上。不论如何,黄文兴坚持真情写作,文品与人品协调发展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文字值得读,这样的朋友值得交。散文的真实性,要求作者以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去感染人、启发人,黄文兴做到了,他的作品给了我们这样的力量,我推崇他、赞赏他,这就是创作散文需要坚持和弘扬的精神。
责任编辑 王英林